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237)
按栏目分组
闽都宗教信仰 (1067)
畲族文化 (120)
闽都民俗 (48)
闽都文艺 (2)
按年份分组
2015(1237)
按来源分组
其他(1237)
相关搜索词
论司马承祯的道教哲学心思想
作者: 马琨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本体论  道性论 
描述:司马承祯在继承道家以""为本体思想的基础上,将本体进一步实体化,人格化.并进一步讨论了以"与人的关系、能否得道、如何得道"为主要内容的"性论",随之建立起一套以修心为主要修行方法的"心性论",从而形成了其较为完整又独具特色的道教哲学思想体系.
豫南民间道教音乐及其功能刍议
作者: 金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功能  民间道教音乐  豫南 
描述:豫南地处南北之交,全真道教之南浸,正一道教之北渗,豫南是其必经之地。豫南道教既有全真道教也有正一道教。全真道教主要在宫观,正一道教主要散居在民间。正一道教以其民间性而被称做火居。豫南民间火居的音乐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具有乐神、娱人、德教三大功能。
《文昌孝经》的道教孝道观
作者: 肖群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上感应篇》  儒家孝道思想  道家  道教  《归藏》  守身  孝经  文昌  民间化  儒家孝道观 
描述:《文昌孝经》的道教孝道观肖群忠《文昌孝经》,据明代少保大学士耶浚仲所著《文帝孝经原序》所说,出现在宋代,作者不详,该经托文昌帝之口,劝人尽孝。无论是从托文昌帝之形式上看,还是从思想内容上看,可判定其属道教思想,而且在历史上,它与《太上感应篇》等一起,...
阿炳与道教
作者: 钱铁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阿炳  《二泉映月》  杨荫浏  道教音乐  道士  华彦钧  正一道  十番鼓  民间音乐家 
描述:阿炳与道教钱铁民今年是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诞辰一百周年。一个在旧时代默默生活了五十多年,有着坎坷经历,又曾被侮辱被损害穷困潦倒的民间艺人,在去世之后,他的作品以其鲜明的个性,无限深邃的情感,为国内外音乐爱好者所熟知。他用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简洁...
试析唐及五代道教山水悟道诗的清虚意趣
作者: 田晓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玄英  道教诗歌  山水诗歌  古代山水诗  道教美学  唐代  道家道教  重要组成部分  虚静  司马承祯 
描述: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修道者摒却枯燥的说教、排除知性的侵扰、剔除刻意的思辩,以一种澄淡清澈的审美态度去审视自然、逍遥恣游,借山林泉石、雾霭烟岚以游仙或契、悟道的诗歌。
天台山道教发展简述
作者: 许尚枢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桐柏  天台山  王常月  中国道教  南宗  天师道  杜光庭  司马承祯  张伯端 
描述:天台山道教发展简述许尚枢本文对渐江天台山道教历史作了完整勾勒,认为:天台山与早期派的诞生有密切关系,金丹派南宗亦肇始于此;名人辈出,道教文化艺术硕果累累;天台山道教发展历史是中国道教发展史的缩影。作者指出:东汉六朝是其开山立派时期;随唐五代是全面繁...
大安灌区工程渠道衬砌型式的研究
作者: 李鹏 赵云 申世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衬砌  防冻胀  渠道 
描述:根据大安灌区工程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渠道衬砌的结构型式进行研究,优化工程设计,提出了解决严寒地区渠道抗冻胀破坏的具体措施,并在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大大提高了灌溉渠道的输水效率,节约了水资源。
书法教育中“技”与“”的统一
作者: 成永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法教育  书外求书  书中求书 
描述:书法教育在当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发展过程中的片面性也随之呈现出来,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也日趋明显,于“技”与“”间有所偏倚。文章通过书中求书与书外求书来阐述“技”与“”的辨证发展关系,以求书法发展“技”、“”并进。
蜀中道教名:青城山
作者: 张泽洪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青城山  道教  四川  自然景观  道术 
描述: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是张天师在蜀中创教酌发祥地,在道教修道的洞天福地中,称为第五大洞天,它秉承早期正一仙源,已有1800年的悠久历。史
谢公古道 唐诗之路
作者: 周一渤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天台县  李白  神仙  古道  唐代  唐诗之路  村民  徐霞客  司马承祯 
描述:出新昌县城旧东门至天台县界,至今还保留着一条较为完整的古驿道。道经桃源穿越天姥,到达关岭头,全长35公里。这条路,早先为南朝诗人谢灵运开拓,故又称"谢公道"。在唐代,这里可是一条风靡一时的游览之路。
上页 1 2 3 ... 9 10 11 ... 122 123 124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