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吸塔带沫原因分析及处理
-
作者:
余能贵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干燥塔 干吸塔 出口气体 除沫装置 分析及处理 原因分析 换热器泄漏 酸雾含量 吸收塔 丝网除沫器
-
描述:干吸塔带沫原因分析及处理我厂40hi/a硫酸装置采用“3+l”、NI—IVI两次转化流程;三台子吸塔内径3200mm,主填料层为50rum异鞍填料,高6705mm;分酸层采用25。m矩鞍填料,高500mm;塔顶直径1800mm,设置两层丝网除沫器;分...
-
涂铭旌院士率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察组到四川良友公司稀土金属公司考察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稀土金属 考察 工程院院士 大学 副院长 工程学院 公司 四川 良友 材料科学
-
描述:6月29日上午10时,我国著名的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率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考察组到良友稀土公司考察(见下图)。考察组由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颖、工学博士讲师叶金文、硕士姜中涛组成。
-
“龙须茶”的采制
-
作者:
李永亨 李永成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制造 叶子 名茶 贡茶 滋味 茶农 芽尖 印度 江西 世界
-
描述:“龙须”是我国茶农远在70年前用劳动双手制造出来的一种珍贵名茶,俗称“贡茶”,是那时劳动人民向统治者“皇帝”进贡的珍品。产自江西幕埠山下,修水漫江一带,历来以盛产“龙须”而驰名世界,曾在上海荣获苏、美、英、日、印度等国“茶盖中华,价压天下”之称,并获得五百元银
-
浅谈中国悬棺葬的类型及其成因
-
作者:
王思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置棺方式 祖先崇拜 悬棺葬 返水归真
-
描述:中国悬棺葬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一种古老而又奇特的少数民族的葬俗。对于悬棺葬的研究对探讨我国南方一些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内涵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浅谈一下中国悬棺葬的置棺方式及其成因。
-
中国第一部系统深入研究悬棺葬的专著——《中国悬棺葬》评介
-
作者:
陈启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综合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 悬棺葬 文化人类学 文化内涵 理论联系实际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地理分布 文化现象 民族研究
-
描述:中国第一部系统深入研究悬棺葬的专著──《中国悬棺葬》评介陈启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岭南方少数民族诸种葬俗中最为奇特的一种。它不但葬地选点和葬具形制独特,而且葬式和礼仪也别具一格;加之其时空跨度大及民族之间的关系复杂,年代不易判断,族属...
-
湘西悬棺葬的文化意蕴
-
作者:
明跃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灵魂回归 楚文化 凤崇拜 湘西悬棺葬
-
描述:悬棺葬是我国古代一种奇异的葬俗,研究者普遍认为它是古濮越文化的反映。湘西人认同悬棺葬是受楚文化的影响。悬棺葬既是楚文化中灵魂回归意识的表述,又是他们凤鸟崇拜这一集体表象的展演。湘西悬棺葬是楚文化在湘西地区传播的结果。
-
菲律宾的悬棺葬
-
作者:
兰燕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墓葬 骨骸 二次葬 悬棺葬 遗址 头盖骨 班顿 菲律宾 骨头
-
描述:一、灵魂之船 我们的祖先群体对于死后的信念与古希腊人有点相似。 西班牙的教士在考古学证据和早期人种学的报导中指出,在挖空的木槽中处置死者的方法在菲律宾有着悠久的传统。它和其他葬式相互补充发展,包括把尸体裹在席子里或树皮中的残忍方法;埋在山洞中或埋在
-
音乐图像研究的实践意识培养:以僰人岩画中的音乐图像研究为个案
-
作者:
刘宇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僰人岩画 铜鼓图像 悬棺葬 实践意识 音乐图像研究 舞蹈图像
-
描述:川南僰人岩画是僰人悬棺葬遗存伴出的图像文献,其中的音乐图像是我国音乐图像研究的重要资料。由于这些图像自身的特殊性,需要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实践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对象、实践方案、实践方法和手段等内容。
-
也谈“僰人”悬棺岩画中的铜鼓形象
-
作者:
屈川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僰人 形象 铜鼓 悬棺葬 岩画
-
描述:我国古代铜鼓在四川南部南广河流域发展流传的历史表明 ,川南人是一支拥有巨量铜鼓的古代民族。珙县悬棺岩画中众多的铜鼓形象 ,是川南人铜鼓文化与悬棺葬俗交融渗透的历史记录 ,它们蕴蓄着人铜鼓文化的丰富内涵 ,积淀着人社会发展的原始文明
-
“濮”与船棺葬关系小议
-
作者:
梁钊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南夷 悬棺葬 嘉陵江 长江流域 金沙江 四川 交通路线 东南沿海 船棺葬 考古学
-
描述:一我国悬(船)棺葬,分布于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岭南、以至陕西等地。近年来考古学、民族学界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本人近年忙于杂务,未作深入研究,仅据手边一九八○年前的材料谈一点看法,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当时调查整理的部分悬棺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