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22)
按栏目分组
闽都民俗 (73)
闽都宗教信仰 (41)
畲族文化 (7)
闽都文艺 (1)
按年份分组
2015(122)
按来源分组
其他(122)
相关搜索词
摩尼教“树”符号在东方的演变
作者: 芮传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摩尼教  符号 
描述:“树”是摩尼教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既见于非汉语文献中,也见于汉文文献中。“树”符号反映了大致相同的摩尼教教义和思想,但是,随着摩尼教的向东传播,“树”符号的表达方式及其内涵,都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即是摩尼教演变的一种体现。
雁门雪
作者: 杨卫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上  情节  西厢房  聚焦  黑影  驿馆  雁门  过去  故事  类型 
描述:风舞边关雪满楼,雪压青松风掩仇。一缕黑纱娇容避,千愁齐上眉梢头。三生情缘今何在,望乡台上空回首。鬼踪魅影惊魂魄,死而复生有缘由。佛珠银簪二十载,白雪孤坟十八秋。雁门关外共生死,与君担天下忧。
莲心茶园行记(外一章)
作者: 杜青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和尚  书页  翠玉  山岭  叠翠  孝道  盘旋  莲心茶  风雪 
描述:1鹰在空中盘旋,人在云端俯瞰,岭南之东,苍山如翠玉,峻岭如莲瓣,山岭绵延数千里,瓣瓣叠翠结成朵。因此啊,先人称此山为花,称其岭为瓣。书页掀动处,有和尚踏露至山北,夜宿空岭,夜半幽寂时,忽闻鸡啼声声。于是,那和尚择岭而居,读山灵品水圣,念心之弥陀,境之悟禅。
星云禅话(六九)
作者: 星云大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宋时期  南禅  风穴  出家  五代  禅师  禅僧  莱州  临济宗  禅法 
描述:新妇骑驴公婆牵首山省念禅师,莱州(今山东)人,是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济宗禅僧。幼年在南禅寺出家学道,礼过诸方大德,常行头陀行,又因以诵持《法华经》为修行功课,而有"念法华"的称号。后得到风穴延沼禅师之印可,从此声名远播,移住汝州首山(今河南境内),弘扬禅法。
牛年画牛话牛
作者: 李唐 吴言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牧牛图  禅宗诗歌  境界  诗学渊源  修行  心路历程  图画  本心  禅诗  临济宗 
描述: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的过程和在各个阶段的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从诗学渊源上看,寒山禅诗、汾阳颂古是其滥觞。(《禅宗诗歌境界》之《临济宗禅诗》章。)《十牛图》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的过程
给学生留下“喜悦”的机会
作者: 谢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喜悦  学生  本来面目  禅师 
描述: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虽然饱学经纶,却始终未得入门。百丈圆寂后,他便听从师父的安排,跟随师兄沩山灵佑禅师学。一天,灵佑对他说:“听百丈先师说,你一向博学多闻,聪明伶俐,现在我问你——父母未生你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星云禅话(廿一)
作者: 星云大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火炉  云岩  严寒  佛性  百丈禅师  火种  星云  二十年  百丈怀海  劳动 
描述:如虫御木沩山灵佑禅师未悟道前,在百丈怀海禅师处学。有一次,在严寒的夜里,百丈在火炉旁看书,沩山就站到禅师的身旁随侍。百丈禅师问:"谁?"沩山禅师答:"灵佑!"百丈禅师说:"你拨一拨火炉,看看还有火没有。"
台湾宗教直航两岸文化参访团来泉州朝圣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区  临水夫人  台湾  文化交流  民俗特色  参访  泉州  道教音乐  传统宗教  台北市 
描述:以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秘书长张柽为团长,台湾中华道教总会、中华灵乩协会、台北市道教会、皇意宫、宝天宫、德恩宫等21个单位组成的台湾宗教直航两岸文化交流圣团一行72人,于元月12日至13日到泉州道观朝圣。
水色流金:谈潮汕民间艺术与水彩画的结合
作者: 李小澄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色  水彩画  视觉效果  民间艺术  潮汕  艺术形式 
描述:水色流金这种新技法尝试将传统水彩画的艺术形式潮汕民间艺术的某些技艺相结合,以创造出有本土审美特色的新的视觉效果的水彩画。水彩画与金漆木雕共同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水彩画完全可以从潮州漆金艺术手法中
桥上看见泉州
作者: 黄伟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泉州 
描述:洛阳桥上千年跫音洛阳桥离不开一个人,就是蔡襄。远远看着洛阳桥,桥上伫立着蔡襄的石雕巨像和平躺铺开的洛阳桥,呼应成一道风景,一起经受风雨洗礼,一迎接朝阳东起、日暮西沉。蔡襄是个文人,在洛阳桥桥南的蔡公祠里,有蔡襄自撰亲书的《万安桥记》碑,被誉为文、书、镌"三绝"。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