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305)
按栏目分组
闽都宗教信仰 (1097)
畲族文化 (136)
闽都民俗 (67)
闽都文艺 (5)
按年份分组
2015(1305)
按来源分组
其他(1305)
相关搜索词
剥皮寮老街:借《艋舺》重焕生术
作者: Alice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街  文化气息  营销手段  历史街区  创意  城市 
描述:当下中国不少城市都面临着老历史街区修复或改造的问题。如何使老街区即保持原有的传统文化气息,同时加入创意的“佐料”和新奇的营销手段,使之重现昔日风华,是各地相关部门应重视的问题。本期创意街报道的台湾剥皮寮老街,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丛林中的寮基田
作者: 叶和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田  丛林  防火线  水稻  枫树  存真  樟树  林场  松树  蜥蜴 
描述:1春节过后,村里的年轻人一走,空气中的湿气就重了,满山的云雾带着浓重的水气向村里侵袭过来,随手一捋,都能捞起一把水。存真先生抬头看了下天,伸手掐了下日干,到廊沿下扛出把犁,赶上那头老黄牛,踩着露水,走向枫树岭寮基田。存真是村里的道士先生,现在那活没
东莞市寮步香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莞市  “十一五”  中心区  农业产业  概算投资  基础设施  规划面积  自然保护区 
描述:寮步香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东莞市寮步镇中心区南部的陈家埔村、药勒村,北接寮步镇中心区,往南跨过松山湖大道与佛岭自然保护区相邻,往西与寮步国际汽车城相邻。囝区规划面积1973亩,其中基础设施概算投资7870万元,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
宋代洛阳龙门山的药寮
作者: 张瑞贤 张晓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洛阳  龙门山  药寮 
描述:在对洛阳龙门石窟药方的研究中,从古代文献中发现了今已不复存在的“龙门山胜善寺药寮的记载。《范太史集》卷三十六“龙门山胜善寺药寮记”写道:龙门距洛城十五里,其西山有浮屠祠,曰“胜善”。兴于唐开元,而坏于五代。迄本朝太平百余年诸祠稍复葺,而胜善寺尤古,未...
陈志刚局长深入沙井上寮社区了解杜情民意
作者: 秦波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情民意  社区  局长  发展情况  相关人  视察  深圳市审计局  宝安区 
描述:深圳市审计局陈志刚局长,带领相关人员专程来到宝安区沙井街深圳市审计局陈志刚局长深入沙井上寮社区了解社情民意近口,深圳市审计局陈志刚局长,带领相关人贝专程来到宋安区沙井街道上寮社区进行调研,视察社情民意,了解社区的发展情况。
台湾6头狗表演搭肩接龙赚车马费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    台湾地区  电子报  动物  表演  台南 
描述: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南市关怀流浪动物的代言狗“有钱家族“。最近频频上电视登台表演赚取车马费,拜全部捐给台南市关怀动物生命协会及台南市流浪动物中途之家义工队。关怀更多流浪狗。图为“有钱家族”一家六口表演最拿手的搭肩接龙游戏,模样相当可爱。[第一段]
想说的并不多
作者: 方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十年  下岗  工厂  长江大桥  消息  土路  幸福  工人  小说  卡车 
描述:前一阵,老从中北路过,每次过时,往事都会扑面而来。突然间,就有一股想写它的感觉。我第一次到中北路时还在当装卸工。有一天,我们装卸站不知道是什么活儿,要去武汉重型机床厂。于是派了几个女装卸工,其中有我。我们带着工具,披着搭肩,坐上一辆无篷的
厨乡韵
作者: 魏鸿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散文  中国  魏鸿章  当代  《厨乡韵》 
描述:孟秋之月,时值三伏,几个友人相约,建蒲桥上纳凉消暑。晚风徐来,月明星疏。三五成群的男女老少,齐聚建蒲桥头相诉。西望建蒲路,宽灯明,犹如银河落九天;东望环城路,帅男倩女窃窃私语,搭肩趋步。马路两旁,食肆摊点,鳞次栉比;排档内外,三三两两,把盏叙故。
塞外绿洲散记
作者: 胡久存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车窗  植树造林  杨树  发动群众  公路两侧  网化建设  绿洲  绿色  凉城  林荫大道 
描述:塞外八月,风和日丽。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凉城县的大地,就象图画一样绚丽多彩。清晨,我们驱车离开县城,穿行在林荫大道上。高耸挺拔的杨树,象绿色卫士守护在公路两侧,浓郁苍翠的树冠,携手搭肩,形成绿色的拱形长廊。微风吹过车窗,给人一种清爽的快感。
警惕简单的“中国元素”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界  中山装  天安门  中国元素  “中国”  中国人  世界 
描述:林木撰文《对襟与中国元素》谈到,近年来,美术界不少同行流行穿对襟,对襟很“中国”,你只要穿着对襟,不说一句话,都知道你是中国人。以前,“走向世界”都穿西装,现在,“走向世界”得穿对襟。就像他们的画,画天安门、中山装,画龇牙咧嘴的中国人,画小脚女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