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余站中间站台改造方案探讨
-
作者:
聂玉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余站 高站台 运输组织 动车组
-
描述:由于沪昆线浙赣段开行动车组的需要,新余站须进行站台改造.针对改造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必须考虑的因素,提出4个中间站台改造的方案.通过从投入产出、施工难度、工期控制等方面进行方案比较,推荐采用方案Ⅰ,即将既有4道改移在4道与6道间新建一座高站台的方案.
-
从断层到传承―解读《爵士乐》
-
作者:
那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断层与传承 大迁徒 渴望与幻灭 爵士乐
-
描述:托妮?莫里森把《爵士乐》设置在十九世纪美国黑人的大迁徒运动这一历史背景中,表述了这一阶段地理位置重置对黑人移民造成的心理冲击。莫里森从黑人作家的独特视角,对小说表现的时代,对主人公所经历的城市化过程作出了独有的非裔解释。
-
大月氏的西迁及其影响
-
作者:
黄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乌孙 大月氏 月氏西迁 吐火罗 匈奴 历史发生 直接影响 大夏人 巴克特里亚 王国维
-
描述:公元前二世纪中,生活在甘肃西北部的月氏,迫于匈奴和乌孙的压力,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次西迁,引起了一场民族大迁徒,使中亚、南亚的历史发生剧变,影响广及西亚、中国以至东欧,极大地促进了中西交通的发展。本文拟就此历史事件的进程及其直接影响作一探讨。
-
书法——方圆
-
作者:
景舜逸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道 用笔 自然法则 辩证法则 书法创作 地道 精气 运用 章法 学术地位
-
描述:被誉为在中国思想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一书。其中《圆道》篇里阐述了天圆地方之喻意,即:“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
-
张立文的和合学
-
作者:
彭永捷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轮回 “六经注我” 学术思想 “我注六经” 哲学史家 张立文 哲学家 人生 和合学 哲学系 21世纪 文化战略 决定性
-
描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的《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一书问世了。当张先生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完一个甲圆道而进入下一次“轮回”时,他在学术思想上也完成了一个决定性的转变,即由“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由哲学史家到哲学家的转变。
-
蒙古汗廷与全真道关系新证:新发现的蒙古国圣旨(懿旨、令旨)摩崖考述
-
作者:
周郢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真道 蒙古国 圣旨
-
描述:最近在山东泰安徂徕山发现蒙古国时期摩崖,载录了蒙古汗廷关于全真道的数道圣旨、懿旨、令旨,从中可以考见这一教门在蒙古国时期之际遇;同时摩崖中涉及的"孛罗真皇后"、"昔列门太子"、"和皙太子",许多事迹为中外史籍所未记,为了解这些汗廷重要人物提供了新证。
-
全真道研究综述
-
作者:
王晓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真教龙门派 王重阳 研究成果 道教史 教学研究 道教仪式 内丹心性学 全真道 金元时期 丘处机
-
描述: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在全真道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在国内,除了陈垣先生的著作外,郑素春《全真教与大蒙古国帝室》(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版)着重研究蒙古帝国时期(1206-1259)全真道与汉廷的关系;张广保《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三联书店1995年版)阐发
-
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和职权
-
作者:
程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宗师 集贤院 道官 元朝政府 真大道教 成吉思汗 道士 全真道 玄学 丘处机
-
描述: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和职权程越全真道在金元时期创立并发展壮大,数以千计的全真道宫观遍布各地。与此相应,由金入元,宫观的管理制度也日渐完备。本文运用《道藏》、金石和方志等材料,详细探讨了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与职权。从行政机构上证明全真道...
-
对全真道形成时自身条件的一点认识
-
作者:
刘嗣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丹功 历史规律 全真教 王重阳 自身条件 学识渊博 三教合一 学识水平 全真道 道教理论
-
描述:对全真道形成时自身条件的一点认识刘嗣传笔者在陕西省第八期道教知识培训班上,聆听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宗教研究所张应超副研究员关于全真道历史专题内容的讲课。张老师对道教全真派(简称“全真道”)的兴起、形成以及发展壮大、延续至今都作了较为全面的讲解和阐述...
-
巍宝山与全真道
-
作者:
范建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 巍宝山道教 社会意识形态 龙门派 必然趋势 中国道教 全真道 产生与发展 邱处机 短期内
-
描述:巍宝山是中国现存的一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它的产生与发展乃至衰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教义宗旨颇具独特性,可谓集中华民族传统宗教观念大成的中国道教,在它长期生长和流传的土地上,大概不会在短期内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