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47)
按栏目分组
闽都宗教信仰 (148)
闽都民俗 (60)
畲族文化 (31)
闽都文艺 (8)
按年份分组
2015(247)
按来源分组
其他(247)
相关搜索词
与敬仰的邂逅:闽剧神话剧《陈靖姑》创作谈
作者: 周长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州  东南亚  闽中  信仰  神性  港澳台  仓山  创作激情  特殊性  祈雨 
描述:陈靖姑出生在福州仓山下渡,其信仰播及闽浙、港澳台以及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信众达数千万。当然福州十邑乃至整个闽中是这一信仰的中心,陈靖姑早已成为走进闽中千家万户的妇幼保护之神。
邓小平与光华寮事件
作者: 周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最高法院  通知书  代理人  事件  归属权  学生宿舍  京都市  邓小平 
描述:2007年1月23日,关于位于京都市留学生宿舍光华寮归属权问题的诉讼,日本最高法院向诉讼双方代理人分别送达了聆迅通知书,将于近日听取各方对于到底谁是代表中国的政府的意
从国际法看光华寮的归属
作者: 郭白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何谓光华寮?寮,日本语的意思是宿舍,光华寮即光华宿舍.光华寮坐落在京都市左京区北白川町,靠近京都大学,占地面积为992.58平方米的一栋五层楼房.
甲午120年祭(之六):中日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改革
作者: 张洁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祭  丁汝昌  北洋海军  海军提督  《马关条约》  海军建设  中国海军  近代政治  威海卫  制度改革 
描述:120年前的1894年7月25日,日本军舰在朝鲜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对中国海军不宣而战,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失败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其根本源于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腐败落后。甲午战争的失败,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序幕。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
作者: 王忠伟 商卓 宋香谒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战败  军事战略转变  主动防御  甲午战争 
描述:通过对中日甲午之战的研究,分析了中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而强国,中国错失发展良机落后而挨打,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当代中国应引以为鉴,改革开放,富国强兵;实现国防建设思路要由积极防御向主动防御转变,摒弃"防御为主,后发制人"的传统军事战略。
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 纪华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教事务  中日  宗教文化出版社  佛教文化  学术研讨会  临济宗  副秘书长  中国佛教协会 
描述:本刊讯10月24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灵云院国际禅交流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中日临济宗学术研讨会——关山慧玄无相大师的禅风"暨"则竹秀南法师中文版《东瀛禅语》首发式"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召开。国家宗教事务
会见少林寺人员图片展览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少林寺  秘书长  图片展览  副会长  住持  临济宗  法师  北京 
描述:1 2月26日下午,传印会长、学诫副会长、王健秘书长在北京广济寺会见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会长有马赖底长老、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住持则竹秀南长老一行。摄影/刘东2 2,926日上午,学诚副会长在北京广济寺会见韩国首尔道诜寺方丈慧慈法师。
黄檗希运禅师和他的《传心法要》
作者: 徐金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檗  创始人  南岳  怀海  禅师  禅宗  临济宗  心法 
描述:禅宗南岳系二世、临济宗和日本黄檗宗创始人希运(?—850)禅师,幼年于福建黄檗山出家,后参谒百丈怀海而得法,住高安(今江西宜丰)鹫峰山,筑寺弘法,因酷爱自己出家的黄檗山,遂把鹫峰山改名黄檗山。希运禅师因使用“棒喝”教学法而得名,被称为“禅宗棒喝之风的先导”。
中日佛教界共同纪念无准禅师圆寂760周年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日两国  纪念  佛教  奠基仪式  扩建工程  禅师  临济宗  第一人 
描述:本刊讯10月21日,纪念无准禅师圆寂760周年法会暨万寿禅寺扩建工程奠基仪式在杭州余杭径山举行,中日两国的佛教界人士参加。无准师范禅师是南宋临济宗杨歧派的高僧,径山寺的主持。他是日本禅宗的推动者,茶道东传的第一人。
中日禅学“坐禅”思想之比较——以道一与道元为主
作者: 李聪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元  打坐  马祖道一  坐禅 
描述:本文通过对马祖道一“坐禅岂能成佛”与日本曹洞宗祖师道元“只管打坐”思想之比较,意在说明禅宗内部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坐禅”思想的发展,以及中日两国由于传统文化之差异,而各有所偏重,但最终二者虽有形式上之不同,但意旨却都在阐扬禅宗之义理精髓。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