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祖信仰的文化背景探析
-
作者:
朱立国 何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闻名 中国传统文化 妈祖信仰 湄洲屿 海洋文化 妈祖文化 天津天后宫 民间风情 道教思想 妈祖神
-
描述:作为世界闻名的海上女神,妈祖一直是劳动人民,特别是沿海人民崇拜和信仰的偶像。千百年来,妈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半开放的海洋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具有民间风情的宗教场。这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有差异,同时与西方的宗教也有不同,并逐渐从国内信仰推广到全世界。
-
环境社会学视域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
作者:
赵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自然崇拜 日常生态 环境社会学
-
描述:本文以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引,从环境社会学视角分析鄂温克人的日常生态和自然崇拜,讲述鄂温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揭示百年历史进程中鄂温克人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传统的生存环境濒临威胁后一步步走向衰微的命运。
-
环境社会学视域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
作者:
赵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自然崇拜 日常生态 环境社会学
-
描述:本文以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引,从环境社会学视角分析鄂温克人的日常生态和自然崇拜,讲述鄂温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揭示百年历史进程中鄂温克人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传统的生存环境濒临威胁后一步步走向衰微的命运。
-
浅谈《源氏物语》中的自然情怀
-
作者:
宁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自然祭祀 自然景色 《源氏物语》
-
描述:《源氏物语》成书于平安时期,以其为代表的日本古典文学在往后的数百年间渐渐改变了日本人的内在情感,一个民族也逐渐展现出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色。其中的自然情怀在诸多方面更是影响深远。文章以其自然情怀为重点,主要通过自然崇拜描写和自然景色描写两方面进行研究。
-
茶寮碑记
-
作者:
周建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寮碑 考
-
描述:明正德十二年(1517),南赣巡抚王阳明在江西赣南崇义县平伏以谢志山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后,勒石纪功,在崇义县思顺乡桶冈村茶寮悬崖绝壁上刻石,名为“茶寮碑”。数百年来,慕名而来考察和纪颂者络绎不绝。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关于核准安徽省霍山县福康石斛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标志 霍山黄芽 专用标志 有限公司 产品保护 国家质检总局 霍山县 标志保护 安徽省 霍山石斛
-
描述:2010年第172号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对安徽省霍山县福康石斛开发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名单见附件)分别就霍山石斛、霍山黄芽、清流溪鱼、永安鸡爪椒、闽笋干、龙池砚、德化白瓷、坦洋工夫、安溪铁观音、峄城石榴、青海冬虫夏草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核准黄山旅游集团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标志保护 企业 绿色食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专用标志 产品保护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旅游
-
描述: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对黄山旅游集团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有关企业分别就五城茶干、坦洋工夫、德化白瓷、浦城薏米、安溪铁观音、莆田桂圆、莆田枇杷,河龙贡米、建莲、张溪香芋、沿溪山毛尖、北乡马蹄,都江堰厚朴、渠县黄花、汉源花椒、
-
感受白茶,共享健康
-
作者:
孙状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享 感受 中国茶 白茶 福鼎市 健康 推广活动 茶文化 上海站 茶产业
-
描述:近年来,闽茶风行中国茶市,先有安溪铁观音,后有武夷大红袍,2009年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等红茶又一次制造中国茶品流行的时尚版。2010年闽茶的流行版是否轮到了福鼎白茶?8月7日大型福建茶文化茶产业推广活动"闽茶中国行"上海站——"感受白
-
李道纯籍贯及年谱考
-
作者:
王彤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末元初 不同意见 创始人 道教史 元素 盱眙县 全真道 籍贯 李道纯 武冈
-
描述:李道纯,字清庵,号元素,又号莹蟾子,南宋末元初时人,南宗五祖白玉蟾再传弟子,同时又是南宗最早合于全真道者.他援儒入道,创造性地以儒家"致中和"思想来阐释道教宇宙论、认识论和内丹工夫论,并主张融合三教、汇通南北,是道教史上著名思想家,以及内丹中派创始人.
-
论司马承祯的道教心性之学
-
作者:
谢正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司马承祯 心性
-
描述:作者从道与心、工夫论、道与形3个方面探讨了司马承祯的道教心性之学,指出其坐忘主静说将重玄的心性论具体化为道教的修行实践,主张“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的形神合一论,对后世道教内丹和宋明理学都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