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0)
按栏目分组
闽都宗教信仰 (33)
闽都民俗 (24)
畲族文化 (13)
按年份分组
2015(70)
按来源分组
其他(70)
相关搜索词
中国化:傀儡化与泉州化——提线木偶戏《钦差大臣》观后
作者: 蔡怀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演程式  导演  《钦差大臣》  提线木偶戏  审美观念  泉州市  吕忠文  人物塑造 
描述:从小我就爱看木偶戏,如今老了还爱看。 木偶表演给我带来奇妙的感受是影视、歌舞或其他艺术品种所不能替代的。 近日,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先生之邀,观看了由他编剧、吕忠文导演的中国傀儡戏版《钦差大臣》,让我再一次领略到提线木偶的无穷魅力。
畲族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作者: 雷敏霞 雷冰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承与发展  畲族服饰  特点 
描述:分析了畲族服饰的特点,尤其对“凤凰装”进行了全面的阐释。通过对畲族传统服饰现状的探讨,认为畲族传统服饰借鉴现代服饰的某些因素,以使畲族服饰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承和发展畲族服饰对弘扬中华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书》劭注双音词研究
作者: 胡继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书》  应劭注  构成方式  双音词 
描述:《汉书》劭注双音词有单纯词、重言词和合成词三类。语法造词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凡是现代汉语里有的构词方式 ,在《汉书》劭注里大都具备 ,但发展不平衡。劭时代 ,汉语双音词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和合众缘”促进了解、服务统一
作者: 凌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槟州  马来西亚  代表团  和合  服务  斯里兰卡  友好访问  副主席 
描述:2004年8月8日至18日,正是南方盛夏季节。马来西亚槟州最高行政议员丁福南先生、槟州极乐寺住持日恒法师和斯里兰卡佛教部的邀请,潘心城副主席率省政协代表团一行,赴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两国进行友好访问,我有幸跟随出访。
明代玉兰树
作者: 一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毕节市  夜雨  玉兰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人民政府  灵峰寺  1981年  七律诗  百余年  云南 
描述:“千枝浓艳出灵峰,香熏天阶十八重。雪梅减寒冬媚,蕞菊难添晚新红。春风识趣勤拂拭,夜雨无声伴芳容。玉貌辉映流霞影,兰蕊流馨万户同。”这是前人歌咏明代玉兰树的一首七律诗。
天台山与道教上清派
作者: 袁志鸿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上清派  天台山  道教  闾丘方远  司马承祯 
描述:古人夸张地称:天台山上台星,超然秀出,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高一万丈,周围八百里,又有飞泉,悬流千丈。传说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共入天台采药,迷途不知返程。他们在山中转悠了
方清副主任带队参加“2013台湾妈祖联谊会暨妈祖观光文化节”活动
作者: 张国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福建省  文化节  台湾  联谊会  观光  大陆学者  妈祖文化 
描述:台湾妈祖联谊会和大甲镇澜宫的邀请,4月3-9日,福建省方志委副主任方清率参与《妈祖文化志》编纂的大陆学者等7人,赴台参加“2013台湾妈祖联谊会暨妈祖观光文化节”活动。
清初苏州剧作家考辨三则
作者: 李玫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嘉纪  长春真人西游记  考辨  李玉  通行本  苏州派  《儒林外史》  剧作家  丘处机  作家群 
描述:清初苏州剧作家考辨三则李玫一、李玉的“家人”出身问题李玉是明末清初苏州作家群(或称苏州派)中的主要人物,关于他的“家人”出身,是一个久有争论的问题。清焦循《剧说》卷四中说:“元玉系申相国家人,为申(一本作孙)公子所抑,不得科试……其《一捧雪》极为奴...
涂铭旌院士执教六十周年 刘庆宾院长专程赴永祝贺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仪表功能  重庆地区  理事长  功能材料  材料研究  院士  材料学  文理学院  执教  院长 
描述:【本刊讯】(记者刘龙卢利平龙斌聂尊誉)——月,初冬时节。北方多处已是大雪纷飞,然而重庆地区却阳光和煦,微风徐徐;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月日一大早,重庆材料研究院院长、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功能材料》期刊社社长刘庆宾教授,便带上精心准备的贺礼录有贺词的
送魂:民族学视野中的“二次葬”习俗:从民族志材料看“二次葬”的定义及原因
作者: 袁晓文 陈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二次葬”  民族志  “送魂”习俗 
描述:以彝、普米、景颇等族的"送魂"习俗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学角度对"二次葬"的定义、原因等进行讨论,指出该习俗也是"二次葬"的重要形式之一。认为民族学意义上的"二次葬"被理解为一种葬俗而非葬式,对于二次葬的具体原因只能从特定人群的历史发展及其有关死亡的观念中探寻。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