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6)
按栏目分组
闽都宗教信仰 (55)
闽都民俗 (12)
畲族文化 (8)
闽都文艺 (1)
按年份分组
2015(76)
按来源分组
其他(76)
相关搜索词
大学士隔壁的王阿奶不可笑
作者: 黄海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草根  太阳  称呼  身份  文渊阁  大学士  老人  诗话  推定  苏州 
描述:龄的《围炉诗话》中有这样一件事:苏州有个王阿奶,出殡时,送葬队伍前头高擎的"铭旌"旗幡)上写着:"皇明少师文渊阁大学士申公间壁王阿奶之灵柩"。看见王阿奶的名字,就可以推定她不是个很有身份的人。"阿奶"大概是民间对老人最普遍的称呼。说白了,王阿奶就是草根一个。
日本曹洞宗一瞥
作者: 张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宁波天童  身心脱落  中日友好  早课  僧众  日本曹洞宗  平常心是道  浴室  法师  临济宗 
描述:日本曹洞宗一瞥张琳应日本曹洞宗的邀请,以广法师(宁波天童寺退居方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访日代表团一行6人,参加了在其大本山永平寺举行的“中日友好纪念诗碑”揭幕式。11月16日,代表团一行在新大阪国际空港受到了永平寺监院南泽道人长老和国际部主事南直...
谈八大山人的禅宗思想
作者: 洪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波罗密多  曹洞宗  主要社会矛盾  题壁诗  《心经》  八大山人  禅宗思想  汉族人民  临济宗 
描述:谈八大山人的禅宗思想洪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苏轼一从经教的翻译与历代祖师大德的实践禅来看,在菩提达摩到来之前,中国就有禅学流行,也有禅观之修持与实践。达摩由海上东来,到达建康(今南京)与梁武帝相与问答,知机不契,于是北上...
论全真道哲学的心性超越旨归
作者: 李延仓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旨归  心性超越  全真道 
描述:全真道哲学以心性超越为旨归。其禅观认为,执著于打坐的形式是无用的,修道的关键乃在于心的清静、慧悟;其经书观认为,读经不能以记诵为能事,而应当探意、采趣,即依心了悟文字背后的精神旨归;其丹道观认为,炉灶之事不是修道的枢要,修道的关键在于心地的"清静"。
我的学道开端
作者: 罗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神仙传》  学道  正一道  龙虎山  旁观者  道教理论  《道德经》  天师道  道教研究 
描述:我的学道开端罗诗1994年8月,生长在鹰潭带宝山脚下的我,十年从教后跨进了道教正一派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大门,决心在理想的天地中勤精进。大道的兴盛,令人仰慕,在亲朋的支持下,我回到了阔别十年的母校所在地──嗣汉天师府(原贵溪县第三中学)。十年前,...
早期灵宝经与汉魏天师道--以敦煌本《灵宝经目》注录的灵宝经为中心
作者: 王承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道陵  东晋  灵宝经  葛巢甫  葛玄  天师道 
描述:本文拟从敦煌本陆静《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一批早期灵宝经,探讨汉魏天师道在江南地区的传播及其对东晋南朝新道派的重大影响。国外学者较多关注灵宝经对大乘佛教教义的借鉴,我们则强调早期灵宝经其实保存着更为深厚的本土道教传统和本土文化传统。
司马承祯道教哲学思想之探析
作者: 马琨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本体论  司马承祯  道性论 
描述:司马承祯在继承道家以"道"为本体思想的基础上,将本体进一步实体化、人格化,系统讨论了以"道与人的关系、能否得道、如何得道"为主要内容的"道性论",并随之建立起一套以心为主要修行方法的"心性论",从而构建了司马承祯较为完整又独具特色的道教哲学思想体系.
论司马承祯《坐忘论》心性思想
作者: 张宇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坐忘      心性 
描述:司马承桢,字子微,法号道隐,唐太宗时生人(公元646年),卒于公元735年,享年八十九岁.其少慕道法神仙,颇好辟谷导引之术,其又勤安心坐忘之法,有《坐忘论》传世.本文讨论了《生忘论》里的心性思想,指出其释儒之语下的道家修炼思想.
论司马承祯的道教哲学思想
作者: 马琨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本体论  道性论 
描述:司马承祯在继承道家以"道"为本体思想的基础上,将本体进一步实体化、人格化。并进一步讨论了以"道与人的关系、能否得道、如何得道"为主要内容的"道性论",随之建立起一套以心为主要修行方法的"心性论",从而形成了其较为完整又独具特色的道教哲学思想体系。
论司马承祯的道教哲学心思想
作者: 马琨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性论  本体论  道性论 
描述:司马承祯在继承道家以"道"为本体思想的基础上,将本体进一步实体化,人格化.并进一步讨论了以"道与人的关系、能否得道、如何得道"为主要内容的"道性论",随之建立起一套以心为主要修行方法的"心性论",从而形成了其较为完整又独具特色的道教哲学思想体系.
上页 1 2 3 ... 5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