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73)
按栏目分组
闽都宗教信仰 (527)
闽都民俗 (99)
畲族文化 (41)
闽都文艺 (6)
按年份分组
2015(673)
按来源分组
其他(673)
相关搜索词
回鹘改宗摩尼教问题再探
作者: 杨富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回鹘  摩尼教  研究成果  传人  学术界  国内外 
描述:八世纪中叶,摩尼教传人漠北回鹘汗国,并被定为国教,使屡受磨难的摩尼教得到了发展壮大的契机,反过来,摩尼教的传人又对回鹘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既深且巨的影响。职是之故,回鹘归宗摩尼教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都颇受重视,涌现出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
论奥古斯丁哲学思想的渊源
作者: 马新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摩尼教  柏拉图  奥古斯丁  哲学 
描述:本文阐述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基督教哲学思想深受柏拉图思想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充分阐述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与柏拉图思想的连贯性,从而使我们从源头上把握奥古斯丁的伦理思想基础,全面研究奥古斯丁这位伟大的西方哲学家。
福建民间信仰的文化地理学考察
作者: 范正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神  福建民间信仰  边缘地区  清水祖师信仰  沿海地区  起源地  妈祖信仰  民众  中原文化  文化地理学 
描述:一、福建民间主要神祗的起源地分析妈祖、保生大帝、临水夫人、清水祖师、开漳圣王等神祗是福建的本土神祗中影响最大的几位。笔者认为,这几位神祗的信仰起源地,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起源地的文化地理环境有利于产生新的信仰要素,这也是其他所有神祗的
瑶族宗教与道教的“三清”崇拜
作者: 赵家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洞修道仪  三清  三宝君  南极长生大帝  大罗天  三官大帝  天宝君  神宝君  大真人  真灵位业图 
描述:瑶族宗教与道教都信奉“三清”,把“三清”作为至高无上的万神之首。在一些论著中,也把瑶族宗教信奉“三清”作为瑶族宗教受道教深刻影响的重要佐证。笔者认为,虽然瑶族宗教与道教都信奉“三清”,但两者各有不同的内涵,他们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不能同一而论。
沧海馨香:妈祖文化的发展特点略论
作者: 吉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妈祖  特点 
描述:妈祖信仰是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产物,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现代六个时段,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又有着新的形态出现。文章从四个层面分析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三教共塑、多元神职、影响广泛、维系华人。
台湾屏东乡村的妈祖信仰:以万丹乡万惠宫为例
作者: 杨淑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丹乡  神职  万惠宫  妈祖信仰  农村 
描述:指出屏东县是台湾农产品出产的重要县市之一,以屏东县万丹乡万惠宫为例,介绍宫庙建筑概况,说明该宫是当地民众的信仰中心,而随着社会发展,妈祖在当地乡村神职也产生一定的转变,以此可窥见妈祖信仰对当代台湾乡村的文化影响
妈祖信仰的文化背景探析
作者: 朱立国 何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闻名  中国传统文化  妈祖信仰  湄洲屿  海洋文化  妈祖文化  天津天后宫  民间风情  道教思想  妈祖神 
描述:作为世界闻名的海上女神,妈祖一直是劳动人民,特别是沿海人民崇拜和信仰的偶像。千百年来,妈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半开放的海洋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具有民间风情的宗教场。这与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有差异,同时与西方的宗教也有不同,并逐渐从国内信仰推广到全世界。
媒介化时代陈靖姑信仰的传播
作者: 林小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陈靖姑信仰  媒介化  民间文化 
描述:产生于传统农业文明背景的陈靖姑信仰文化,一千多年来,其信众广泛,影响深远,已成为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地区共同的文化现象之一。考察探讨作为传统民间信仰文化之一的陈靖姑信仰的媒介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播学研究价值。
草原岩画中的自然崇拜
作者: 冯军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原始宗教  自然崇拜  草原岩画 
描述:与人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大自然是原始宗教最早的崇拜对象.对于草原文化建构而言,自然崇拜和神灵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对草原人的思维方式、社会组织及世俗生活都影响深刻,而且时间绵延久远,-直至今.而岩画大多是伴随祈神仪式产生的.
略谈泉州民间信仰中的自然崇拜
作者: 陈桂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酬天敬地  泉州  祈风乞雨 
描述:自然崇拜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只谈谈历史上在泉州人社会生活中影响较大或较有文化内涵的天地崇拜、风雨崇拜等.对于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的民间信仰,既要看到其消极性,又要正视其存在的合理性,应加以积极的引导,使之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