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24)
按栏目分组
闽都宗教信仰 (380)
闽都民俗 (216)
畲族文化 (110)
闽都文艺 (18)
按年份分组
2015(724)
按来源分组
其他(724)
相关搜索词
大土苗族自然崇拜的生态效应与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 江兴龙 吴正彪 张明珍 吴昌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生态保护  大土苗族 
描述:本文在阐述大土苗族自然崇拜传统文化的形成、由来及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自然崇拜在当地社区森林生态系统维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效应。并从道家、儒家、佛教的生态伦理道德,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角度,对其自然崇拜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有益探讨。
彝族自然崇拜与稻作祭仪
作者: 李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旱作  原始祭祀  稻作 
描述:彝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自然崇拜的对象、形式、内容各有侧重和变异,与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然崇拜明显地打上了稻作文化的烙印,反映的主题是彝族人民从旱作到稻作文化的转型、融合和重组,并最后形成了以稻作生产为中心的稻作祭祀链。
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作者: 杨宗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生态保护  云南壮族 
描述: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祭祀活动,反映出壮族的自然至上和人与有生命的自然物之间的平等关系的生态文化观。壮族的自然崇拜在客观上对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植根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心理上的迷信思想,影响壮族现代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
环境社会学视域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 赵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自然崇拜  日常生态  环境社会学 
描述:本文以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引,从环境社会学视角分析鄂温克人的日常生态和自然崇拜,讲述鄂温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揭示百年历史进程中鄂温克人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传统的生存环境濒临威胁后一步步走向衰微的命运。
环境社会学视域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 赵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自然崇拜  日常生态  环境社会学 
描述:本文以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引,从环境社会学视角分析鄂温克人的日常生态和自然崇拜,讲述鄂温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揭示百年历史进程中鄂温克人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传统的生存环境濒临威胁后一步步走向衰微的命运。
殷墟甲骨文化影响之浅探
作者: 吴芬芬 徐小霞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自然崇拜  自然神  甲骨文 
描述:甲骨文作为上古时代的真实镜像,蕴含着深厚的华夏民族精神。本文通过研究位于中原地区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拓片所记载的内容,来说明甲骨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具体表现为甲骨文里的“自然崇拜”观对后代“天人合一”思想数千年的影响。
文山州仡佬族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浦加旗 陆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仡佬族  文山  民族文化 
描述:仡佬族的宗教信仰属于原始的多神崇拜。他们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祭之可得福。明末清初迁移到文山州的仡佬族,他们虽然人口不多,但一直保留着本民族的古老文化。作者在收集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对这里的仡佬族宗教信仰及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惠来石壁寮庵
作者: 林俊聪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壁  2000年10月  明末  惠来县  县城  医术 
描述:2000年10月27日,惠来县神泉镇角林乡石壁寮庵,隆重举行重建落成暨诸佛菩萨开光庆典。它以处于蛤虮石壁下搭寮所成而故名,位于县城之南约5公里,面对文昌古塔,旁有通往县城古道。相传创自明末,以凤阳人来此传下伤科医术等秘书救人无数而古今扬名。
下南寮:一个城郊村的城市化转型
作者: 何兴明 李长青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省  城市化  村支部书记  邵武市  夜市  城郊村  转型  商铺 
描述:“我们村准备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一个拥有100多个商铺的夜市,现在规划已做好,正在征地,预计明年初就可开工了。”2012年12月15日,福建省邵武市通泰街道下南寮村村支部书记郭贵亮,指着村旁一片沿河的地块,兴奋地向笔者介绍。
广东寮步大力发展香产品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基地  世界性  广东  建设  产品研发  香市  贸易中心  文化产业发展  明清时期  大力发展 
描述:广东东莞的寮步香市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有着世界性影响的莞香生产和贸易中心,香港也因莞香而得名。从寮步镇相关部门获悉,该镇计划建设一个香产品生产基地和一个香产品研发基地,以这两大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加快莞香文化产业发展。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