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他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一般干部、科级、县级和地(厅)级职务,现已离休。他自幼聪颖好学,在学校是高才生,还爱好书法,且有过人之处。在任职的40多年间,共书三亿多字,造诣较深,小有名气。近年,他不拘一格,积极探索,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洒脱奔放,别具风格,笔锋雄峻,犹如铁枝梅花。他的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功力深厚,艺术水平超群,笔墨技法意境都很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高的收藏价值。在国内外书法展赛中,获奖数十次,还获国际书法特等金奖和金、银、铜奖十多次。也应邀出访了美、日、法等十多个国家。并在北京、香港等十多个大城市展出,受到各界的好评。同时在人民画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周刊》、文艺报、经济日报、国际商报、世界知识画报、《中华名流》、《瞭望》周刊等十家报刊杂志上登载。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商务部、人事部、中国文联等数十个单位还收入他们的互联网络。并以嘉宾应邀出席了国内外一些社团举办的多次大型书画笔会和重要节日的庆典活动。其作品和简历特邀入编《中国书法古今名家选集》、《中国杰出书画名家大师精品集》、《中国当代艺术最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50例鉴赏宝典》、《共和国名人大典》、《国际著名书画家百杰》、《世界书画名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百多部大型典集。他还是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国际美联硬书委员、国际美联中国中南执委会高级学术委员兼常务理事、国际书画名家、世界杰出华人书画艺术名家、世界艺术名人和德艺双馨艺术名家、世界华人风云人物和荣誉博士、世界文艺研究员和特级书画师、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名誉会长、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和特殊贡献金色勋章、世界书画名人认定委员会高级专家和名誉总裁、世界华人科教文成果博览会评委、世界华人远程学院教授和研究员、国际羲之书画院名誉院长和终身荣誉教授、中华文艺研究中心名人名作评审委员会高级评审员和名誉总裁、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收藏研究院理事、中国艺术网理事会荣誉副理事长、中国书画名家大师、中国艺术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名家、中国最具有收藏价值艺术作品的书法名家、翰墨中国艺术名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名家、中国跨世纪功勋艺术名家、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国学杰出艺术家、国际中华优秀作家、世界汉诗协会国际代表大会主席团委员和世界汉诗艺术家荣誉勋章、中国评论月刊杂志社特邀评论员、“名星杯”全国诗书画影大奖赛评委、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吉林等九省市区的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常务理事、首席教授、高级艺术顾问等百多个荣誉和艺术职称、职务。近年,他还敬录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诗词和格言等30多万字(加上已给34个省市区社会团体和华国锋、汪东兴、宋平、费孝通、程思远、毛新宇等个人书赠的作品共40多万字),先后在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李大钊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二七”工人大罢工纪念馆、农民革命运动纪念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瑞金革命纪念馆、红军长征路上的20多个纪念馆、天津和江苏周恩来纪念馆、朱德故居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八位元帅纪念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张思德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20多个省市区的烈陵园和纪念馆、大庆油田纪念馆、大寨展览馆、雷锋纪念馆、“两弹一星”基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报社、北京大学、全国人大迎香港回归、西安等六个碑林、甘肃省党史研究室、博物馆和档案馆等100多个馆内收藏。他的书法作品还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展出和收藏,其简历作品已收入国际互联网络和文化部的中国国际艺术品网上市场展览,并在180多个国家交流。国内外市场价格和国际美联等润格都是每平方市尺人民币5千元(600美元),所得收入他都用于扶贫、捐资办学和救助失学的儿童。
吴福元,男,1962 年生于安徽庐江县。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室副主任 MC-ICPMS实验室主任 花岗岩与地壳演化学科组组长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9825信箱,邮编 100029 电话: (010) 6200 7392 传真: (010) 6201 0846 E-mail: wufuyuan@mail.igcas.ac.cn 学历 1987.9-1990.10: 长春地质学院岩石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 1984.9-1987.7: 长春地质学院岩石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1980.9-1984.7: 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学专业, 本科生 (构造地质学方向) 简历 2003.3-现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2000.6.-2003.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教授 1999.11-2000.5: 长春科技大学, 教授 1995.10—1996.11: 法国雷恩(Rennes)第一大学, 进修 1992.10-1998.10: 长春地质学院, 教授 1990.10-1992.11: 长春地质学院岩石学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研究兴趣 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 Rb-Sr、Sm-Nd、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Sr-Nd-Hf-Os同位素示踪与地球动力学 主要学术任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优先资助领域”科学指导与评估专家组成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化学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科学通报”、“地球化学”、“岩石学报”等10余家学术杂志编委 SCI检索杂志论文 2006年 [67] 程瑞玉, 吴福元, 葛文春, 孙德有, 杨进辉, 2006. 黑龙江省东部饶河杂岩的就位时代与东北东部中生代构造演化. 岩石学报, 22: 353-376. [66] Lu, X. P., Wu, F. Y., Guo, J. H. Wilde, S. A., Yang, J. H., Liu, X. M., Zhang, X. O., 2006.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 on the Paleoproterozoic crustal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Block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Precambrian Res., in press. [65] Wu, F. Y., Zhao, G. C., Sun, D. Y., Wilde S. A. and Zhang, G. L., 2006. Final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in NE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Hulan Group in central Jilin Province. J. Asian Earth Sci., in revision. [64] Wu, F. Y., Yang, J. H., Lo, C. H., Wilde, S. A., Sun, D. Y., Jahn, B. M., 2006. The Jiamusi Massif: a Jurassic accretionary terrane along the western Pacific margin of NE China. Island Arc, in revision. [63] Wu, F. Y., Yang, Y. H., Xie, L. W., Yang, J. H., Xu, P., 2006.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standard zircons and baddeleyites used in U-Pb geochronology. Chem. Geol., in review. [62] Wu, R. X., Zheng, Y. F., Wu, Y. B., Zhao, Z. F., Zhang, S. B., Liu, X. M. and Wu, F. Y., 2006. Reworking of juvenile crust: Element and isotope evidence from Neoproterozoic granodiorite in South China. Precambrian Res., in press. [61] Wu, F. Y., Walker, R. J., Yang, Y. H., Yuan, H. L. and Yang, J. H., 2006. The chemical-temporal evolution of lithospheric mantle underlying the North China Craton. Geochim. Cosmochim. Acta, in review. [60] 吴福元 杨进辉 张艳斌, 2006. 辽西东南部中生代花岗岩的时代. 岩石学报, 22: 315-325. [59] Xia, X. P., Sun, M., Zhao, G. C., Wu, F. Y., Xu, P., Zhang, J. H. and Luo, Y., 2006. U–Pb and Hf isotopic study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Wulashan khondalites: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Ordos Terrane, Western Block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Earth Planet. Sci. Lett., 241: 581-593. [58] Xie, Z., Zheng, Y. F., Zhao, Z. F., Wu, Y. B., Wang, Z. R., Chen, J. F., Liu, X. M. and Wu, F. Y., 2006. Mineral isotope evidence for the contemporaneous process of Mesozoic granite emplacement and gneiss metamorphism in the Dabie orogen. Chem. Geol., in press. [57] Yang, J. H., Wu, F. Y., Chung, S. L., Wilde, S. A., Chu, M. F., 2006. A hybrid origin for the Qianshan A-type granites, northeast China: Geochemical and Sr-Nd-Hf isotopic evidence. Lithos, in press. [56] Yang, J. H., Wu, F. Y., Shao, J. A., Wilde, S. A., Xie, L. W., Liu, X. M., 2006. On the initial timing of the Yanshan Mountain building. Earth Planet. Sci. Lett., in revision. [55] Zhang J. H., Ge W. C., Wu, F. Y., 2006. Mesozoic bimodal suit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Zhalantun of the Great Xing’an Range: zircon U-Pb age and Hf isotopic constraints. Acta Geol. Sinica, 80: 58-69. [54] Zhang, S. B., Zheng, Y. F., Wu, Y. B., Zhao, Z. F., Gao, S. and Wu, F. Y., 2006. Zircon isotope evidence for ≥3.5 Ga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Yangtze craton of China. Precambrian Res., 146: 16-34. [53] Zheng, Y. F., Zhao, Z. F., Wu, Y. B., Zhang, S. B., Liu, X. M., Wu, F. Y., 2006. Zircon U–Pb age, Hf and O isotope constraints on protolith origin of ultrahigh-pressure eclogite and gneiss in the Dabie orogen. Chem. Geol., in press. 2005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