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人物(134)
按栏目分组
闽东名人及方言 (134)
按年份分组
2015(134)
按来源分组
其他(134)
相关搜索词
林正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
全文:

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兼笔耘,收获自可慰。呕心倾热血,立志育英才。近三十年来,他在教坛上执着地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他认为,语文的外延应当和生活相等,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就得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的教学方法自成特色,深受学生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他能以大语文观作为自己教学的导向,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在观察、调查、采访、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986年,他写出了教学论文《以新闻写作为突破口,把学生引向社会》,被《语文学习)录用发表,反响极大。1993年,他的《功夫在课外》的教学论文被《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选》评为优秀论文并选入该书。从93年到96年,他还写了《小言论的写作教学》、《以实写虚法试探》、《“引用”与“作文”》、《要选准选好作文角度》、《材料作文一我有话要说》、《一次实验作文的记录》、《作文题目一今年独好》等文章,先后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文苑报》、《温州教育》、《温州日报)等杂志、报刊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温州日报》、《温州晚报》、《侨乡报》、《温州电台、瓯海电台》优秀通讯员、记者和编辑。    由于他善于培养学生动脑、动笔的能力,又善于进行“下水”教学,二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学生写成并已发表的消息,通讯、小评论随笔、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就有一千多篇。    安贫乐教,育人为荣。他同他的学校和学生有着割不断的深厚感情。他的学校位于石垟山麓、“圆觉寺”旁,一九九六年三月,他在《温州日报》教育版上写了一篇题为《圆觉梦》的文章,叙述了他的教学生涯,阐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在文中所写的那几句话:                            晨钟催暮鼓                            圆觉三十秋                            学子勤教化                            四海皆良材。    邮编:325019电话:0577—6479874

林耀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林耀华先生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2000年11月27日逝世,享年91岁。林耀华先生于1910年3月27日生在福建省古田县岭尾村。一代宗师,学界泰斗。1910生于福建古田。1935年在北平
全文:的《原始社会》是中国阐述原始社会最为详尽的一部学术著作。他的许多民族学论文辑成《民族学研究》一书,对原始社会分期、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民族学研究方向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其学术成就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李明星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1945年8月生,山东东明人。教授。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系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委电工、电子与信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数十年如一日,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勤奋敬业,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累计完成科学研究项目近10项,其中三项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二
全文:

男,1945年8月生,山东东明人。教授。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系全国高等教育自考委电工、电子与信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数十年如一日,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勤奋敬业,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累计完成科学研究项目近10项,其中三项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和参编正式出版的统编教材与著作3本,60余万字。

陈昌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1963年生。1983年毕业于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任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从事钢铁无损检测、工业控制自动化及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等工作。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软硬件产品及相关技术,1994年开发了DOS下五笔练习软件,1997年开发了Wind
全文:

男,1963年生。1983年毕业于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任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从事钢铁无损检测、工业控制自动化及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等工作。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软硬件产品及相关技术,1994年开发了DOS下五笔练习软件,1997年开发了Windows下车轮超声波探伤智能化系统,并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马鞍山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开发的多通道数字化超声波无损在线检测系统应用于西气东输的管道生产线,开发的超声波探伤ABCD扫描系统应用于航空领域,开发的500型叉式微机型绞线机应用于兵工企业,开发的GPS定位导航仪器与系统应用于水域航行等。工作学习多年以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理念,在所从事的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撰写的论文《车轮轮箍超声波探伤计算机检测技术》,编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技发展论坛(2004年卷)》书中,在学术界及同行业内影响广泛,深受好评。

王定国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1938年1月生,湖南新化人。中共党员。湖南省新化县政协委员会学习宣传委员会主任、政协委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永久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楚天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县首届文联名誉委员、摄影协会名誉会长、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等。1958年毕业于湖南省邵阳师范。60年代,绘制了大量的幻灯作品,曾参
全文:男,1938年1月生,湖南新化人。中共党员。湖南省新化县政协委员会学习宣传委员会主任、政协委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永久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楚天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县首届文联名誉委员、摄影协会
陈彭年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961—1017)宋抚州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字永年。曾从师徐铉,后考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宋真宗年间,主持修订《玉篇》和《广韵》。《宋史》有传。
全文:(961—1017)宋抚州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字永年。曾从师徐铉,后考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宋真宗年间,主持修订《玉篇》和《广韵》。《宋史》有传。
陈得芝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史学会理事年当选为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蒙古史、元史的研究,并担任教学和培养研究生工作开设过中国古代、元
全文:史学会理事年当选为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蒙古史、元史的研究,并担任教学和培养研究生工作开设过中国古代、元史、北方民族、中西交通史、蒙元史专题研究、民族史研究中的对音与勘同等课程。先后参加了高校教材
林建忠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在湍流统计理论、气固两相耐磨风机研究与应用、拟序结构、气固两相流稳定性及涡流、湍流非线性特性、叶轮机械内流理论等方面获得了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全国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专业组副组长,浙江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流体力学学科带头
全文:进展》、《力学与实践》杂志编委。获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批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批入选"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计划、入选浙江省151人工程第一层次.
薛谋洪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福建福州人。1948年参加民主青年联盟。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1951年毕业圩北京大学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曾在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1955年后,历任外交部研究室科员、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外交部外交编辑室主任。先后兼任北京大
全文:外交部研究室科员、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杂志主编、外交部外交编辑室主任。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际政治学会中国理事,驻肯尼亚大使兼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常任代表。                        
林玉玲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1938年生。1956年参加工作,共产党员。现为广西百色地区东笋储蓄所主任。1991年被评为全区工行“十佳储蓄员”和全国工行“优质服务标兵”。    东笋储蓄所位于百色城郊七公里的厂矿山区,是离支行最远一个所,那里生活条件艰苦,职工纷纷要求调出,所里工作很被动,存款老上不去。支行领导为了改变这个
全文:就传来了母亲逝世的噩耗。55年的养育之恩,在慈母弥留之际都不能尽孝,他感到十分内疚、悲痛。但他还是坚持完成计息过帐工作回去处理母亲后事。    林玉玲深知,没有优质服务,就不能赢得储户,赢得存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