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人物(55)
按栏目分组
闽东名人及方言 (55)
按年份分组
2015(55)
按来源分组
其他(55)
相关搜索词
张以宁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张以宁明初学者。字志道。古田人。家居古田翠屏山下,学者多称翠屏先生。元泰定四年举进士,授黄岩州判。累迁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以博学强记擅名,人呼为小张学士。朱元璋称帝后,仍授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洪武二年,奉诏出使安南(今越南),册封陈日煃为国王。归国途中逝世。他学通经史,擅书法,诗作有盛
全文:张以宁明初学者。字志道。古田人。家居古田翠屏山下,学者多称翠屏先生。元泰定四年举进士,授黄岩州判。累迁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以博学强记擅名,人呼为小张学士。朱元璋称帝后,仍授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洪武二年,奉诏出使安南(今越南),册封陈日煃为国王。归国途中逝世。他学通经史,擅书法,诗作有盛名,与明初诗人张光弼、张仲简并称“国初三张”。著有《胡传辨疑》、《春王正月考》。门生石光霁辑其诗文,合称《翠屏前后集》。$图片$
郑福生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6—1988)福建长汀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历任班长、排长,游击队中队长、连长、营长、旅作战科科长、副团长、团长,华东第4纵队司令部军政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67师副师长。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
全文:(1906—1988)福建长汀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历任班长、排长,游击队中队长、连长、营长、旅作战科科长、副团长、团长,华东第4纵队司令部军政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67师副师长。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3军67师副师长、第一副师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回国后,任解放军代师长,福建省军区龙岩军分区副司令员。 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上校。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吴文达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52~)贵州安顺人。中共党员。1986年结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进修班。1965年从艺,师承段纯麟、赵英勉、齐牧冬等,历任安顺地区花灯剧团舞美设计师,湘黔铁路会战92035分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队演员及舞美设计,安顺市花灯剧团舞美设计师,安顺黄果树艺术团舞美设计师兼灯光设计。二级舞美设计师。中国舞
全文:年首次公演多场景花灯剧《人生》。 2002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舞美设计有花灯剧《七妹与蛇郎》、《人生》、《寻找男子汉》、《黄果树传奇》、《卖嫁妆》、《接媳妇》、《乌江,巴山雨》、《乌江·巴山
张正元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后返归河中,卢纶有《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诗。十八年八月,自岭南节度掌书记试大理评事擢为邕州刺史、邕管经略使。时许孟容为给事中,以非次迁授,封还诏书,朝廷不听。约于永贞元年去职,其后事迹不详。《全唐诗》卷三一九,录其诗二首。其一《
全文:,以非次迁授,封还诏书,朝廷不听。约于永贞元年去职,其后事迹不详。《全唐诗》卷三一九,录其诗二首。其一《冬日可爱》,题下注:“一作陈讽诗。”是。卷七八二收张元正《临川羡鱼》一诗,《文苑英华》卷一八二署
陈应辉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36~ )四川成都人。先后就读于成都崛艺专、西南军区军政大学、山西省委党校。现为雁北师院学术委员、山西省高等院校校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先后到峨眉山、乐山、青城山、华山、骊山、五台山、恒山、云冈、岱海、北戴河等地进行焦墨写生,得写生稿近千幅。在多年的写生和国画创作
全文:(1936~ )四川成都人。先后就读于成都崛艺专、西南军区军政大学、山西省委党校。现为雁北师院学术委员、山西省高等院校校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先后到峨眉山、乐山、青城山
郑士懿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生卒年不详)字从之,号定斋,宁德(今属福建)人。七岁能诗,博通九流百家之书。端平二年进士,真德秀得其卷,以“经世才”称之。始授兴化军教授,淳祐中,通判婺州,为王柏礼敬。召为太学正,迁太学博士,出知武冈军。致仕,卒。其《卧羊山》诗作道学语录体。《和徐梦发题超览亭》:“地胜山川别,天晴草树新。高歌千
全文:武冈军。致仕,卒。其《卧羊山》诗作道学语录体。《和徐梦发题超览亭》:“地胜山川别,天晴草树新。高歌千佛骇,一笑万家春。”则豪气过人。著有《定斋集》,已佚。《全宋诗》卷三二九五录其诗二首。《全宋文》卷七九八三收有其文。事迹见《嘉靖福宁州志》卷一一、《嘉靖宁德县志》卷四、《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九。(吴洪泽)
薛令之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字珍君,长溪(今福建霞浦)人。神龙二年,进士及第。累官至左补阙,兼东宫侍读,因东宫生活清淡,阶低职重,久不升迁,遂题诗以自悼,为玄宗所见,亦题诗其旁:“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令之乃谢病还乡,计
全文:字珍君,长溪(今福建霞浦)人。神龙二年,进士及第。累官至左补阙,兼东宫侍读,因东宫生活清淡,阶低职重,久不升迁,遂题诗以自悼,为玄宗所见,亦题诗其旁:“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令之乃谢病还乡,计
连士升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7~1972)新加坡作家。笔名子。生于中国福建省。1931年毕业于中国燕京大学经济系。曾在岭南大学任教3年。1947年定居新加坡,历任《南洋商报》主笔兼南洋学会会长、新加坡大学董事、国家
全文:(1907~1972)新加坡作家。笔名子。生于中国福建省。1931年毕业于中国燕京大学经济系。曾在岭南大学任教3年。1947年定居新加坡,历任《南洋商报》主笔兼南洋学会会长、新加坡大学董事、国家
郭公木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又名梦熊,字卓如,乳名以焯。清光绪十七年(1891)十月生于斜滩。早年负笈福安及福州,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私立福建政法学校,民国4年(1915),由学校选送赴日本深造,民国6年(1917)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在日本期间,郭公木积极参加东京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活动。回国后,在福建政法学校担任教职。
全文:又名梦熊,字卓如,乳名以焯。清光绪十七年(1891)十月生于斜滩。早年负笈福安及福州,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私立福建政法学校,民国4年(1915),由学校选送赴日本深造,民国6年(1917)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在日本期间,郭公木积极参加东京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活动。回国后,在福建政法学校担任教职。结识了不少省垣名流。民国9年(1920)省教育厅委任郭公木为省立第三中学校长(校址在霞浦)。郭到任后,延聘名师,在闽东地区广招学生,给予优惠待遇,还帮助毕业生升学深造,为开发闽东山区民智做了大量工作。 民国11年(1922)郭公木重返福建政法学校任教。 民国16年(1927),省政府委派郭公木为泰宁县县长。是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郭公木任职时,能“洁身自爱”,“不取民间钱物”,下乡时轻装简从,并禁止县府人员向百姓索取下乡的“草鞋钱”和审案时的“堂礼”,还明令取消一些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当时,军阀部队调动频繁,拉伕派款,百姓有苦难言,郭向上峰陈情,争取到一笔款项分发给受害百姓。此外,他自兼泰宁县模范小学校长,还筹建粮仓积谷防饥,倡修县志等,为泰宁人民做了几件好事。 两年后,省调郭公木任龙岩县长。龙岩是军阀陈国辉的地盘,郭不愿与陈同流合污,不就龙岩县长职,仍回省政法学校任教。 民国18年(1929),福建政法学校改组为“私立福建学院”,郭公木任教授兼院部秘书,并任乌山图书馆常务董事。 郭公木政治上比较开明,在省城期间,共产党人范浚、范式人被当局逮捕,郭公木参予援救他们出狱,为革命做过有益的工作。 抗战爆发前夕,郭公木一度离校,任省禁烟委员会及账济委员会委员等。 民国32年(1943),郭公木被福建学院校董会选为院长。时学院暨附中内迁闽清白云渡,经费困难,物价飞涨,郭公木主持校政,备尝艰辛,一直支撑到1949年。至此,郭公木前后共在教育界工作了三十多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内战。由于郭公木威望高,却被国民党当局“选”为“国民大会”代表、“中央立法委员”及省“戡乱委员会”委员等职,这不能不令人为之惋惜。但可喜的是,郭氏仍拒绝了“省财政厅长”之任命,并拒绝跟随国民党政权逃台。解放后,他受聘为福建省文史馆馆员,工作尽心尽力,著有《辛亥革命处理八旗官兵的经过及近代农民革命史稿》。 1669年3月,郭公木逝世于福州,享年79岁。
王伯大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253)字幼学,号留耕,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嘉定七年进士。历主管户部架阁文字,迁国子正、知临江军,赈荒有法。迁国子监丞、知信阳军,改知池州兼权江东提举常平。端平三年,召为尚右郎官,迁右司郎官,试将作监兼右司郎中,进枢密副都承旨兼左司郎中。出知婺州。迁秘书少监,拜司农卿,复为秘书少监,
全文:石屏》,有“诗老相过鬓已星,吟魂未减昔年清”之句,与江湖派诗人有往来。《诗家鼎脔》选其《丹青阁》,有:“市声一段隔秋水,桥影半空横夕阳。挺挺霜筠排壑立,涓涓石溜引山长。”寄情物外,琢对精巧。《全宋诗》卷三○○八录其诗四首。文收入《全宋文》卷七四二○。事迹见《宋史》卷四二○本传。(吴洪泽)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