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土家族俗音乐探析:“哭嫁歌”
作者: 谢小燕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哭嫁歌  艺术特点  土家族 
描述:哭嫁是流传于湘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本文以土家民族习俗音乐"哭嫁"作为探析对象,探讨和研究"哭嫁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音乐艺术特征。以加强人们对土家民俗音乐"哭嫁歌"的了解,对土家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浅议土家族民俗音乐“哭嫁歌”
作者: 谢小芹 谢小燕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哭嫁歌  土家族  表现形式  艺术特征  音乐性 
描述:流传于湘、鄂、黔、渝交界武陵山区的"哭嫁",是土家族传统婚嫁习俗。"哭嫁歌"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即哭又唱的习俗民歌。本文以土家族习俗音乐"哭嫁歌"作为探究对象,探讨和研究"哭嫁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艺术特征。希望对土家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依依惜别话感恩 喜事悲唱说哭嫁
作者: 谭德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父母亲  哭嫁歌  养女  新娘  感恩  婚庆  土家族  长大  自伤  仪式 
描述:养侬长大又陪妆,养女由来也自伤。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这是土家词人彭勇行竹枝体状写土家人唱哭嫁歌的情景,"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道出了听哭嫁歌的感受。哭嫁,这种土家族独特的仪式,饱含着出阁在即的姑娘对父母亲友的感恩和依依不舍的情怀。
依依惜别话感恩喜事悲唱说哭
作者: 谭德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养侬长大又陪妆,养女由来也自伤.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这是土家词人彭勇行竹枝体状写土家人唱哭嫁歌的情景,“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道出了听哭嫁歌的感受.哭嫁,这种土家族独特的仪式,饱含着出阁在即的姑娘对父母亲友的感恩和依依不舍的情怀.
XDS特种不锈钢管槽式分酸器的设计特点与应用
作者: 严与辉 叶际宣 刘焕安 丁祖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干燥塔  设计  分酸器  硫酸装置  吸收塔  应用 
描述:介绍硫酸装置干吸塔XDS特种不锈钢管槽式分酸器的结构、材料及应用情况。该分酸器采用宣达集团的XDS特种不锈钢制作,无需阳极保护;在结构上采用节流与溢流两级分酸,以保证分酸均匀性。该分酸器已在硫酸装置中用于干吸塔和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使用效果良好。
吸收塔的改造
作者: 赵彦清 叶玉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捕沫器  衬砌  流槽  安山岩  瓷环  瓷板  填料面积  毫米水柱  吸收塔  钢支撑 
描述:我车间二系统原98%酸吸收塔,高13.6米、直径5.5米,塔下部砌筑安山岩立柱,柱间距0.37米,柱子上面安山岩砌成矩形长格,格间距为0.113米,用于堆放高5.5米的瓷环。塔顶设有分酸装置和乱堆瓷环捕沫器。分酸装置由四条分酸流槽和236个分酸嘴组成,槽底用工字钢支撑,槽边挂分酸嘴,
“龙须茶”的采制
作者: 李永亨 李永成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制造  叶子  名茶  贡茶  滋味  茶农  芽尖  印度  江西  世界 
描述:“龙须”是我国茶农远在70年前劳动双手制造出来的一种珍贵名茶,俗称“贡茶”,是那时劳动人民向统治者“皇帝”进贡的珍品。产自江西幕埠山下,修水漫江一带,历来以盛产“龙须”而驰名世界,曾在上海荣获苏、美、英、日、印度等国“茶盖中华,价压天下”之称,并获得五百元银
武夷山悬棺葬之谜
作者: 易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船棺  西瓯  葬式  墓主人  船形  考古工作者  陪葬品  东瓯  葬俗  福建省博物馆 
描述:在福建武夷山峭拔高耸的悬崖绝壁之上,散落着数千具距今约4000多年的船形“悬棺”。这些“悬棺”的主人是属于远古哪个族种,他们为什么要把棺材搁在几乎无法攀缘的高高的绝壁之上,他们又是怎样的方法放上去的,一直是一个令一代又一代后人绞尽脑汁的难解之谜。
畲族丧葬习俗演变初探
作者: 谭振华 施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拾骨葬  悬棺葬  丧葬习俗 
描述:丧葬习俗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畲族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民族文化系统和民族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畲族丧葬习俗在历史上发生过从悬棺葬、火葬到拾骨葬的演变,变迁之中有传承,这种演变与民族迁徙活动密切相关。
三峡悬棺不解之谜
作者: 唐旭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峡  悬棺葬  悬崖 
描述: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悬崖,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尸棺高高地悬挂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我们有限的智慧还难以解读这千古之谜。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