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家大院与新田孝文化
-
作者:
刘岳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联 哭嫁歌 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 彰显 景区 马援 新田 活化石 孝文化
-
描述:三厅九井二十四巷四十八栋明清建筑,各家各户大门现存128副关于孝德的对联……距新田县城15公里,位于该县枧头镇大冠岭连绵山脉深处山坳间的龙家大院,被誉为中国传统乡村的活化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3A景区。在这里,无处不彰显着千年古村对孝德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
吸收塔的改造
-
作者:
赵彦清 叶玉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捕沫器 衬砌 流槽 安山岩 瓷环 瓷板 填料面积 毫米水柱 吸收塔 钢支撑
-
描述:我车间二系统原98%酸吸收塔,高13.6米、直径5.5米,塔下部砌筑安山岩立柱,柱间距0.37米,柱子上面用安山岩砌成矩形长格,格间距为0.113米,用于堆放高5.5米的瓷环。塔顶设有分酸装置和乱堆瓷环捕沫器。分酸装置由四条分酸流槽和236个分酸嘴组成,槽底用工字钢支撑,槽边挂分酸嘴,
-
美哉,僰人悬棺
-
作者:
李帮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物 使人 葬式 僰人悬棺 珙县 葬俗 小舟 动物画 去蜀 令人
-
描述:假日,几位朋友邀我去蜀南珙县"僰人悬棺",经两个多小时的旅程后下车,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翻过山拗,便见那奇异、壮观的僰人悬棺葬地。据介绍,"僰人悬棺"以奇异独特的葬式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学者和游客。相传,"僰人"是我国古代西南的少数民族。悬棺又为僰
-
中国悬棺综论
-
作者:
陆敬严 刘大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岩穴 随葬品 综论 悬棺 干越 葬式 贵溪 悬棺葬 圆圈 武夷山地区
-
描述:悬棺葬是一种古老而特别的葬俗,起源于中国武夷山地区,流行于在中国长江以南的许多省区,甚至漂洋过海达于台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悬棺葬往往施于偏辟山乡,高悬于峭崖之上,鲜为人知,也很难接近。史志资料中所发现的零散记载,一方面提供了
-
孙思邈和二月二庙会
-
作者:
宁锐 王明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药王庙会 陕西耀县 太白山 五台山 孙思邈 医学家 药王山 传说 民间 历史悠久
-
描述: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后世民间崇奉他为"药王",敬若神明,全国到处都有他的祠庙,在峨嵋山、太白山、江河湖海之间和他的故乡广泛流传着他扶贫助困、救人危难、降龙伏虎、起死回生的动人传说,不少故事附上了神话色彩。
-
茶乡茶韵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是闽东著名的茶乡,这里依山傍海,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福鼎白茶更是名不虚传。2015年4月4日至6日,海峡摄影时报读者俱乐部摄影采风团前往福鼎,用镜头记录下那里的茶山茶女、茶市交易、古居古宅和老街风情。
-
茶业强国梦 关键在创新:访福鼎市茶业协会会长林立慈
-
作者:
姚佳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茶叶 创新之路 白茶 福鼎市 品牌价值评估 茶业协会 茶文化 茶业发展 人才队伍 太姥山
-
描述:早在唐·陆羽《茶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后据陈椽教授考证"东三百里"为大海,此处应为"南三百里"即指现福鼎的太姥山。悠悠历史白茶,传承至今,2013年已拥有品牌价值26.93亿,福鼎白茶连续4年跻身全国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十强。是什么让白茶文化丰盈饱满,弘
-
茶韵
-
作者:
孙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君山银针 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峨眉竹叶青 祁门红茶 信阳毛尖 六安瓜片 茶韵
-
描述:茶,产自中国,却遍布世界各地,凡有人的地方就有茶。世上饮品千千万万,茶,当之无愧为魁首。茶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西湖龙井、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福建白毫银针、大红袍、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峨眉竹叶青、君山银针等都是上等的好茶。
-
蕉城区茶园节水保水管理技术
-
作者:
林慧清 冯昌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利设施建设 中国名茶 管理技术 保水措施 蕉城区 丘陵山地 高效节水 生态茶园
-
描述:蕉城区是我省重要的产茶区,面积4733hm2,产量4400t,是中国名茶天山绿茶的原产地。我区茶园大部分建在丘陵山地,地下水位低,水利设施建设薄弱,灌溉水源严重不足。再加上一
-
八角亭龙须茶
-
作者:
潘春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墨汁 八角亭 毛笔 理条 茶品质 生产工艺 武夷山
-
描述:福建武夷山不仅盛产武夷岩茶,还生产工艺独特的龙须茶。龙须茶外形壮直,似蘸满墨汁而直立的毛笔,又似神话中的龙须,因而得名。因武夷山麓八角亭一带所产龙须茶品质最优,故名“八角亭龙须茶”。八角亭龙须茶在理条制作时,最早是用五彩线捆扎成束状,故又名“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