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谈割晒偏角对牵引拾禾的影响
作者: 王熙恭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康拜因  输送带  帆布  铺放  脱谷  割晒机  偏角  线速度  小麦穗  牵引 
描述:小麦割晒偏角一般要求铺放30—45度或到60度,凤尾式,多数采用穗头左偏,这是帆布输送的线速度给小麦拖、甩成的角度,加以缓冲即成为铺放整齐的禾铺。小麦穗头的左偏与右偏之分对于用自走康拜因拾禾脱谷是没有区别的。如用牵引康拜因拾禾脱谷则易出现过桥滚团窜穗、大帆
宁德的木拱廊桥
作者: 陈起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桥梁  明朝  木拱廊桥  拱桥  浙西南  宁德 
描述:木拱廊桥,俗称厝桥、廊屋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又称虹桥。现代桥梁史专家唐寰澄教授将其定名为贯木拱桥.并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而中国又仅见于闽东北、浙西南一。早在明朝,陈世懋就在《闽中疏》中感叹“闽中桥梁甲天下”。
古敢水族歌谣与对歌活动
作者: 鲁庆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哭嫁歌  风俗习惯  风俗歌  活动内容  劳动歌  情歌  内心世界  祭祀  云南 
描述:生活在云南的水族与贵州三都的水族同源,据考由古代秦汉以始岭南地区及东南沿海一居住的百越中之骆越发展而来。明清时期,水族与布依族曾被称为仲家,水族在地方志等文献里有仲夷、水户和老户之称谓。据《兴义府志·风俗志》记载:府亲辖境有二种,曰仲家……,
“龙须茶”的采制
作者: 李永亨 李永成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制造  叶子  名茶  贡茶  滋味  茶农  芽尖  印度  江西  世界 
描述:“龙须”是我国茶农远在70年前用劳动双手制造出来的一种珍贵名茶,俗称“贡茶”,是那时劳动人民向统治者“皇帝”进贡的珍品。产自江西幕埠山下,修水漫江一,历来以盛产“龙须”而驰名世界,曾在上海荣获苏、美、英、日、印度等国“茶盖中华,价压天下”之称,并获得五百元银
"僰人"三题
作者: 张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僰人  悬棺葬  流放罪犯  去向 
描述:僰人并不是一种少数民族,而是自西周以来被发配到西南边疆的流放罪犯的后裔。明末清初,天下大乱,四川为祸甚烈,僰人为躲避祸乱,化整为零,从他们的聚居地散避出来,分布于现今的川南,黔北,滇东一。悬棺葬是为了防止野兽掘坟啮尸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安葬方法。
商双音编铙揭秘
作者: 李惠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豫北地区  音列结构  妇好墓  节奏重音  音乐文化  二里岗文化  标准音高  奴隶主贵族  李纯一  双音 
描述:商双音编铙揭秘李惠莉铙是殷商考古中所发现的一种铜制钟体击奏乐器,它在我国南、北方都有一定数量出土。在南方,铙主要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北方,则主要发现于地处中原的豫北地区,少量出土干鲁中南和陕西关中一。关于豫北地区的商代编铙,其论著主要有李纯一《...
天山绿茶研制初报
作者: 周玉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省  天山  叶量  名茶  茶区  叶色  绿茶  优质原料  一芽二叶  水分蒸发 
描述:“天山绿茶”原产于宁德县洋中公社的天山岗一,产区环境优异。其品质高超,“香味天成”、“条锋挺秀”,茶叶色香味俱佳,原系福建省历史名茶。“天山绿茶”产制历史悠久,采制技艺精细,成茶品种、花色丰富多彩,后几经变革,改制烘青绿茶,成为高档花茶的优质原料。但传统的花
八角亭龙须茶
作者: 潘春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墨汁  八角亭  毛笔  理条  茶品质  生产工艺  武夷山 
描述:福建武夷山不仅盛产武夷岩茶,还生产工艺独特的龙须茶。龙须茶外形壮直,似蘸满墨汁而直立的毛笔,又似神话中的龙须,因而得名。因武夷山麓八角亭一所产龙须茶品质最优,故名“八角亭龙须茶”。八角亭龙须茶在理条制作时,最早是用五彩线捆扎成束状,故又名“束茶”。
八角亭龙须茶
作者: 潘春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凤尾  神话  武夷岩茶  理条  凤凰  茶树  八角  生产工艺  武夷山市  制作工艺 
描述:福建武夷山除盛产武夷岩茶外,还生产工艺独特的龙须茶。龙须茶外形壮直,似蘸满墨汁而直立的毛笔,又似神话中的龙须,因而得名。因武夷山麓八角亭一所产龙须茶品质为优,故名"八角亭龙须茶"。八角亭龙须茶在理条制作时,采用了五彩线捆扎成束状,故又名"束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