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艺术史研究 15
作者: 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编  来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艺术史  研究  世界 
描述:本书是艺术史研究论文的结集。编录论文13篇,书评两篇。汇集了本年度国内外艺术史学界在各分支领域的一批前沿成果。书画史方面李军的《视觉的诗篇——传乔仲常(后赤壁赋图)诗画关系新议》、赵琰哲的《实景、图画与天下——倪瓒(款)(狮子林图)及其清宫仿画研究》、付阳华的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 云南·南涧卷
作者: 白庚胜总  来源: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南涧彝族自治县  作品集  民间故事 
描述:本卷收录了南涧县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等在内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都是发生在1949年以前并流传至今。同时配反映当地民风民俗的30余幅彩色图片,使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劳动人民生活画卷。
周笃文诗歌论丛
作者: 周笃文  来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诗词研究  中国  古典诗歌 
描述:本书分“考订类”、“论述类”、“序跋类”和“诗括类”四大部分,是作者从自己几十年来对诗词的考订、研究、评论文章中精选百余篇,分类编订而成,汇集作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其中,“考订类”汇集作者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字画的考证、辨析文章。些纠正了历史中流传的谬误
会见少林寺人员图片展览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少林寺  秘书长  图片展览  副会长  住持  临济宗  法师  北京 
描述:1 2月26日下午,传印会长、学诫副会长、王健秘书长在北京广济寺会见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会长马赖底长老、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住持则竹秀南长老一行。摄影/刘东2 2,926日上午,学诚副会长在北京广济寺会见韩国首尔道诜寺方丈慧慈法师。
星云禅话(六九)
作者: 星云大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宋时期  南禅  风穴  出家  五代  禅师  禅僧  莱州  临济宗  禅法 
描述:新妇骑驴公婆牵首山省念禅师,莱州(今山东)人,是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济宗禅僧。幼年在南禅寺出家学道,参礼过诸方大德,常行头陀行,又因以诵持《法华经》为修行功课,而"念法华"的称号。后得到风穴延沼禅师之印可,从此声名远播,移住汝州首山(今河南境内),弘扬禅法。
星云神话(七八)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禅风  弟子  禅师  星云  临济宗 
描述: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临济宗首山省念禅师,莱州(今山东)人,为风穴延沼禅师的法嗣弟子。得法后应邀至汝州(今河南)首山开演教法,成为首山第一世。后又迁往汝州叶县宝安山广教院及城下宝应院等处,大扬禅风,一时十方海众云集,弟子辑《汝州首山念和尚语录》一卷。
黄庭坚号“山谷”考辨
作者: 龙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禅学背景  禅学意义  黄庭坚《题山谷石牛洞》  取号缘由  临济宗 
描述:黄庭坚号“山谷”,已为大耳熟能详,对于他取号的时间与背景,历代也不乏记载与说明,但此号中的禅学背景与蕴涵的禅学意义,尚不为所注意,本文从分析黄庭坚的《题五谷石牛洞》诗入手,指出他和禅宗,特别是与临济宗的关系。这对理解黄庭坚的思想应该不无意义。
呵佛骂祖
作者: 华方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偶像崇拜  人心  佛性  世俗  向善  皈依  禅师  临济宗 
描述:呵佛骂祖是禅林用语,用于打破学人心中固的偶像崇拜,显发自心佛性. 石霜楚圆(986-1039年)是朱代临济宗禅师,俗姓李,祖籍广西桂林.少为儒生,潜心举业,二十二岁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度.后依汾阳善昭门下,每见必诟骂,或毁诋诸方,所训亦皆流俗之鄙事.
近代日本龙谷丛林中的两位汉诗作家——铃木天游和藤岛梦陶
作者: 水原渭江 黄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诗  作家  丛林  诗歌格律  佛教文化  日本  诗歌思想  作品  临济宗  大正时代 
描述:日本近代丛林诗人的风尚甚一比,它是丰富的佛教文化之光隐约的香花。虽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五大丛林诗歌的精彩(译按:五大丛林,指临济宗五大寺院。临济宗系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属南宗的南岳一系,于公元十二、十三世纪间,由日本和尚荣西、辨圆等相断传入日本。
天然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教并重的宗趣观
作者: 冯焕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妙明真心  曹洞宗  函昰  禅教并重 
描述:天然函是禅师是明末清初岭南曹洞宗的高僧,在他的弘化下,曹洞宗风大振,僧俗奔凑如云。本文从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阐教并重的宗趣观入手,说明他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之际摄受数千僧俗,乃是因其具深彻的悟境和圆满的见地,非人们所谓“以忠孝节义示及门”所能范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