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正定播慧种——记临济院纪念碑落成典礼
作者: 温茂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爱知县  落成典礼  佛教协会  纪念碑  名古屋  黄檗宗  中国国际旅行社  日本  临济宗  吃茶养生记 
描述: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佛历二五四三年,佛教禅宗临济宗的祖庭——河北省正定县临济村,举行了空前盛大的临济院纪念碑揭幕仪式。这天,天气晴朗,临济院四周房上、地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隆重庆祝临济院纪念碑的落成典礼。纪念碑安放在临济院旧址正面的台基上,左...
中日佛教界共同纪念无准禅师圆寂760周年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日两国  纪念  佛教  奠基仪式  扩建工程  禅师  临济宗  第一人 
描述:本刊讯10月21日,纪念无准禅师圆寂760周年法会暨万寿禅寺扩建工程奠基仪式杭州余杭径山举行,中日两国的佛教界人士参加。无准师范禅师是南宋临济宗杨歧派的高僧,径山寺的主持。他是日本禅宗的推动者,茶道东传的第一人。
日本曹洞宗一瞥
作者: 张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宁波天童  身心脱落  中日友好  早课  僧众  日本曹洞宗  平常心是道  浴室  法师  临济宗 
描述:日本曹洞宗一瞥张琳应日本曹洞宗的邀请,以广修法师(宁波天童寺退居方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访日代表团一行6人,参加了在其大本山永平寺举行的“中日友好纪念诗碑”揭幕式。11月16日,代表团一行新大阪国际空港受到了永平寺监院南泽道人长老和国际部主事南直...
赵朴初会长会见日本曹洞宗访华代表团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协会  赵朴初  管长  大钟  代表团  人民大会堂  名誉  日本曹洞宗  访华  副主席 
描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11月18日晚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了日本曹洞宗庆祝净慈寺大钟落成法会友好访华代表团。以日本曹洞宗前管长,大本山永平寺贯首丹羽廉芳为名誉团长的访华代表团一行23人,于17日飞
道元和日本曹洞宗
作者: 何燕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日两国  日本社会  开创者  身心脱落  日本学者  中国佛教  天台宗  日本曹洞宗  临济宗  坐禅 
描述:中国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中叶经由朝鲜半岛移植到日本以后,逐渐日本社会流传开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通过海路开始直接往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成实宗和俱舍宗也相继传到了日
与自卑较量:解构苏曼殊
作者: 张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曹洞宗  自卑  私塾教育  日本人  苏曼殊  六榕寺 
描述:苏曼殊,原籍香山县沥溪村(今属珠海),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元(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苏曼殊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英国茶行的香山籍买办,母亲是日本人。六岁时开始沥溪接受私塾教育,十三岁便在广州六榕寺剃度出家,受具足戒,并嗣受
谈八大山人的禅宗思想
作者: 洪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波罗密多  曹洞宗  主要社会矛盾  题壁诗  《心经》  八大山人  禅宗思想  汉族人民  临济宗 
描述:谈八大山人的禅宗思想洪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苏轼一从经教的翻译与历代祖师大德的实践修禅来看,菩提达摩到来之前,中国就有禅学流行,也有禅观之修持与实践。达摩由海上东来,到达建康(今南京)与梁武帝相与问答,知机不契,于是北上...
论宋代浙江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作者: 徐吉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曹洞宗  天台山  和尚  日本学者  天童  法统  大藏经  明州  智者大师  中日文化交流史 
描述:宋代,是浙江与日本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的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时,浙江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而日本的文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双方的文化交流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下面,作者就宋代浙江与日本的文化交流问题作一探讨。
全真道人居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赵卫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价值  人居理念  全真道 
描述:全真道内丹修炼得以进行,需要满足法、财、侣、地四个方面的条件,其中"地"即是指修道场所,而全真道的人居理念主要体现在其对修道场所的选择上。其选择修道场所时所体现出来的崇阳、择静、取便和尚简的理念,对于当代社会合理而科学的择居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石屋清珙禅师及其山居诗
作者: 刘文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僧  山居诗  清珙  僧诗  佛门隐士 
描述:元初僧人清珙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曹洞宗禅师,其力主知见沉实,弘曹洞的稳宛家风;在生活修道上,崇仰山林,成为一代佛门隐士;诗歌创作上,颇有建树,山居诗尤甚。因其诗歌创作及其思想代表了佛家逸士的一种独特风格,今试议之。[著者文摘]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