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考论
作者: 张鲁君 韩吉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  王子晋  司马承祯 
描述:通过对《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研究发现,书中图像与文字有多处不符,图像中人物服饰具有宋代特征。因此,该书现存文本的文字与图像当非同一人所作,假如司马承祯确为原编撰者,其图像亦非原貌。
浅述黄花槐的盆栽及其应用
作者: 邱庆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扦插试验  成活率  新品种  截干  盆栽花卉  落叶乔木  决明属  黄花  黄槐 
描述:一、黄槐的生物学特性黄槐,学名Gassiu Surattensis Burm·f。一般称之为美国槐或黄花槐,是苏木科,决明属,为冬季落叶乔木,小叶长3-10cm,宽1.5-4cm,先端钝(或钝而有小尖头),小叶5对以上,短圆形或椭圆形;花鲜黄色(故又称黄花槐),花序长
镇远有座天后宫
作者: 巴娄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华人  天妃  妈祖庙  大石桥  镇远  泉州  海神  古城镇  五溪蛮  天后宫 
描述:在我国沿海各地及台湾、海南诸省,多建有祭祀海神的“天后宫”、“妈祖庙”一类建筑。“妈祖”是海外华人最为崇拜的神仙之一。有趣的是,在远离大海、深居内地的贵州省,亦有几座“天后宫”,诸如镇远天后宫、丹寨天后宫、遵义天后宫以及黄平旧州天后宫和亦水复兴天
开台澎湖天后宫的乞龟
作者: 高启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龟甲  澎湖  国人  乌龟  甲骨文  天后宫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 
描述:一、澎湖乞龟之由来国人对乌龟的喜爱可以远溯到4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南省出土的仰韶文物中.已有龟纹图案.段商的甲骨文也有刻在龟甲上的情形。乌龟以其长寿、祥瑞的象征,与龙、风、麒瞵并称四灵兽.大量出现在民间祭典或生命礼俗之中。
《乐山堂神记》与福建摩尼教:霞浦与敦煌吐鲁番等摩尼教文献的比较研究
作者: 杨富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宗教研究所  敦煌吐鲁番  摩尼教  霞浦县  福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  乐山  文献 
描述:一、引言 2008年10月以来,福建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发现了大量摩尼教文献、文物与古遗迹,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副所长、黄夏年研究员、陈进国博士和郑筱筠研究员等专家的系统调查研究,确认为古代摩尼教遗物。
玄武石刻考证
作者: 杜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玄武石雕  玄武来历  真武崇信  玄武与道教 
描述:玄武石雕在我国多地可见,玄武是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在民间信仰中,玄武是北方星宿为北方之神、水神、生殖之神和司命之神。玄武又被道教作为图腾,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真武崇信盛行。
闽剧神话剧《陈靖姑》
作者: 周长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坑  婴儿  闽江  童子  学法  百姓  孙子  脱胎  胎儿  祈雨 
描述:时间 古代地点 福州、古田等地人物陈靖姑 (青衣兼武旦)刘杞陈 靖姑夫(小生)刘母 刘杞母(老旦)陈守元 靖姑堂哥,道士(文丑)许真人 闾山老仙人,陈靖姑师父(老生)蛇妖 (武旦)长坑鬼 (花脸)童子甲 童子乙 四鸭母 李三娘 林九娘 官员男女百姓、官差、仪仗、小妖若干
蒙古族的自然崇拜
作者: 周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蒙古族  自然崇拜  敖包  《蒙古秘史》  蒙古人  呼伦贝尔草原  成吉思汗  蒙古地区  杜尔伯特  萨满教 
描述:蒙古族的自然崇拜周玲蒙古族的自然崇拜观念是丰富而繁杂的,包括对宇宙天穹的崇拜观念。他们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皆有神灵主宰。这种万有灵的观念,是远古时期人类由于对自然界的不理解,既依赖它,又恐惧它,终于还要乞求它,拜倒在它的脚下的那一时代的...
大土苗族自然崇拜的生态效应与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 江兴龙 吴正彪 张明珍 吴昌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生态保护  大土苗族 
描述:本文在阐述大土苗族自然崇拜传统文化的形成、由来及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自然崇拜在当地社区森林生态系统维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效应。并从道家、儒家、佛教的生态伦理道德,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角度,对其自然崇拜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有益探讨。
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作者: 杨宗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生态保护  云南壮族 
描述: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祭祀活动,反映出壮族的自然至上和人与有生命的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的生态文化观。壮族的自然崇拜在客观上对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植根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心理上的迷信思想,影响壮族现代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