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南宋元代符篆道的发展与净明道的出现及其思想特质
作者: 范立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丹道  净明道  元代  道派  宋太宗  思想特质  南宋  符篆 
描述:符篆道派一直是汉魏以来道教的主流,北宋太宗以来,朝廷崇信的道派主要是内丹道和符篆道。分别以龙虎山、茅山、阎皂山为本山的天师道(正一道)、上清道、灵宝道三大传统符篆道派成鼎足之势,以江南为主要传播区。三家盛衰互有不同,
葛洪《神仙传》创作理论考源——以《左慈传》为考察中心
作者: 何剑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通  神仙传  变化术  左慈  志怪小说 
描述:战国至秦汉的神仙方术传统和魏晋之际输入中土的佛教神通观是葛洪《神仙传》中左慈等方士变化之术的两个理论来源。其中后者极大丰富了道教物类变化术的表现类型,对中古志怪小说表现神通情节和神通道人起到示范作用,而此一特征早在葛氏写作《抱朴子内篇》时已肇其端。
司马承祯的修道思想
作者: 汤其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坐忘  服气  司马承祯 
描述:司马承祯在继承茅山上清派服气养神内炼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禅定学说和儒家正心诚意的思想,提出了以坐忘炼神,以“五时”、“七候”炼形的修道成仙理论。这一理论既丰富发展了上清派的修炼理论,又为晚唐两宋的内丹学产生奠定了基础。
道教举乐之意
作者: 李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经》  专业音乐  乐之  阴阳五行学说  道教徒  历史传统  道教音乐  道乐  唐玄宗  司马承祯 
描述:道教举乐之意李福道教以饱含的精深文化给人以神秘之感。其音乐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教音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涵盖范围广。千百年来随着道教与社会的发展而形成了玄门独有的个性。当今海内外音乐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也早已延伸到了道乐上。然而受其“...
闽台民众泉州“乞龟”为两岸祈福
作者: 廖静 孙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宵佳节  民俗文化活动 
描述:3月5日,正值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佳节,位于福建泉州的天后宫热闹非凡。福建泉州与台湾澎湖民众早早地赶来"乞龟",为两岸祈福。在为象征福寿安康的"米龟"点睛揭彩后,泉澎两地天后宫合制的5.288万斤"大米龟"立即被现场民众围得水
唐代摩尼教“风“入神名考:夷教文典“风”字研究之二
作者: 林悟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摩尼教  惠明  净活风  净风  圣灵  净法风 
描述:敦煌发见唐代摩尼教写经,出现若干以"风"入名的神号,本文据外来文明变异的原理,在解读有关汉文献基础上,参照中亚摩尼教的神谱,考其在西域摩尼教中的原型,针对西方学者的误释,一一加以考辨,认为该等神号取以"风"字,并非源于西域语言,而是效法华夏传统文化,直接用汉词命名。
中国学术国际化一瞥:以“三夷教”研究为例
作者: 马小鹤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摩尼教  景教  三夷教  祆教 
描述:回顾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国际化第二波中以及新时期三夷教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其特点为:进入了"世界学术之新潮流",直接研究了传统汉籍,发掘和研究了敦煌、吐鲁番文书、墓葬石棺、民间宗教文书、绢画等各种新材料,应用了回鹘文、图像学等新方法,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开拓民间宗教研究的新领域──《林兆恩与三一教》评介
作者: 战继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宗教结社  林兆恩  三教合一  理论体系  新领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民间宗教  三一教  社会思潮 
描述:开拓民间宗教研究的新领域──《林兆恩与三一教》评介战继发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异中有同,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联系,彼此渗透,而逐渐走向融合,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三教合一的思想萌芽于东汉末年,此后逐渐流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援儒释道或...
读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
作者: 张克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林国平  书评  福建人民出版社  《林兆恩与三一教》  九序心法 
描述:读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张克伟从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嬗变的历史思潮来看,三教合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其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牟子所撰写的《理惑论》。自始以后,三教合一的思想逐渐流行,终于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宋元时期,公开倡导三教合一论的知识分子...
神影婆娑:台湾"十二婆姐阵"的文化展演
作者: 蔡欣欣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文化  民俗观  展演  陈靖姑  迎神赛会  台湾地区 
描述:"十二婆姐阵"是台湾迎神赛会中宗教性艺阵,相传是由"临水夫人"陈靖姑身旁的"三十六宫婆姐"演化而来.基于"洁净"的民俗观,传统"十二婆姐阵"主要由男性扮演,经南"面具"妆扮化身,以纵队行走或绕网阵式,在庙会神诞庆典时绕境巡安,执行着佑孺护婴与驱邪避煞的神职法力.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