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空间思维,明确构架基础:浅谈如何做好“异面直线”的教学设计
-
作者:
陈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院数学概念 概念教学 教学设计 异面直线
-
描述:“异面直线”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空间图形关系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认识、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提供了基础构架,为学生认识立体图形、解决空间图象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来具体谈一谈如何做好“异面直线”的教学设计.
-
玄门功课中的尊道贵德和爱国爱教
-
作者:
赵嗣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要内容 道教 爱国爱教 清静无为 诵经 全真道 祖师 金丹大道 尊道贵德 制度建立
-
描述: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匠2000年的发展历史中,道教形成了一整套教理教义和仪轨规范,并且相互联系、互有反映.作为一名全真道士,笔者以每日的玄门功课为例,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尊道贵德思想和爱国爱教情怀.
-
金元时期全真道宫观的道士生活
-
作者:
程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石略 《道藏》 道家 《秋涧先生大全集》 白云观 水仙 道士 全真道 金元时期 丘处机
-
描述:本文揭示了金元时期全真道士的宫观生活及其变化,详述了初创时全真道士的打坐、养气、禁欲苦修、打尘劳、行医、云游、修建宫观等活动,也叙述了宫观生活的变化,如从不尚斋醮符,到为国祈福、为皇帝祝寿成为全真丛林的要务,以及背离初创时苦行自律之风等
-
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
-
作者:
龙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黄老道 文化 五斗米道 道教 无为而无不为 黄帝 秦汉 战国前期 司马承祯
-
描述:道家一般说产生于战国前期,老子是历史上最有争论的人物,黄帝之说更晚,老子与黄帝的学说不全同,但他们都共同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主张“清静”,主张“柔弱”,因此在秦汉之际大家叫他们“黄老”,在东汉又称为“黄老道”。
-
福建民间信仰的文化地理学考察
-
作者:
范正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神 福建民间信仰 边缘地区 清水祖师信仰 沿海地区 起源地 妈祖信仰 民众 中原文化 文化地理学
-
描述:一、福建民间主要神祗的起源地分析妈祖、保生大帝、临水夫人、清水祖师、开漳圣王等神祗是福建的本土神祗中影响最大的几位。笔者认为,这几位神祗的信仰起源地,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起源地的文化地理环境有利于产生新的信仰要素,这也是其他所有神祗的
-
略谈泉州民间信仰中的自然崇拜
-
作者:
陈桂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酬天敬地 泉州 祈风乞雨
-
描述:自然崇拜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只谈谈历史上在泉州人社会生活中影响较大或较有文化内涵的天地崇拜、风雨崇拜等.对于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的民间信仰,既要看到其消极性,又要正视其存在的合理性,应加以积极的引导,使之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八道沟土地庙
-
作者:
姜同恭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童年 拜火 死者 居民 母亲 桥下 元宝山 槐树 槐花 天后宫
-
描述:童年我站在八道沟的天后宫桥上,就能看到桥下河岸边,有一棵老槐树,树下有一座小土地庙,庙里供奉着土地爷的神位。八道沟一方居民谁家办"白事",都要为死者到这里"报庙",送上路的"盘缠",求得土地爷给死者造册入籍,顺利进阴曹地府,不被刁难做"野魂孤鬼",早转世投胎。土地爷就成
-
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和职权
-
作者:
程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宗师 集贤院 道官 元朝政府 真大道教 成吉思汗 道士 全真道 玄学 丘处机
-
描述: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和职权程越全真道在金元时期创立并发展壮大,数以千计的全真道宫观遍布各地。与此相应,由金入元,宫观的管理制度也日渐完备。本文运用《道藏》、金石和方志等材料,详细探讨了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与职权。从行政机构上证明全真道...
-
论明代三教融合对道教的影响
-
作者:
吴春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明代 三教融合
-
描述:在明代统治者对道教从尊奉、扶植到抑制的转变过程中,两大道派正一道、全真道有着不同的发展趋向。明代三教发展过程中,儒佛道互相影响,不断地融合,最终使"三教融合"成为了社会思潮的主流。三教融合后的道教,内丹论不断成熟和完善、各宗派趋于团结统一、世俗化特征日益突显。
-
葛玄与铅山道教文化
-
作者:
雷友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宗教政策 人文景观 道教活动 宋徽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抱朴子》 葛仙山 葛玄 铅山县
-
描述:葛玄与铅山道教文化□雷友根长期以来,葛玄与铅山道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相传自从葛玄于三国时云游到铅山,登上云岗山(后改为葛仙山)修道,并仙逝于此后,铅山道教年益昌盛。据明万历《铅书》记载说:“铅山邑小,而道集其大”。至明时已有道观17座,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