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河南卷
作者: 袁行霈 陈进玉  来源: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化史  河南省 
描述:本书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为响应“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牵头,举全国文史馆之力编撰的一套大型文化丛书,是一项国家级的重点文化工程。该套丛书以文为主,适当配图,年代上限自有文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福建卷
作者: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编委会编  来源:北京:中华书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福建省个  文化史 
描述:《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为响应“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牵头,举全国文史馆之力编撰的一套大型文化丛书,是一项国家级的重点文化工程。该套丛书以文为主,适当配图
汪宁生藏西南民族老照片
作者: 李禹阶 孔令远  来源:成都:巴蜀书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概况  画册 
描述:本书所收1960年以来汪宁生先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所获照片,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实况,是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全书介绍了男女装束、村落和房屋、生计、传统技术和手工艺、交通与贸易等十二部分的内容。
临济义玄呵佛骂祖新论
作者: 杜寒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旁门歪道  佛祖  禅宗史  佛教  现实性  临济义玄  临济禅  临济宗  无位真人  学人 
描述:临济义玄呵佛骂祖新论杜寒风临济宗创始人临济义玄,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属山东省东明)人”。他不迷信权威,强调取消偶像,呵佛骂祖,建立起人的自信,对传统佛教是一次有力冲击,体现了临济禅性格之一面。中国禅宗史上,不独临济宗人有呵佛骂祖之行为举止,在他们之前...
南禅发展大要
作者: 黄志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曹洞宗  宗教活动  南禅  抗日战争  当代中国  大雄宝殿  《宋高僧传》  慧能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描述:南禅发展大要黄志辉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宗派,也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宗派。按传统的说法,禅宗创始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创始人是印度的达摩。其实,禅宗在唐中叶以后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出现,真正的创始人是慧能(638─713)(一)柳宗元在《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
中日禅学“坐禅”思想之比较——以道一与道元为主
作者: 李聪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元  打坐  马祖道一  坐禅 
描述:本文通过对马祖道一“坐禅岂能成佛”与日本曹洞宗祖师道元“只管打坐”思想之比较,意在说明禅宗内部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坐禅”思想的发展,以及中日两国由于传统文化之差异,而各有所偏重,但最终二者虽有形式上之不同,但意旨却都在阐扬禅宗之义理精髓。
张弼士:在槟榔屿神道设教的晚清官员
作者: 王琛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槟榔屿  涉外事务  食毛践土  极乐寺  晚清政府  交通中心  信仰文化  副领事  绅商  张弼士 
描述:张弼士,1893年担任清朝驻槟榔屿副领事,1905年以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身份巡访南洋,长期在南洋英荷属土地上兼负侨务与涉外事务重担。他承继着张之洞经略槟榔屿的主张,注重这个海港都市紧锁马六甲海峡北部以及作为南洋各埠交通中心的优势,在此策动深化传统文化的信仰
大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 王轶丽 郑婷月 董小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存在问题  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描述:大安市是传统农业市,也是吉林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从大安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提出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问题的具体措施。
中国古典舞尚圆特点的文化探源
作者: 韩丽 李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圆美  圆道  尚圆  传统文化  古典舞 
描述:传统文化中的"圆"是华夏民族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的一种构想,是最完美的格式塔,已经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不仅为中国古典舞的尚圆特点提供了哲理依据,而且渗透到中国古典舞尚圆特点的表现形式之中,并为中国古典舞的尚圆特点指明了圆美的艺术境界。
医·意·易
作者: 金春林 郑洪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周易  中医学 
描述:中医的精髓,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思维方式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全面地掌握和运用中医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有结合各方面知识分析和治疗疾病的“悟性”—意,那么这种“悟性”的产生则要借用易学的“圆道”。易学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