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元和日本曹洞宗
-
作者:
何燕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日两国 日本社会 开创者 身心脱落 日本学者 中国佛教 天台宗 日本曹洞宗 临济宗 坐禅
-
描述:中国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中叶经由朝鲜半岛移植到日本以后,逐渐在日本社会流传开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通过海路开始直接往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成实宗和俱舍宗也相继传到了日
-
普陀山高僧大德
-
作者:
妙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曹洞宗 大慈寺 中国佛教 普陀山 高僧 禅师 佛教禅宗
-
描述:真歇清了禅师真歇(1091—1151),名清了,俗姓雍,四川成都安昌人。中国佛教曹洞宗十世法裔,普陀山佛教禅宗始祖。孩童时,长得眉目清秀,大人们带他到寺庵,见佛菩萨便心生欢喜。11岁在家乡附近圣果寺出家。不久,到成都大慈寺学习经论、受戒听法。后到汉口参谒禅
-
南禅发展大要
-
作者:
黄志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曹洞宗 宗教活动 南禅 抗日战争 当代中国 大雄宝殿 《宋高僧传》 慧能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
描述:南禅发展大要黄志辉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宗派,也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宗派。按传统的说法,禅宗创始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创始人是印度的达摩。其实,禅宗在唐中叶以后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出现,真正的创始人是慧能(638─713)(一)柳宗元在《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
-
天目茶源 灵峰禅韵:记湖州市第三届禅茶大会
-
作者:
李广德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协会 禅文化 湖州市 大会 县政协 茶文化 安吉县 灵峰寺 茶艺馆 天目
-
描述:4月24日,湖州市第三届禅茶大会在浙江安吉县北天目灵峰寺举行。此届禅茶大会以"天目茶源.灵峰禅韵"为主题,由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湖州市佛教协会主办,安吉县政协教文卫史委员会、安吉灵峰讲寺承办,安吉县佛教协会、安吉第一滴水茶艺馆协办。
-
谈谈中国道教
-
作者:
牟钟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东汉末年 道教信仰 五斗米道 宗教 中央民族大学 伊斯兰教 正一道 《道德经》 民间信仰
-
描述:谈谈中国道教牟钟鉴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立教团组织的大型宗教有五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公教)、基督教(新教),其中四个是从国外传进来而后具有了中国特色,只有道教是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的土生上长的宗教,它也吸收佛教的营养,但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中华...
-
唐代三教并行政策的形成
-
作者:
寇养厚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政策 唐中宗 睿宗 道教徒 唐初三帝 武则天 佛教与道教 佛先道后 道先佛后 司马承祯
-
描述:唐代三教并行政策的形成寇养厚一这里首先说明三个问题。(一)关于“三教”。所谓“三教”,按一般说法,是指以孔子为教主的儒教(孔教)、以释迦牟尼为教主的佛教(释教)、以老子为教主的道教(老教)。佛教和道教都是名副其实的宗教,不存在争论。但孔子创立的儒学是...
-
敦煌遺書《佛性經》殘片考
-
作者:
曹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摩尼教 疑僞經 敦煌遺書 輪迴思想 《佛性經》
-
描述:本文認爲敦煌遺書中新發現的《佛性經》殘片爲佛教化摩尼教典籍,或是以摩尼教思想爲核心,摻雜佛教因素的具有混合性質的經典。該《佛性經》即《開元錄》卷一八所載僞經《彌勒摩尼佛說開悟佛性經》。本文並就《佛性經》第八品殘文所表現的摩尼教解脫觀和輪迴觀進行了梳理研究。
-
信守与包容 浙东妈祖信俗研究
-
作者:
黄浙苏 来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信仰 浙江 研究 神
-
描述:本书从研究浙东地域文化入手,论证妈祖信俗的形成与古越文化的关系;妈祖信俗在其发展传播过程中,包容和汲取中原文化与外来文化,形成有东方特色的原始海洋文明;以妈祖信俗为合理内涵的东方原始海洋文明,孕育城市文化精神,使“宁波帮”商人走向世界。
-
教案史话
-
作者:
夏春涛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近代 基督教史 中国
-
描述:由于东西方在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基督教自唐代传入中国起,便因与中国政教礼俗的冲突而备受国人排斥,这本是中西方文化在交流和碰撞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现象。但是,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在华的传播已不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范围,而是以不平等条约为依
-
临济宗研究十五题
-
作者:
高玉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檗 义玄 “棒喝” 临济宗
-
描述:临济宗是禅宗五家中传播最广、流传时间最长的一个宗派,而有临济遍天下之称。由于开创此宗的义玄禅师,在河北镇州(今正定县)的临济院举扬一家宗风,故后世称为临济宗。本文就尚有歧见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诸多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或许对推动临济宗的研究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