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艺术史研究 10
作者: 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编  来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艺术史  研究 
描述:本书是艺术史研究的第十卷,分论文和书评两部分,主要收录了反思东亚墓葬艺术:一个有关方法论的提案;起源与终结——从瓦萨里到但托的现代艺术史体制研究;孙过庭之志气——《书谱》文体考;洛阳新见北魏石棺床雕刻拓片述略;一幅宋代摩尼教《夷数佛帧》;《三才定位图》考
先秦文化和《管子》研究
作者: 池万兴  来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分为五辑对先秦文学与文化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第一辑分别论述新、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创造精神及其特征。从氏族的萌芽、墓葬出现的意义、原始审美观念的产生、占卜、巫术、权力欲的产生、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原始艺术所表现的动植物形象等方面论述了原始文化
黄庭坚号“山谷”考辨
作者: 龙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庭坚  临济宗  《题山谷石牛洞》 
描述:黄庭坚号“山谷” ,已为大家耳熟能详 ,对于他取号的时间与背景 ,历代也不乏记载与说明 ,但此号中的禅学背景与蕴涵的禅学意义 ,尚不为人所注意。本文从分析黄庭坚的《题山谷牛洞》诗入手 ,指出他和禅宗 ,特别是与临济宗的关系。这对理解黄庭坚的思想应该不无意义
黄庭坚号“山谷”考辨
作者: 龙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禅学背景  禅学意义  黄庭坚《题山谷石牛洞》  取号缘由  临济宗 
描述:黄庭坚号“山谷”,已为大有耳熟能详,对于他取号的时间与背景,历代也不乏记载与说明,但此号中的禅学背景与蕴涵的禅学意义,尚不为所注意,本文从分析黄庭坚的《题五谷牛洞》诗入手,指出他和禅宗,特别是与临济宗的关系。这对理解黄庭坚的思想应该不无意义。
试论佛教曹洞宗对《易》的利用
作者: 夏金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参同契》  《易经》  《易》  曹洞宗  魏伯阳  佛教  偏正回互  禅学思想  禅宗  慧洪 
描述:试论佛教曹洞宗对《易》的利用夏金华在中国诸多的佛教宗派中,与《易》关系最密切者,当数华严和禅宗。而作为禅宗“五叶”之一的曹洞宗,则又是禅《易》关系中的翘楚。从盛唐的石头希迁开始,中经晚唐五代洞宗之形成,直至宋元明清各代高僧对曹洞五位理论的阐述发挥,几...
泉中珍品三孔布亮相诚轩2012年秋拍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战国时期  珍品 
描述:本刊讯2012秋北京诚轩由海外征集一枚战国时期“下r耶阳“背“十七·两”大型三孔布,文字清晰,边廓整齐,品相完美,通体老坑传世古色,为先秦货币中著名珍品。此币由清嘉道间金石学家张廷济、近代收藏家张叔驯递藏,拓本见载于几乎所有古钱币重要著作,极为珍稀。
论《红豆曲》的版本及文献价值
作者: 梁扬 颜美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红豆曲  套数  宋金元  王维新  版本  刻本  武宣县  双调  文献价值 
描述:王维新(1785—1848),字景文,号竹一,又号竹尹,别号都峤山人,清代乾道间广西容县寨人。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道光六年(1826)乡贡进士大挑,以二等除武宣县教谕,不久升平乐府教授,咨调泗城府教授,执掌教职凡二十余年。王维新"淹贯百家,渔猎群
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和职权
作者: 程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宗师  集贤院  道官  元朝政府  真大道教  成吉思汗  道士  全真道  玄学  丘处机 
描述: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和职权程越全真道在金元时期创立并发展壮大,数以千计的全真道宫观遍布各地。与此相应,由金入元,宫观的管理制度也日渐完备。本文运用《道藏》、金石和方志等材料,详细探讨了元朝政府管理全真道宫观的机构与职权。从行政机构上证明全真道...
《乾道坤道》的澄明之旅
作者: 李恒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赵德发  生命基因  家族  中国作家  社会转型期  科学家  澄明  中国道教  长篇小说  全真道 
描述:《乾道坤道》(《中国作家》2011年第11、12期)是赵德发先生的第七部长篇小说。这部33万字的作品,因反映当今社会转型期中国道教问题,显得十分厚重而深邃。《乾道坤道》中,全真道南宗传人、旅居美国的生命基因科学家高静,受大师兄应高虚之托回国
试析唐及五代道教山水悟道诗的清虚意趣
作者: 田晓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玄英  道教诗歌  山水诗歌  古代山水诗  道教美学  唐代  道家道教  重要组成部分  虚静  司马承祯 
描述: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修道者摒却枯燥的说教、排除知性的侵扰、剔除刻意的思辩,以一种澄淡清澈的审美态度去审视自然、逍遥恣游,借山林泉石、雾霭烟岚以游仙或契道、悟道的诗歌。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