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多元文化环境中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浅析澳大利亚土著文化和天津妈祖文化保护措施的相似性
作者: 王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著文化  澳大利亚  天津市  妈祖文化  文化遗产 
描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有效缓解了因为民族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土著文化已成为澳大利亚民族文化的象征,多方对土著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成功实践可以给在文化的多元共存方面摸索的天津市一些启示
共同体的想象:港里村妈祖信俗的仪式传播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 曾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妈祖信俗  共同体  仪式传播 
描述:民间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遇到种种困境和危机,其生存境况日益窘迫.产生于传统文化语境的民间信仰如何生存和发展,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港里村妈祖信俗的仪式传播研究为例,初步分析了妈祖信俗能否适应当前的时代语境、能否有效传播并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等问题.
陈靖姑信仰:闽台文化交流的又一桥梁
作者: 郑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桥梁  闽台  文化交流  陈靖姑  两岸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  中华文化 
描述: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关系根基的重要纽带、而民间信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民众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宝贵资源。
《海游记》评介——兼评叶明生先生对陈靖姑信仰文化的研究
作者: 黄瑞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游记》  叶明生  神怪小说  陈靖姑  道教小说  信仰文化  文化生态背景  文化现象 
描述:2000年6月,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推出叶明生先生校注的《海游记》一书。该书是我国神怪小说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福建道教小说之瑰宝,对了解一个文化生态背景的许多文化现象都大有裨益。
大土苗族自然崇拜的生态效应与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 江兴龙 吴正彪 张明珍 吴昌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生态保护  大土苗族 
描述:本文在阐述大土苗族自然崇拜传统文化的形成、由来及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自然崇拜在当地社区森林生态系统维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应。并从道家、儒家、佛教的生态伦理道德,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角度,对其自然崇拜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有益探讨。
鄂温克族萨满教信仰与自然崇拜
作者: 汪立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保护自然  民间传说  萨满教 
描述:萨满教信仰是鄂温克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民间文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来看 ,鄂温克族萨满教信仰的特征有 :自然崇拜的观念、古朴的自然保护意识 ,以及鄂温克族对自然界中天、日、月、星辰的独特认知和祭拜形式。
蒙古族的自然神与自然崇拜
作者: 波·少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月星祭  山水祭  自然崇拜  自然神  蒙古族  腾格里祭  火祭 
描述:蒙古族的自然神与自然崇拜波·少布蒙古族的自然崇拜,从原始社会延传至今。是较早的宗教形式之一。自然崇拜的对象,一般都是灵化了的自然物、自然力以及一些自然现象。蒙古族从森林狩猎到草原游牧,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漫长的社会实践,蒙古人对其生活有密切...
环境社会学视域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 赵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自然崇拜  日常生态  环境社会学 
描述:本文以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引,从环境社会学视角分析鄂温克人的日常生态和自然崇拜,讲述鄂温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揭示百年历史进程鄂温克人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传统的生存环境濒临威胁后一步步走向衰微的命运。
环境社会学视域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 赵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自然崇拜  日常生态  环境社会学 
描述:本文以迟子建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引,从环境社会学视角分析鄂温克人的日常生态和自然崇拜,讲述鄂温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揭示百年历史进程鄂温克人在现代文明冲击之下传统的生存环境濒临威胁后一步步走向衰微的命运。
论“五四”先驱诗歌创作的自然崇拜与诗人心态——以早期白话诗人康白情为个案分析
作者: 龚奎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诗人心态  “五四”时期  康白情 
描述:“五四”诗人康白情崇尚自然美,以自然入诗,追求诗歌自然化和自然诗歌化理论,从而形成一种“自然崇拜”。他在诗歌创作借用自然崇拜来表达对自由人性的向往,抒发其追求自由的诗人心态,从而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辉映,加速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