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承祯“渐门”修炼法
-
作者:
刘彦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渐门” 《天隐子》 修炼方法 “存想” 司马承祯
-
描述:司马承祯(公元647-735)唐代著名道士,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南温县人。少好学,熟读诸子百家之书,崇拜老庄之学。从蒿山道士潘师正受传符箓、辟谷、导引及服饵之术。后随师一同隐居天台山玉宵峰百余年,容貌一直像三十岁人。武则天曾数次召他进京,他
-
从司马承祯、王玄览看唐代道教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
作者:
陈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省内求 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论 宋明理学 王守仁 唐代道教 陆九渊 司马承祯 王玄览 心外无物
-
描述:从司马承祯、王玄览看唐代道教对宋明理学的影响陈澍理学是我国宋元明清时期长达数百年之久的代表官僚地主阶级利益的哲学,也是后期封建制度发展时期影响最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学术界目前认为宋明理学是儒家唯心主义和佛教的融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唐代道教对宋...
-
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综述
-
作者:
杨世利 王济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屋山道教 研讨会 司马承祯
-
描述: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于2011年7月9-10日在河南省济源市召开。会议对王屋山道教的地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重点对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交流;还对司马承祯的道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
十五游神仙 仙游未曾歇:李白的道缘与游仙诗境
-
作者:
李喜燕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仙道 李白 神仙 诗歌创作 元丹丘 游仙 诗境 司马承祯
-
描述:李白一生与仙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其立身行事及诗歌创作深受其影响。无论是在蜀中还是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漫游途中,他都乐于游名山探仙道,并结识了不少有名望的道士,如司马承祯、吴筠、元丹丘、胡紫阳等。李白的诗中多有神仙、紫霞、
-
初唐诗杂考(三十五)
-
作者:
杨墨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赠答诗 陈子昂 《旧唐书》 隐逸生活 初唐诗 杂考 神功 司马承祯 宋之问
-
描述:宋之问·司马承祯赠答诗系年辨《全唐诗》卷五十一宋之问《冬宵引赠司马承祯》诗云:“独坐山中兮对松月,怀美人兮屡盈缺。”司马承祯答诗云:“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有人认为之问赠诗作于神功元年后,理由是“敕麟台监李峤饯之于洛桥之东”(《旧唐书·司...
-
遵生之典范,怡养之楷模(续):解读《遵生八笺》养生智慧 第七讲:《坐忘》守一话品质
-
作者:
时习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象 典范 坐忘 道德品质 解读 不寐 自然规律 元气 节食 养生
-
描述:《坐忘》是《坐忘铭》的简写,为唐·司马承祯著。宋·曾慥《道枢》一书"农妙篇"中载,内容如下: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弊神逸,想则梦离尸僵。
-
论唐代《易》、《老》兼综的道教学风
-
作者:
卢国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思想理论 《易》 内丹道 《周易》 魏晋玄学 道教学 重玄学 《老》《庄》 司马承祯
-
描述:论唐代《易》、《老》兼综的道教学风卢国龙唐代道教的思想发展,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经历了一次大的转折,即由重玄之道转向内丹道。重玄与内丹,在心性修养的层面上是相通的,但二者又有差别。前者是一种思辨哲学,即从本体论的高度思考性灵超逸等问题,又因宗承老子学...
-
黄大仙隐居地——赤松山渊源
-
作者:
张诚道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大仙祖宫 道教 赤松山 隐居地点 黄大仙 渊源
-
描述:赤松山被司马承祯列为三十六洞天的“金华洞元之天”,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安期生、黄初平大仙的出现,证验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崇仙古语。本文试图就黄大仙生平,对后人的影响,以及赤松山、赤松宫作一些略述。 一、黄初平生平与其道术
-
深圳南山赤湾天后宫浅说
-
作者:
徐尚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妃 文化取象 深圳南山区 翰林院学士 深圳南山 赤湾 建筑风格 地方特色 天后宫 建筑造型
-
描述:深圳南山赤湾天后宫浅说徐尚黎说起天后宫,人们总会想到创建于宋仁宗天圣年间的福建莆田湄州祖庙和创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的天津天妃官,以及清代建的台湾北港朝天宫。深圳南山赤湾天后官,虽创建远溯宋代,具有相当的规模,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久享盛誉,但因种种...
-
远近闻名的天后宫
-
作者:
祁金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随漕运的兴起而发展起来.作为漕运的保护神天后娘娘,无疑会在这漕运的咽喉之地三岔河口安家落户.公元1326年,人们便建立了天后宫.1985年天津市政府又远见卓识地将这里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成为津门十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