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福建古田人。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机电系。1950年获岭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历任华南工学院副教授、教授、无线电工程系主任、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广东分会第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理事长。长期从事信息论和信号检测理论与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参加研制604潜用回音测向站、双侧高分辨旁视声纳获得成果。“信息论的应用研究和旁视声纳的研制”198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合著《信号分析与相关技术》,合编《数字通讯原理》。
女,1931年2月生,上海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职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期从事稀土、锆铪、铀环等稀有元素的提取、分离、提纯及它们的络合物化学和萃取化学的研究;1970年后从事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太阳能电池和气敏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和稀土固体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热电、气敏、超导电等性质及其输运机理的研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3项。烧结CdS/Cu2S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三等奖;气敏变压器潜伏故障报警器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钇-钡-铜-银-氧超导材料”获得了专利。发表论文150篇;合编《钻探泥浆》(专著》;代表性论著有《影响稀土复合氧化物电性的因素》、《稀土磷化物薄膜的光电性质的研究》等。
陈秀英(女) 1939年2月生,河北献县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世界经济统计分析,现从事世界经济统计研究。 1966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 1979年至今在本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现任世界 学会、世界统计学会,北京统计学会会员。 主要代表作有:《世界经济信息统计汇编》(合编)、《东欧宏观经济数扰库》(主要负责人)、《建立具有中国特钯综合国力指标体系与合成方法》(研究报告)、《浅议世界银行衡量国家财富新标准》(论文)、《中国综合国力在国际比较中的地位评估》(论文)。
力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男,福建周宁人,1936年8月生,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从事气动力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气动力学实验设备的研制和建造。其代表性工作为“JF4B高超声速脉冲风洞”(炮风洞、H2-N2驱动激波风洞及高压动态标定激波管三用设备)。主持调试成功阶跃压力为50兆帕斯卡高压动标激波管,和完成充氮氢氧燃烧驱动激波风洞状态调试。这些工作对气动力学实验研究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正在研制和建造高雷诺数跨超音速Ludwieg管风洞工作。发表论文有“JF4B高超声速脉冲风洞的设计和运行”,“高超声速脉冲风洞高雷诺数状态调试”,“激波管高阶跃压力动态标定状态的获得”等。“JF4B高超声速炮风洞”1980年获中科院重大成果一等奖;“锥型喷管流场特性研究”1982年获中科院成果三等奖。办公地址:北京中关村力学研究所;电话:284157。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女,上海人,1931年2月生,1952年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长期从事稀土,锆铪,铀钚等稀有元素的提取,分离,提纯及它们的络合物化学和萃取化学的研究。近10多年从事稀土固体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热电,气敏,超导电等性质及其输运机理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有“R2CuO4和R2Cu2O5 ( R=稀土元素)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的研究”,“稀土元素在气敏半导体中的作用”,“稀土磷化物的制备及性质的研究”。系统研究了各种类型稀土与铜,铁,钴,镍,钒,钛,锡的复合氧化物及稀土磷化物的合成,结构及它们的光电,热电,气敏,超导电等性质,对开发稀土传感功能材料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稀土提取,分离,分析和应用的研究”;“核燃料后处理工程设计”;“核燃料后处理的改进-二循环和一循环流程”等三项成果均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办公地址:吉林长春市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话:8828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