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福建古田人。主任医师、教授。中共党员。1961、1976年先后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上海中医学院第六届西医脱产学习中医喉科班。现任职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国艺术医学协会顾问,《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特约编审专家,上海市医学会音声言语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学组委员、上海市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学研究人才导师。从事医疗工作多年,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无愧于“三个代表”的楷模的光荣称号,其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是既重视传统医学的整体性,又重视耳、鼻、咽、喉内窥的实际表现,采用辩病与辩证相结合、整体与局站相结合分析的综合定诊,在用药方面强调以补肾为本,活血化瘀为主,咽喉应润津,发声宜益气和宁心安神,首次把90余种嗓音病分为感染性、运动创伤性、内分泌性、七情内伤性、喉神经麻痹性、口腔疾病性、耳源性、免疫性、喉关节功能障碍性、职业性、特殊疾病性等12大类型进行论述,从而扩大和发展了中医对嗓音病的认识,提高了临床疗效,并主编了国内首册《中西医结合嗓音病学》专著。该书荣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及展览会论著壹等奖”。其次,首次将传统中医沿袭几千年的咽喉不分的论述进行了咽、喉独立分病论治,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且有利于中、西医和国际交流,具体反映在于与何宗德教授、房学贤主任共同主编的我国首部《现代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专著,为继承与发展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专业做出贡献。该书荣获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国际优秀成果(著作)金杯奖”和1987年度上海市优秀中医药著作奖。在临床实践中对过敏性鼻炎采用了补肾健脾,温肺通窃的治法而取得良效,并自制“天黄灵”冲剂进行研究。该方于1989年被《中国名医名药大观》所收刊。此外,还主编出版了多部著作,并参与编写几部著作及十余篇论文。
男 60 副教授 新生代地层 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
男 51岁 汉族。陕西渭南地区医院副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擅长中医内科。 通讯地址:陕西渭南地区医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副校长) 专业领域:矿山地质工程 地下建筑工程 岩土工程 研究成果:石油钻井事故预测与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
性别 男 年龄54职务或职称 高级工程师专业 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单位或通讯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乌鲁木齐市友好路11号咨询服务范围 新疆基础、矿产、环境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男,1939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63年福建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现为南平地区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副主任医师(邮政编码354200)。专长: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地方病防治。1987年“光泽县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地方性克汀病的研究”(合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男 1927 教授 第四纪(系)210024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