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黄家骅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黄家骅,男,1956年7月出生,福建省宁德市人。现为经济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骨干成员、西方经济学硕士点带头人和导师,并担任福建师大外事办主任、港澳台办主任、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兼任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博士分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福建省经济管理与技术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
全文:学硕士学位;1995-199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的同进又在英国苏格兰格拉哥大学完成博士后课题研究,曾获得英国王宽诚基金会奖学金,并被聘为英国学术院荣誉研究员;2000年又获"国家留学基金"的奖励,在
王万章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宿迁市王官集乡人,1943年10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现任江苏玻璃厂党委书记、厂长。 他自幼读书,1963年宿迁中学毕业后录取东北大学钢冶系企业经济管理专业,1968年毕业分配至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任技术员,1972年9月调黄石市委宣传部工作,1975年3月调宿迁人事局、组
全文:宿迁市王官集乡人,1943年10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现任江苏玻璃厂党委书记、厂长。 他自幼读书,1963年宿迁中学毕业后录取东北大学钢冶系企业经济管理专业,1968年毕业分配至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任技术员,1972年9月调黄石市委宣传部工作,1975年3月调宿迁人事局、组织部工作,1984年2月起任宿迁县(市)副县(市)长,1988年8月调江苏玻璃厂任党委书记,1992年9月起兼任厂长。 从1984年起先后被选为宿迁县(市)第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3月被选为淮阴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1984年12月起,先后被选为宿迁县第五次、六次党代会代表,1989年11月被选为淮阴市第二次党代会代表。 在1984年至1988年任宿迁县(市)副县(市)长分管工交、科技和体改工作期间,在县(市)委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根据经济规律,实行科学管理,使宿迁工业出现了新的飞跃,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例由1984年的41.30%上升为1987年的70.10%,为宿迁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8年调江苏玻璃厂工作,他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开拓进取,在上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战胜了重重困难,迎来了苏玻的大发展,1993年实现了产值、产量、质量、销售收入、税利、人均年收入六项经济技术指标同时超历史的好成绩。苏玻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文明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省建材行业和市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家。 为了改变苏玻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的局面,1993年毅然决定将一条180吨六机有槽垂直引上窑改造为400吨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浮法玻璃成型工艺是当今世界上平板玻璃生产先进工艺,产品质量好,适应玻璃深加工。这条浮法线投资仅1.68亿元,建设工期仅一年零三个月。用这样少的投资和这么短的工期建成了可年产优质玻璃320万重量箱的生产线,是国内同行的同等规模技改项目中绝无仅有的。它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江苏玻璃工业的空白,结束了江苏无浮法玻璃的历史,揭开了全省平板玻璃生产的新的一页,现该浮法生产线已于1994年11月8日建成点火,由代省长郑斯林亲临剪彩,12月28日全省第一块浮法玻璃在该厂诞生,受到洛阳玻璃厂专家好评。该厂目前已出现产销两旺的最佳状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我省及华东地区重要的玻璃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
刘国光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刘国光,经济学家,1923年11月23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简 介:1946年毕业于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旋即转到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任助教。1948年9月转到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1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教研室当研究生,1955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
全文:刘国光,经济学家,1923年11月23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简 介:1946年毕业于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旋即转到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任助教。1948年9月转到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1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教研室当研究生,1955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入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所学术秘书、研究室主任、《经济研究》杂志副主编和主编、副所长、所长等职务。1975年-1980年被借调参与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工作。1981年1982年期间,兼任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1982年-1993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93年11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期间1993年-1998年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大学教授。曾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会长等职。1988年5月27日被波兰科学院院士大会选为该院外国院士。2001年9月20日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大会选为该院荣誉博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著有《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经济改革与经济调整》,主编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等。评 价:刘国光教授是当代中国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多年来,他潜心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成就非凡。特别是1978年以后,在兼收并蓄现代东、西方经济理论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他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管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而深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对促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早在1979年,在被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圈定为“标兵文章”并在党内传阅学习,后来发表于《经济研究》的《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一文中,他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对经济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对旧体制的弊端进行透彻的批判,对斯大林的集权主义经济学进行有效的排除;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必然走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道路,计划应是指导性计划,主要调节宏观层次,市场主要调节微观层次等;这些观点为后来中国理论界确立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模式作出了前瞻性贡献。1982年9月,在发表于《人民日报》的《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方向》一文中,他率先提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买方市场”将逐步形成,价格趋向合理化,要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的观点;这一观点当时曾受到保守观点的批判,但后来改革的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1984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过热”现象和政策性通货膨胀势头,他和一些经济学家敏锐地洞察到这将妨碍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为改革创造相对宽松环境”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在1987年我国理论界和宏观决策界就1988-1995年中期改革思路的讨论中,针对当时部分同志主张改革和发展都要快速推进、用“适度通货膨胀,支持高经济增长的论点,在他主持和倡导下,以他为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提出了以整顿经济秩序、治理通货膨胀、有选择地深化改革的著名的“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这一思路的正确性已被1988年7—8月的抢购风潮和1988年9月以后实施的“治、整、改策略”从反、正两方面予以证实。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针对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吨,他又率先提出,国民经济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经济必须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体制的选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更新,应成为经济工作始终关注和决策的重要内容”。此外,他在诸如国有企业改革、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国家宏观调控、金融体制改革等几乎每一个改革方面都有重要的利润建树。由于他的理论正确反映和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使之不仅广为经济学界所推崇,而且成为直接影响政府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他本人则成为一名具有超前改革意识的政府高级顾问和经济掌界德高望重的—代宗师。刘国光教授治学严谨求实,他强调,经济学研究应与中国的具体实践、与当代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他的信念和目标是为富国强民而探索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虽然他在学术界上已硕果累累,他仍在追求经济科学真谛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奋进不止,利用繁忙的公务之余、频繁的应邀讲学之隙,研判经济形势、剖析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坚持不懈地为推进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而无私地奉献其渊博的智慧。主要著作:《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问题》、《南斯拉夫的计划与市场》、《论经济改革与经济调整》、《苏联东欧几国的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刘国光选集》、《中国经济大变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改革、稳定、发展》、《刘国光经济文选》、《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经济走向一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改革》、《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刘国光自选集》、《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等。
林耀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林耀华,当代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年月日生,福建省古田县人。现任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民族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原始社会史顾问、北京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学
全文:科洲召开的“我们时代的文化和人道主义的前景”讨论会。年应日本外务省国际交流基金会之约,为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一级研究员,赴日本,在东京、京都、大阪、奈良、宝塚等地同日本民族学界进行学术交流
陈心陶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4年5月4日出生于福建古田。192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学系。1925—1928年任广州岭南大学助教、讲师。1928—192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9—193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比较病理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1—1938年任广州岭南大学生物系主
全文:及其分布.动物学报,1958,10(4):404415.20陈心陶.并殖吸虫分类上的特点:包括氏并殖〔Paragonimusskr-jabini〕的补充报道.动物学报,1960,12():27
林振翰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    林振翰           林振翰(1884年5月-1932年3月),盐政专家、翻译家。字永修,号蔚文,蕉城籍人。1911年翻译出版了 波兰籍 犹太人 柴门霍夫博士的著作《世界语》,是我国第一个将世界语引进国内的学者。   林振翰同时还是我国近代著名盐务专家,著有《
全文: 不同渠道传入中国(当时比较流行的译法有“万国新语”、“爱世语”、“爱不难读”、“伊士卑兰语”等等,称为“世界语”则是从日文再译的), 上海、 广州、 南京等地陆续有人开班授习。不少同盟会员和留学
刘国光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    刘国光     刘国光(1923年11月23日-),著名经济学家。 江苏省 南京市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考入北平 清华大学研究院;1951年—1955年, 苏联 莫斯科经济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81年—1982年,兼任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1982年—1
全文:。   1998年—2002年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这一期间,刘国光在《略论通货紧缩趋势》等一系列文章中,分析了此轮通货紧缩过程中中国经济运行的机理,阐明:(1)供大于求的矛盾来自初步形成的买方市场,前期过渡
上页 1 2 3 ...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