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余养居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福建古田人。主任医师、教授。中共党员。1961、1976年先后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上海中医学院第六届西医脱产学习中医喉科班。现任职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副总编辑,中
全文:几千年的咽喉不分的论述进行了咽、喉独立分病论治,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且有利于中、西医和国际交流,具体反映在于与何宗德教授、房学贤主任共同主编的国首部《现代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专著,为继承与发展中
陈秀英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陈秀英,(1919—1942),女,宁阳县东庄人。著名烈士。陈秀英9岁进宁阳县立第二小学学习。17岁嫁给本村一许姓富农子弟。1938年11月在泰宁边区自治会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妇女解放运动,1940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并到鲁南党校学习。同年12月,调费北县卞桥区做妇女工作,带领妇女学政治、学文化,开展募
全文:,绝食以示抗议。房东劝她:“你先答应下来,以后想法再跑,免得受这么大苦。”她说:“是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稀轰何罪。如果答应这帮坏蛋,不但要遭人唾骂,而且对不起共产党,对不起家人”。关押期间
林正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
全文:》的教学论文被《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选》评为优秀论文并选入该书。从93年到96年,他还写了《小言论的写作教学》、《以实写虚法试探》、《“引用”与“作文”》、《要选准选好作文角度》、《材料作文一
周孝培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字震九,一八九三年生,本县斜滩镇人。先代家境小康,至其父手寒落。童年曾在私塾读书,十二岁随父迁居福州,入闽县小学肄业,十五岁考入全闽高等学堂。在学时,老师教读《饮冰室文集》,讲解中外时事,知清廷腐败,外侮频仍,乃隐怀革命报国之志。辛亥福州光复后,他毅然投奔学生北伐军,出发往南京。公元一九一二年民国成
全文:族兄周克赉家皮箱两只,临行时,再三叮咛说:“此乃一生血汗积蓄,请慎代保存”。解放后,族兄家担忧其箱内是否私存违法财物,乃私自开箱检查,原来箱内只有呢衣、西装及学习、服务的证件,这就是所谓“一生血汗
林杨挺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62年生,博士,研究员,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国际陨石学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陨石学及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直从事陨
全文:

1962年生,博士,研究员,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国际陨石学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陨石学及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直从事陨石学与天体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在极端还原陨石中首次发现超新星成因的氮化硅和新类型的超新星成因碳化硅;在陨石中首次发现灭绝核素36Cl存在的直接证据,给出太阳星云初始的(36Cl/35Cl)比值,不仅有力支持灭绝核素超新星爆发成因的理论,并且36Cl将成为研究太阳系早期低温过程的新的同位素时钟;发现新的富Ca, Al包体类型,揭示不同富Ca, Al包体之间的成因联系,构建了太阳星云早期的演化框图,提出不同化学群陨石富Ca, Al包体同成因和同来源的观点和证据;首次发现EL3型陨石,确证EH和EL群陨石具有独立的母体,揭示极端还原条件下星云凝聚和母体热变质的特征,建立了EH群母体撞击破碎再重新堆积的新模型;对火星和灶神星等特殊陨石开展研究,揭示它们各自复杂的岩浆演化、冲击变质等历史,并在火星陨石中发现多种次生矿物及其集合体。 其他研究方向还包括陨石的分类,陨石的冲击变质,地外物质的化学组成,地外物质的同位素组成,地质界线与地外撞击事件,以及南极陨石与宇宙尘的野外考察和回收等。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 (010)62007112 电子邮件: LinYT@mail.igcas.ac.cn 网页: www.yunshi.ac.cn 代表性论文: Lin Y., Kimura M., Miao B., Dai D. and Monoi A. (2006). Petrographic comparison of refractory inclusions from different chemical groups of chondrites. Meteorit. Planet. Sci. 41, 67-81. Lin Y., Guan Y., Wang D., Kimura M. and Leshin L. A. (2005.) Petrogenesis of the New Lherzolitic Shergottite Grove Mountains 99027: Constraints of Petrography, Mineral Chemistry,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Meteorit. Planet. Sci. 40, 1599-1619. Lin Y., Guan Y., Leshin L. A., Ouyang Z., and Wang D. (2005) Short-lived chlorine-36 in a Ca-Al-rich inclusion from the Ningqiang carbonaceous chondrite. Pro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2, 1306-1311. Lin Y., Kimura M., Hiyagon H., and Monoi A. (2003) Unusually abundant refractory inclusions from Sahara 97159 (EH3):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other groups of chondrites. Geochim. Cosmochim. Acta 67, 4935-4948. Lin Y. and Kimura M. (2003) Ca-Al-rich inclusions from the Ningqiang meteorite: Continuous assemblages of the nebular condensates and genetic link to Type Bs. Geochim. Cosmochim. Acta 67, 2251-2267. Lin Y., Kimura M., and Wang D. (2003) Fassaites in compact Type A Ca-Al-rich inclusions in the Ningqiang carbonaceous chondrite: Evidence for heating event in the nebula. Meteorit. Planet. Sci. 38, 407-418. Lin Y. and El Goresy A. (200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paque phases in Qingzhen (EH3) and MAC 88136 (EL3): Representative of EH and EL parent bodies. Meteorit. Planet. Sci. 37, 577-599. Lin Y., Amari S., and Pravdivtseva O. (2002) Presolar grains from the Qingzhen (EH3) meteorite. Astrophys. J. 575, 257-263. Lin Y. and Kimura M. (2000) Two unusual Type B refractory inclusions in the Ningqiang carbonaceous chondrite: Evidence for relicts, xenoliths and multi-heating. Geochim. Cosmochim. Acta 64, 4031-4047.

林玉玲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1938年生。1956年参加工作,共产党员。现为广西百色地区东笋储蓄所主任。1991年被评为全区工行“十佳储蓄员”和全国工行“优质服务标兵”。    东笋储蓄所位于百色城郊七公里的厂矿山区,是离支行最远一个所,那里生活条件艰苦,职工纷纷要求调出,所里工作很被动,存款老上不去。支行领导为了改变这个
全文:

男,1938年生。1956年参加工作,共产党员。现为广西百色地区东笋储蓄所主任。1991年被评为全区工行“十佳储蓄员”和全国工行“优质服务标兵”。    东笋储蓄所位于百色城郊七公里的厂矿山区,是离支行最远一个所,那里生活条件艰苦,职工纷纷要求调出,所里工作很被动,存款老上不去。支行领导为了改变这个所的落后面貌,于1983年决定调储蓄工作经验丰富的林玉玲到该所做主任。妻子知他年老体弱,不愿让他调出百色城,儿女们也再三劝他找行领导说明实情,要求留在城内。而林玉玲怀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毅然告别了温暖的家庭,愉快地打起行包到了东笋矿区储蓄所。    东笋储蓄所共有5人,其中4人是入行不久的青年职工。他到职后,一边开展工作,一边调查研究,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采取了五条治所措施:首先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抓起,并与职工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奖罚分明,作为约束每个职工行为规范。二是从自己做起,以身示教,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三是从思想上引导,经常跟青年职工进行谈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勉励大家以英模为榜样,把个人的前途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把职业责任与实现四化联系起来,安心矿区,热爱储蓄,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四是从工作上关心。对新调入的青年职工,安排同自己跟班,言传身教。五是从生活上体贴。该所没有食堂。为了解决职工的膳食问题,他和职工们商定,买回一套炊具,几个人凑在一起搭为做饭,矿区文体活动比较少,他就因地制宜,组织职工修建蓝球场,买来蓝球、象棋、围棋、扑克和羽毛球等,利用工余时间组织大家开展文体活动。他还向行领导反映,为所里买了一台电视机,供职工晚上观看电视节目。该所职工看到林主任年老体弱,带头安心矿山勤奋工作都十分感动,再也没有人闹调动了。全所职工形成了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齐心协力于发展储蓄事业上。在1991年支行展的“文明服务流动红旗”竞赛活动中,该所夺得了红旗。    林玉玲患频发性高血压病,工作繁忙劳累就诱发高血压病,但他只要还能坚持工作,就从不下岗。有时实在顶不住了,服上降压药又继续工作。一次,当他得知煤矿有部分职工家属手头有钱时不顾疾病在身,连续5次上门动员,终以真诚说服他们把10万多元现金存入该所。在他的感召下,全所职工上班优质服务,下班外出揽储。    林玉玲家里上有八旬老母,下有妻子儿女,他离城到东笋工作后,就很少能与家人团聚。去年6月,他老母亲病危,行领导批准他回去探望。当时正逢一年一度的存款计息过帐期,他想到所里人员少,新手多,放心不下,仅在家里呆了两天就匆匆告别了病母回到所里忙计息过帐工作。在他回所的第二天,家里就传来了母亲逝世的噩耗。55年的养育之恩,在慈母弥留之际都不能尽孝,他感到十分内疚、悲痛。但他还是坚持完成计息过帐工作才回去处理母亲后事。    林玉玲深知,没有优质服务,就不能赢得储户,赢得存款。因此,他到东笋所后十分重视抓好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他针对本所职工的实际,经常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职工责任、职业纪律教育,并将服务公约的“五不准”柜台纪律张贴所内,要求全所人遵守。在平时服务工作中,他要求职工搞好所容所貌,坚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顾客来存、取款要起立迎接,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让客户有到所如到家之感。支行领导鉴于该所人员少,业务量不很多,让他们实行两班制,中午关门休息。但是,为了方便群众存款取款,他们坚持中午开门营业,为储户存取款提供方便。在林主任的带领下,全所职工都自觉遵守服务公约,热情为储户提供文明优质服务。在矿区内做小生意的群众较多,经常有人来换小票,有时每天要换三、四百元,该所职工都不厌其烦地热情办理。    林玉玲总是把储户看作“上帝”,处处为储户着想,为储户排忧解难。一位个体户因不慎将余额为3000元的活期存折丢失,帐号也记不清了,急得在柜台外哭了起来。林主任看到后,一边安慰她,一边耐心地翻找帐页,经过查阅几千张帐页,终于查到了失者的帐卡立即给她办理了临时挂失手续。林玉玲还经常教育职工保持清正廉洁,对储户存款时多交的款如数退回。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全所共退回储户多交款133笔,3768.66元。    为了抓好储蓄所的内部管理,提高储蓄业务质量,林玉玲身体力行,敢抓敢管,严格要求。他注重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要求职工平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按章办事。并把遵守制度、安全操作列入考核职工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考评,作为月终评奖金和年终评先进的依据,做到有章必循,循章必严,违章必究,有功必奖。他还建立健全了所内的十种登记簿,指定专人负责登记所里每天发生的有关事项,做到事情发生有依据,处理有结果,查阅有档案。他每月坚持定时组织通打余额。为了互相监督,他还安排会计人员交叉核打帐面,保证帐平表对。遇到帐务不平,他就立即加班核查,直到查清为止,不留错帐过夜。为保证所内帐务标准化,他要求所员做到书写工整,盖章平整,记载完整。他还坚持定期或不定期查库,确保帐款相符。由于加强了内部管理,业务质量不断提高,1983年以来,全所没有发生过差错事故,受到了上级的好评。

范式人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原名范志明,字涤凡,号耀卿,1909年6月生于寿宁鳌阳。 范式人立志“拯民于水火”,故改名“拯民”、“洪泽”,1931年参加了叶秀藩组织的赤色农会,次年10月经叶秀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寿宁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1933年春,他参与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武装组织——红带会。同年4月因身份暴露
全文:工作。 范式人是闽东创建工农红军、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的杰出领导人之一。1934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成立,他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和闽东苏维埃政府委员等职。转战闽东及闽浙边地区,打击国民党
林耀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林耀华先生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2000年11月27日逝世,享年91岁。林耀华先生于1910年3月27日生在福建省古田县岭尾村。一代宗师,学界泰斗。1910生于福建古田。1935年在北平
全文:1.TheGoldenWing:ASociologicalStudyofChineseFamily,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47.中文版《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庄孔韶、林宗成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