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雄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上海冶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男,上海人,1941年10月生,1967年于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离子选择电极和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有“PVC膜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PVC膜TaF■离子选择电极放射性示踪研究”,“糖精电极”。与他人合作,首先将三庚基十
-
全文:电极的研制”,“PVC膜TaF■离子选择电极放射性示踪研究”,“糖精电极”。与他人合作,首先将三庚基十二烷基碘化铵作为离子选择电极活性物质,制备的BF■离子电极其灵敏度和选择性达先进水平,并为我国
-
关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名称问题
-
作者:
金景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问题 名称 帛画 郑玄注 统治阶级 礼记 普通名词 丧礼 周礼
-
描述: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比较典型,值得重视。关于这幅帛画的名称,在《文物》杂志上看到三种不同的意见:有的说是“非衣”;有的说是“画荒”;还有的说是“铭旌”。经过了仔细地研读三种意见之后,我认为铭旌的说法是正确的,但论证还嫌不够充
-
汉语双音词判定的语法意义标准
-
作者:
李德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法意义标准 逻辑验证 事实验证 双音词
-
描述:目前学术界区分汉语双音词和双音节非词成分的标准主要有意义标准、结构标准、修辞标准等五种,文章在分析以上标准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判定标准——语法意义标准,并进行了事实和理论验证。
-
安禅何须劳山水
-
作者:
清凉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梦境 宰相 清代 生活环境 清净 楹联 心安宁 信徒 禅师
-
描述: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大意是这位宰相感叹尘世浮沉恍如梦境,哪一个人的生命不是暂时寄托到人间来的呢!但只要我们能够珍惜当下的生活,随遇而安,就能够做到四海为家了。
-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胃镜切除方法选择的指导价值
-
作者:
周辛欣 季峰 徐靓 陆晶晶 王春伟 李霖 陈毅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肿瘤 切除方法 上消化道 间叶源性肿瘤 胃镜下治疗 价值 软组织肿瘤 超声内镜
-
描述: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s,GIMT)指消化道所有非淋巴、非上皮的软组织肿瘤,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神经源性肿瘤等.超声内镜有助于明确肿瘤的性质及起源层次,对肿瘤胃镜下治疗起指导作用.
-
胃肠道间质瘤内镜下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
作者:
胡蕾硕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具有非定向分化和潜在恶性的特点。自1983年Mazuc和Clark[1]首次提出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以来,其病理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已渐趋明朗。
-
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与影像诊断
-
作者:
万洁 李怀亮 齐格米德 那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消化道 影像诊断 间叶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 非淋巴性 非上皮性 组织间 病理
-
描述:在胃肠道间叶组织间的肿瘤称之为胃肠道间质瘤,大部分的消化道间叶肿瘤为胃肠道间质瘤。一般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根据是,患者的胃肠道出现有非上皮性的,非淋巴性,非肌源性的肿瘤。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外生型胃间质瘤2例
-
作者:
王海英 史维 袁德强 孙晓滨 王琼 农春燕 赵聪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诊断 胃肠道间质肿瘤 活组织检查 内镜超声检查 细针
-
描述: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非定向分化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的Cajal间质细胞,以腔内生长方式为主,一肺为较大的球形或半球形隆起的质硬病灶,常规胃镜检查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
论李白“谪仙”意识的形成及其表现
-
作者:
李乃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列仙之趣” 李白 谪仙人 贺知章 《古风》 人文环境 东方朔 意识 挥斥幽愤 司马承祯
-
描述:论李白“谪仙”意识的形成及其表现李乃龙一李白对神仙的追求何以会数十年而不渝?前贤的答案大抵有二:一是欲“声闻于天”,仙游是手段,入仕是目的;二是“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壮心,遣余年也。”(均见范传正《李白新墓碑》)李阳冰《草堂集序》...
-
摩尼教“树”符号在东方的演变
-
作者:
芮传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树 摩尼教 符号
-
描述:“树”是摩尼教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既见于非汉语文献中,也见于汉文文献中。“树”符号反映了大致相同的摩尼教教义和思想,但是,随着摩尼教的向东传播,“树”符号的表达方式及其内涵,都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即是摩尼教演变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