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张明亮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18—1948)河南鲁山人。6岁父母双亡。1936年18岁时,参加宜阳共产党人张剑石组织的地方武装青年大队。由于工作积极,作战勇敢,不久,被任命为青年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二中队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4月,他率青年大队参加赵堡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5年8月,青年大队奉命北上,在新
全文:派遣到山西屯留县抗大一分校学习,曾聆听过刘伯承司令员的讲课。结业后参加汤阴攻坚战。为配合解放军解放豫西,1947年9月,太岳军分区派他回原籍鲁山县开展地下斗争。1948年1月,上级党组织调他到叶县八区
陈文龙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陈文龙宋福州兴化(今属福建)人字君贲。丞相俊卿之后。初名子龙,能文章,负气节。咸淳四年廷对第一,度宗易其名文龙。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由镇东军节度判官,历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数年,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之力皆呈稿似道始行台中相丞凡有所见白然文龙独不呈稿,以得罪似道,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
全文:陈文龙宋福州兴化(今属福建)人字君贲。丞相俊卿之后。初名子龙,能文章,负气节。咸淳四年廷对第一,度宗易其名文龙。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由镇东军节度判官,历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数年,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之力皆呈稿似道始行台中相丞凡有所见白然文龙独不呈稿,以得罪似道,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被金人所围竟失守,文龙上疏极言其失范文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文龙言“赏罚不当”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未几又使台臣季可劾罢之。不久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上始悔不用文龙之言。起为左司谏,寻迁侍御史。当时边事甚急,王爚与陈宜中不能出策,而日坐朝堂争私意。文龙疏言要以大局为重,“同心图治,无滋虚议”。是冬,累迁文龙至参知政事。未几议降,文龙乃上章乞养归,既出国门而悔之似道兵溃鲁港乃归。五月,益王于福州称制,复以文龙为参知政事。漳州叛,以文龙为闽、广宣抚使讨之。文龙按兵泉州,使黄恮招抚之复上疏求还,不报民皆顿首谢罪。不久,降将王世强复导元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其正使,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遂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元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并斩其使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元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劝降,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其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元兵既归,文龙之侄陈瓒复举兵杀林华,据兴化未几复破瓒战死$图片$
陈光远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陈光远,停前镇三渠村人,生于一九三二年四月,进入学龄后就读于本地私塾、亭古小学、县中学。一九四九年五月黄梅上乡解放,鄂东革命干部学校招生,考入该校学习,同年八月结束,编入黄冈地委工作队任队员,参加黄冈县新集区秋征工作。一九五0年元月入团并重新安排,转入黄冈地区公安处公安训练班学习,同年七月结束,分配
全文:陈光远,停前镇三渠村人,生于一九三二年四月,进入学龄后就读于本地私塾、亭古小学、县中学。一九四九年五月黄梅上乡解放,鄂东革命干部学校招生,考入该校学习,同年八月结束,编入黄冈地委工作队任队员,参加黄冈县新集区秋征工作。一九五0年元月入团并重新安排,转入黄冈地区公安处公安训练班学习,同年七月结束,分配到黄梅县公安局工作,先后在小池、,城关派出所任内外勤干事、所员。一九五二年八月参加黄梅县政府组织三反运动,运动结束后入党。一九五三年元月任黄梅县公安局预审股副股长。一九五五年下半年任县公安局秘书,政法党组成员,一九五六年六月后任黄梅县公安局副局长,一九五九年下半年任中共黄梅县委委员,中共黄梅县政法党组书记。一九六一年七月响应党中央大办农业的号召,调入湖北省国营龙感湖农场任副场长,中共农场党委委员,一九六五年农场党委设常委会为常委。这时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部组织四清工作团,搞全省四清运动,他带领龙感湖农场四清工作队队员,参加大院农场四清工作,任黄英分场工作队长兼党委书记一年,一九七九年任农场副书记、副场长。一九八一年任农场场长,一九八六年从农场退下来,调黄梅县人民政府任正县级巡视员,黄梅县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黄梅县消费者协会名誉会长。一九九三年离休。现任黄梅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地址:黄梅县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林耀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生于福建古田。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当时以文学体裁撰写的《金翼》一书(伦敦英文版)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及其变迁。1941年回国后,深入凉山地区,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作了缜密的
全文: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生于福建古田。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当时以文学体裁撰写的《金翼》一书(伦敦英文版)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及其变迁。1941年回国后,深入凉山地区,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作了缜密的考察,写出《凉山彝家》一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林耀华先后深入藏区、东蒙草原及 鄂伦春族 和 达斡尔族 居住地进行民族工作和学术考察。参加并领导对云南省诸少数民族的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担任《辞海》编委会委员兼分科主编及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教授,并担任全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会的领导职务。其著作《从猿到人的研究》使国内的人类学研究转到新的方向。他主编的《原始社会史》是中国阐述原始社会史最为详尽的一部学术著作。他的许多民族学论文辑成《民族学研究》一书,对原始社会史分期、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民族学研究方向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其学术成就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现被聘任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协会主编的《当代人类学》通讯编辑、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和美国传记研究所的国际名誉顾问。他的传记已被多种国际名人传收录。
吴国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Wu Guohua)男,1957年2月生,江苏江都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79年毕业于(洛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88年获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分别获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和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语文学(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全文:

(Wu Guohua)男,1957年2月生,江苏江都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79年毕业于(洛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88年获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分别获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和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语文学(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博士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俄语教授。留俄期间曾任中国留俄学生总会副主席兼宣传部长。    主要成就  吴国华先生在俄语文化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已出版《文化词汇学》、《语言与文化》(合著)、《语言文化问题探索》、《俄语文化背景知识词典》(主编)等专著辞书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化语义学导言》、《论词汇文化伴随意义》、《符号学与语言国情学的关系》等论文40余篇。首次提出的“文化词汇学操作方法”等观点受到国内外有关著名专家和学术刊物的高度评价。从教以来,先后担任多门本科专业和研究生《社会语言学》、《俄罗斯文化》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成果显著。多次获河南省和军队科研成果奖。1992年起被聘为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同年被评为总参某部十大杰出青年;1996年被授予总参谋部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并获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林耀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林耀华先生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2000年11月27日逝世,享年91岁。林耀华先生于1910年3月27日生在福建省古田县岭尾村。一代宗师,学界泰斗。1910生于福建古田。1935年在北平
全文:1.TheGoldenWing:ASociologicalStudyofChineseFamily,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47.中文版《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庄孔韶、林宗成译
林耀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林耀华,当代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年月日生,福建省古田县人。现任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民族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原始社会史顾问、北京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学
全文:林耀华,当代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年月日生,福建省古田县人。现任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民族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原始社会史顾问、北京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顾问、《辞海》编委会委员及世界民族组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编委会委员及民族学组组长、国家民委主持领导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人类学研究会主席团成员、国家民委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早年在家乡念完小学。年毕业于福州英华中学。年获北平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学士论文为《严复研究》(年载《社会学界》第卷)。年获同校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为《义序宗族研究》。之后留校任助教,并为北平《晨报》、天津《益世报》所编《社会研究》副刊任副编辑。年至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刊登在哈佛大学《亚洲研究》第期,年出单行本)。这篇关于我国贵州省少数民族的论述,至今仍被国内外多方引用。在美期间,参加美国应用人类学会议,为该会名誉会员。卷第年回国后,任昆明云南大学社会系教授。翌年加入中国民族学会,任成都燕京大学社会系教授兼代系主任。年至年担任北京燕京大学社会系主任,其间曾任该校法学院编辑委员会主席,主编《燕京社会科学》(汉文)、》(英文),兼任《燕京学报》编辑。之后又兼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参加西藏科学工作队,赴藏作社会调查工作。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所藏族研究室主任,兼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曾作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代表,参加苏联在列宁格勒召开的全苏民族学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关于《当前我国民族工作提给民族学的几个任务》的报告。(该报告刊登在《苏联民族学》杂志年第期上)年,因在云南调查研究成绩卓著,被选为北京市群英会和全国群英会个人先进代表。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副主任,兼留学生办公室主任,后又担任该院研究部负责人。年,作为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下属联合国大学邀请代表,参加在墨西哥城召开的拉丁美洲区域会议,并发言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学研究情况,同年又被墨西哥国立艺术研究所邀请,参加在塔巴斯科洲召开的“我们时代的文化和人道主义的前景”讨论会。年应日本外务省国际交流基金会之约,为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一级研究员,赴日本,在东京、京都、大阪、奈良、宝塚等地同日本民族学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主要著作有:《》(年,英国伦敦书局出版;其中有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写的导论;年被译成汉文《金翅》,在台北华新出版公司刊行)、《凉山夷家》年到四川大凉调查材料,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年,在美国被译成英文,美国出版社刊行)、《从猿到人的研究》(年,北京耕耘出版社出版)、《云南省民族识别研究第一、二阶段初步总结》(主编,年云南省民委内部印发),书中识别出来的云南省除汉族外的二十一个少数民族,后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公布。《西藏社会概况》(主编,年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内部刊行)、《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与费孝通合写,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原始社会史教学大纲》(主编,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原始社会史》(主编,中华书局出版)。主要论文有:《社会历程的研究》(年)、《从人类学的观点考察中国宗族乡村》年,《社会学界》第卷)、《康北藏民社会状况》年,连载《流星月刊》第卷期)、《我国东北鄂伦春人》年,《中国建设》)、《中国的经济文化型》(与苏联专家合写,年以俄文发表,年至年,译成日文,在日本杂志连续刊登)、《对我国藏族、维吾尔族和傣族部分地区解放前农奴制度的初步研究》(合写)年,《历史研究》第期)、《试论原始社会史分期问题》年,《文史哲》第期)、《再论原始社会早期的分期问题》(合写,年,《民族学研究》第二辑,民族出版社)等多篇。还参加翻译尼克松著《六次危机》(上、下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图片$
吴国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副主任医师。男,1953年4月出生,江苏 高邮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任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放射肿瘤科主任。兼 任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 癌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 主要贡献:主持放射肿瘤科医疗,教学等日常工 作
全文:,supp1.2abstract。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有《复发性多软骨炎》(《临床免疫与实验》1980〈11卷)、《超分割放疗治疗颈部巨大肿块近期疗效观察》(《上海医学》1996〈10〉第19卷)、《53例患者舌
陈心陶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4~1977)陈心陶,著名寄生虫学家,教授。福建省古田县人。192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28年赴美国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专攻寄生虫一年,后转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比较病理学。1931年回国,在岭南大学任教授,曾任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1935年岭大医学院成立,兼任寄生虫学和细
全文:(1904~1977)陈心陶,著名寄生虫学家,教授。福建省古田县人。192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28年赴美国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专攻寄生虫一年,后转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比较病理学。1931年回国,在岭南大学任教授,曾任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1935年岭大医学院成立,兼任寄生虫学和细菌学教授,代院长。 他主要从事肺吸虫(并殖吸虫)和动物寄生虫的调查研究,并对华枝睪吸虫和日本血吸虫进行探讨性研究。1935年为了探讨台湾省的日本血吸虫和姜片虫不能寄生于人类的原因,以及该地区的肺吸虫和大陆地区的肺吸虫的关系,曾去台湾省流行区进行观察及调查。1938年,因中日战争爆发.岭南大学迁往香港,陈心陶除在岭大任教外,曾在香港大学病理系进行蠕虫研究。1942年在江西省前中正医学院任教,讲授寄生虫学及细菌学,兼任江西省卫生实验所所长。1946年又回岭南大学医学院任教,负责培养生物系研究生。1948年赴美国华盛顿柏罗维罗蠕虫研究室、哈佛大学医学院、芝加哥大学参观学习。回国后在岭南大学医学院任教,1953年岭南大学医学院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光华医学院合并为华南医学院,后改为中山医学院,以后一直在中山医学院任教,并兼任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热带病研究 所所长,广东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会理事长等职。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中共中山医学院党委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吸虫志》主编。 陈心陶从三十年代就开始对肺吸虫(并殖吸虫)进行系统 研究,1940年发表了《怡乐村并殖吸虫》的论文,是我国肺吸虫分类学研究最早的较系统的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至今仍被引为典范。解放后对肺吸虫继续进行了大重的研究工作,发现了一些新种类,并对我国肺吸虫的种类、区系分布进行了探讨。从1951年开始,致力于消灭血吸虫病的研究,首先发现和确定广东省有血吸虫病流行,以后通过流行区调查,实验诊断,丁螺形态、生态学研究以及个体防护等科研实践,摸清了广东省血吸虫病流行基本情况,积累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在研究丁螺生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大面积低洼地区,结合农业生产进行围垦灭螺措施,把消灭血吸虫和发展农业生产结合起来,这些方法不仅在广东行之有效,而且在国内其它地区普遍采用,对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在恙螨的形态、分类、恙虫病流行病学等研究方面他也做出了贡献。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科学论文130余篇。主要专著有:《医学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曾被评为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研著作成果一等奖。还有《中国动物图谱》(扁形动物),由科学 出版社出版。晚年还主持《中国动物志》、《吸虫志》的编写工作。
林杨挺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62年生,博士,研究员,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国际陨石学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陨石学及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直从事陨
全文:

1962年生,博士,研究员,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国际陨石学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陨石学及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直从事陨石学与天体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在极端还原陨石中首次发现超新星成因的氮化硅和新类型的超新星成因碳化硅;在陨石中首次发现灭绝核素36Cl存在的直接证据,给出太阳星云初始的(36Cl/35Cl)比值,不仅有力支持灭绝核素超新星爆发成因的理论,并且36Cl将成为研究太阳系早期低温过程的新的同位素时钟;发现新的富Ca, Al包体类型,揭示不同富Ca, Al包体之间的成因联系,构建了太阳星云早期的演化框图,提出不同化学群陨石富Ca, Al包体同成因和同来源的观点和证据;首次发现EL3型陨石,确证EH和EL群陨石具有独立的母体,揭示极端还原条件下星云凝聚和母体热变质的特征,建立了EH群母体撞击破碎再重新堆积的新模型;对火星和灶神星等特殊陨石开展研究,揭示它们各自复杂的岩浆演化、冲击变质等历史,并在火星陨石中发现多种次生矿物及其集合体。 其他研究方向还包括陨石的分类,陨石的冲击变质,地外物质的化学组成,地外物质的同位素组成,地质界线与地外撞击事件,以及南极陨石与宇宙尘的野外考察和回收等。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 (010)62007112 电子邮件: LinYT@mail.igcas.ac.cn 网页: www.yunshi.ac.cn 代表性论文: Lin Y., Kimura M., Miao B., Dai D. and Monoi A. (2006). Petrographic comparison of refractory inclusions from different chemical groups of chondrites. Meteorit. Planet. Sci. 41, 67-81. Lin Y., Guan Y., Wang D., Kimura M. and Leshin L. A. (2005.) Petrogenesis of the New Lherzolitic Shergottite Grove Mountains 99027: Constraints of Petrography, Mineral Chemistry,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Meteorit. Planet. Sci. 40, 1599-1619. Lin Y., Guan Y., Leshin L. A., Ouyang Z., and Wang D. (2005) Short-lived chlorine-36 in a Ca-Al-rich inclusion from the Ningqiang carbonaceous chondrite. Pro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2, 1306-1311. Lin Y., Kimura M., Hiyagon H., and Monoi A. (2003) Unusually abundant refractory inclusions from Sahara 97159 (EH3):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other groups of chondrites. Geochim. Cosmochim. Acta 67, 4935-4948. Lin Y. and Kimura M. (2003) Ca-Al-rich inclusions from the Ningqiang meteorite: Continuous assemblages of the nebular condensates and genetic link to Type Bs. Geochim. Cosmochim. Acta 67, 2251-2267. Lin Y., Kimura M., and Wang D. (2003) Fassaites in compact Type A Ca-Al-rich inclusions in the Ningqiang carbonaceous chondrite: Evidence for heating event in the nebula. Meteorit. Planet. Sci. 38, 407-418. Lin Y. and El Goresy A. (200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paque phases in Qingzhen (EH3) and MAC 88136 (EL3): Representative of EH and EL parent bodies. Meteorit. Planet. Sci. 37, 577-599. Lin Y., Amari S., and Pravdivtseva O. (2002) Presolar grains from the Qingzhen (EH3) meteorite. Astrophys. J. 575, 257-263. Lin Y. and Kimura M. (2000) Two unusual Type B refractory inclusions in the Ningqiang carbonaceous chondrite: Evidence for relicts, xenoliths and multi-heating. Geochim. Cosmochim. Acta 64, 4031-404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