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建筑信息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信息  国际建筑竞赛  华夏建筑  艺术中心  三一教  新德里  评委会  日本建筑  印度政府  自动跟踪 
描述:为纪念英迪拉·甘地夫人,印度政府决定在新德里建造一个国家艺术中心。经国际建筑师协会同意,印度政府就该工程组织了一次国际建筑竞赛。竞赛要求从构思到设计都应体现英迪拉·甘地的愿望。国际评委会从194个设计竞赛方案中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
旗下街
作者: 王振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网状水系  临水夫人  八旗兵丁  人文景观  八旗满洲  基面平原  下街  民族融合  八旗驻防  旗人 
描述:在东海之滨、闽江下游,有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稍狭的盆地。从盆心到外缘,平原、丘陵和山地等多种地貌,呈层状分布之势。在基面平原上,网状水系纵横交错。有清一代,与这种地形相配合,各色人群点缀其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城外——
晚唐至宋福建地区的造神高潮
作者: 颜章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平寺  临水夫人  王审知  民间神  福建地区  福建民间信仰  自然地理条件  福建历史  信仰文化  造神 
描述:从晚唐到宋代,福建地区出现一个造神高潮。这一时期是福建民间信仰的整合时期,造神高潮是整合过程的必然趋势。而晚唐至宋代封建统治者的佞佛、崇道、信巫,对地方造神活动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这一高潮的出现还与当时福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活动有着密切...
明王朝与武当道教
作者: 唐大潮 石衍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玄武神  玄天上帝  全真派  张三丰  道士  武当道教  正一天师  明王朝  《大岳太和山志》  道教宫观 
描述:明王朝与武当道教唐大潮石衍丰武当道教是指以位于湖北均州(丹江口市)以南的武当山为本山的一个道教流派。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尊奉玄武神(后改为真武神,尊为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等)分不开的。玄武神与武当山相联结的最早的神话传说是:“古有净乐王与普胜皇后梦吞日光...
陈靖姑信仰:闽台文化交流的又一桥梁
作者: 郑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桥梁  闽台  文化交流  陈靖姑  两岸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  中华文化 
描述: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维系两岸关系根基的重要纽带、而民间信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众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宝贵资源。
《海游记》评介——兼评叶明生先生对陈靖姑信仰文化的研究
作者: 黄瑞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游记》  叶明生  神怪小说  陈靖姑  道教小说  信仰文化  文化生态背景  文化现象 
描述:2000年6月,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推出叶明生先生校注的《海游记》一书。该书是我国神怪小说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福建道教小说之瑰宝,对了解一个文化生态背景中的许多文化现象都大有裨益。
清代两部闽人说闽事的小说——《台湾外记》与《闽都别记》
作者: 陈庆元 陈庆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小说  台湾  福州地区  陈靖姑  郑成功  《水浒传》  闽都别记  黄道周  历史小说  章回小说 
描述:中国七大方言区,闽居其二。即使闽方言,福州、莆田、闽南、闽北也是五花八门,并不相通;有时隔一个县,就难免隔核,不易沟通。小说毕竟属于俗文学,中国的语文本来就存在语与文不相一致的特点,再加上复杂的方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小说的发展。福建古代小说
云南彝族自然崇拜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 周晓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云南彝族  自然崇拜  社会学分析 
描述:自然崇拜是云南彝族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包括了对天、地、水、石、山、火、植物、日月星辰等崇拜活动。云南彝族的自然崇拜有着深刻的社会表现和重要的社会功能。本文在阐述其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和仪式表现的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先民的自然崇拜与生态意识的萌芽
作者: 鲍小会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生态意识  生态 
描述: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文明古国。在农业文明的社会中,农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最直接和最微妙的,由于人类最初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就决定着他们行为方式的神秘性。本文主要从信仰的角度,阐释先民信仰的起源,自然崇拜与现代生态保护之间契合之处及其对现代生态保护的启示。
彝族自然崇拜与稻作祭仪
作者: 李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旱作  原始祭祀  稻作 
描述:彝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自然崇拜的对象、形式、内容各有侧重和变异,与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然崇拜明显地打上了稻作文化的烙印,反映的主题是彝族人民从旱作到稻作文化的转型、融合和重组,并最后形成了以稻作生产为中心的稻作祭祀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