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耀华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10—)教授。福建古田人。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5年获燕京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历史系副主任、民族研究所所长
-
全文:(1910—)教授。福建古田人。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5年获燕京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历史系副主任、民族研究所所长
-
林耀华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林耀华,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1910年出生于福建古田,1928年读于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后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1940年获人类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
-
全文:林耀华,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1910年出生于福建古田,1928年读于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后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1940年获人类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
-
林耀华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民族研究所所长、国家民委委员,并加入中国共
产党。曾当选为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
学会副会长,
-
全文:民族研究所所长、国家民委委员,并加入中国共
产党。曾当选为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
学会副会长,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
员、美国传统研究所名誉顾问。主要从事民族学、人
类学和社会学研究。著有《凉山彝家》、从猿到人的
研究》,并主编《原始社会史》等。
-
刘国光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23年生。江苏南京人。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济系,1951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读研究生,1955年获副博士学位。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秘书、所长、《经济研究》主编、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编委会副主任。中共十二
-
全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编委会副主任。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中央后补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的研究,对再生产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
刘国光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和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和所
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
院长。中国
-
全文:和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和所
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
院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
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著有《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
《经济改革与经济调整》,主编有《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等。
-
谈互相帮助
-
作者:
杨浩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帮助 同学 小故事 题目 分担 人与人 彩笔 老师 东西 接受
-
描述: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论互相帮助》。现在社会,少不了同学之间,朋友之间,邻居之间的帮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帮助,
-
浅谈工业企业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作者:
王兰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业企业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
描述:主要论述了工业企业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工作思路与发展,通过典型的节能环保项目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坦洋茶城杯”茶文化有奖征文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 山西 洋茶 发展与进步 工夫茶 茶文化 促进作用 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文明
-
描述: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粲的明珠。
-
亦歌亦泣若悲若喜:浅谈土家族哭嫁歌
-
作者:
钟永德 陶飞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哭嫁歌 土家族 买卖婚姻
-
描述:土家族的哭嫁歌是民间文学的一支奇葩.它不仅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与腔调而且还有精湛的艺术.同时它的产生和兴盛既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土壤,又是土家女性内心自我剖析的需要.因此,这些社会的.历史的,主观的,客观的等诸多因素促成了其形成和发展.
-
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的丧礼舞探析
-
作者:
王思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砍牛 社会民俗 善鬼 人生礼仪 葬式 南方少数民族 铜鼓舞 歌舞形式 请神 丧葬习俗
-
描述:丧葬习俗是社会民俗中人生礼仪的一部份,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社会现象。尽管南方少数民族的葬式——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罐葬、树葬、崖葬、洞葬、悬棺葬等各不相同,其葬仪简繁不等,但共同的现象是:南方许多民族的葬礼须臾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