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鼎槟榔芋生物学特性与高优栽培技术
-
作者:
郑宝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福建省 技术 福鼎槟榔芋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质检总局 栽培管理 营养丰富
-
描述:福鼎槟榔芋又名福鼎芋,它以个大形美,芋肉有独特紫红色斑纹,肉质松酥香甜,营养丰富而享誉海内外。2000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3年取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证明商标",2004年又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地理标志"认定。福鼎槟榔芋是福鼎市独有的农产品,其独
-
何洁拍床戏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对唱 收录 超人 韩国 新闻 爱情 跨国合作 情歌 组合
-
描述:何洁最近也荣升话题女星的宝座,近日又跑到韩国去勾引帅哥。与韩国超人气组合神话中的成员金东万跨国合作的深情对唱情歌《爱情彼岸》收录在《明明不是Angel》中。这么有新闻的地方自然不能少了好姨我啊,亲临现场的好姨告诉大家,在这支MV 中首次合作的何洁与金东
-
彭德怀“巧批”陈赓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绑腿 八路军总部 彭德怀 总司令 机关 陈赓 司令员 军容风纪 回答 战士
-
描述:1940年春,陈赓被任命为太岳军区司令员,当他去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副总司令那儿报到时,彭德怀却没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见到彭德怀的时候,陈赓像往常一样,恭恭敬敬地敬了个军礼。哪知彭德怀回过头来,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吭声,又扭过头去继续看他的文件。陈赓看
-
宁德的木拱廊桥
-
作者:
陈起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桥梁 明朝 木拱廊桥 拱桥 浙西南 宁德
-
描述:木拱廊桥,俗称厝桥、廊屋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又称虹桥。现代桥梁史专家唐寰澄教授将其定名为贯木拱桥.并称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而中国又仅见于闽东北、浙西南一带。早在明朝,陈世懋就在《闽中疏》中感叹“闽中桥梁甲天下”。
-
观点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漩涡 胜利河 开源 杭州 小河
-
描述:大桥咋一座比一座不厚道 12月18日《今日早报》报道说,南京的“桥糊糊”尚在舆论漩涡中跌宕.杭州又惊现“桥裂裂”!前几天.杭州市民苏开源在散步时发现,拱墅区胜利河上的吴家石桥、万安桥和小河直街旁的勤丰桥.都是今年国庆前后才刚刚整修完通车.
-
浅议土家族民俗音乐“哭嫁歌”
-
作者:
谢小芹 谢小燕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哭嫁歌 土家族 表现形式 艺术特征 音乐性
-
描述:流传于湘、鄂、黔、渝交界武陵山区的"哭嫁",是土家族传统婚嫁习俗。"哭嫁歌"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即哭又唱的习俗民歌。本文以土家族习俗音乐"哭嫁歌"作为探究对象,探讨和研究"哭嫁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艺术特征。希望对土家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
依依惜别话感恩 喜事悲唱说哭嫁
-
作者:
谭德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父母亲 哭嫁歌 养女 新娘 感恩 婚庆 土家族 长大 自伤 仪式
-
描述:养侬长大又陪妆,养女由来也自伤。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这是土家词人彭勇行用竹枝体状写土家人唱哭嫁歌的情景,"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道出了听哭嫁歌的感受。哭嫁,这种土家族独特的仪式,饱含着出阁在即的姑娘对父母亲友的感恩和依依不舍的情怀。
-
依依惜别话感恩喜事悲唱说哭
-
作者:
谭德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养侬长大又陪妆,养女由来也自伤.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这是土家词人彭勇行用竹枝体状写土家人唱哭嫁歌的情景,“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道出了听哭嫁歌的感受.哭嫁,这种土家族独特的仪式,饱含着出阁在即的姑娘对父母亲友的感恩和依依不舍的情怀.
-
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地理分布变迁研究
-
作者:
蓝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布变迁 悬棺葬 四川 《山海经》 省博物馆 历史时期 唐宋时期 地理分布 明清时期 民族学研究
-
描述:历史时期中国楠木地理分布变迁研究蓝勇樟科楠木属(PhoebeNees)楠木是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经济林木。古代楠又写成,又有称其为赤、交让木。在历史时期中国楠木生长的地理分布远比现在广阔,成林面积十分广,在中国经济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最注重...
-
藏传佛教信仰与儒家文化互动下的“二次葬”习俗:以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藏族村为例
-
作者:
李志农 李红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二次葬” 云南德钦县奔子栏
-
描述:处于汉藏文化边缘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村藏族的二次葬葬俗具有明显的多元文化特征,即在实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土葬后,又通过水葬的二次葬仪式进行了藏传佛教的解释和实践,是藏传佛教与儒家文化两种不同生死观的调和与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