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永安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洪永安 (1845-1914),字梓青,商城县汪岗乡人。同治元年(1862)应征投多隆阿行营,追随穆图善西征甘、陕,镇压捻军及回民起义。因勇猛,由守备、游击、参将升至副将,加总兵衔。光绪五年(1879年)八月,穆图善任福州将军,洪梓青率旧部随从赴闽,管带凯字左营,驻守长门炮台。光绪十年(1884年)
-
全文:炮台,指挥群炮齐轰法舰并亲燃巨炮击沉法舰一艘,余舰溃逃。捷报至京,清政府以"绷僧巴图鲁"记名,简放福建总兵。是年十一月,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洪梓青积极支持左的防务措施,分拨兵勇驻闽江
-
黄寿祺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黄寿祺,文学评论家。字之六,号六庵,曾用笔名霞山。年日生。福建省霞浦县盐田镇上街人。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自幼在家乡私塾学习,受儒家思想影响,崇信孔孟之道。月年毕业于私立北平中国大学文科预科。年获得私立北平中国大学本科国学系文学士学位其后执教于福建霞浦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燕冀中学、私立北平
-
全文: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年,《闽江》,第期)、《试论杜甫绝句》年,《福建师院学报》,第期)、《周易名义考》年,《福建师大学报》,第期)、《六庵诗话》(年,《蒲公英》,第期)、《“观物取象”是艺术
-
洪永安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洪永安(1845-1914),字梓青,商城县汪岗乡人。同治元年(1862)应征投多隆阿行营,追随穆图善西征甘、陕,镇压捻军及回民起义。因勇猛,由守备、游击、参将升至副将,加总兵衔。光绪五年(1879年)八月,穆图善任福州将军,洪梓青率旧部随从赴闽,管带凯字左营,驻守长门炮台。光绪十年(1884年)中
-
全文:,指挥群炮齐轰法舰并亲燃巨炮击沉法舰一艘,余舰溃逃。捷报至京,清政府以"绷僧巴图鲁"记名,简放福建总兵。是年十一月,清政府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洪梓青积极支持左的防务措施,分拨兵勇驻闽江
-
钦差敕建五台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传戒碑记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慈悲为本 极乐 太子太保 优婆塞 五台山 漕运总督 大藏经 正定府 白云洞
-
描述:钦差敕建五台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传戒碑记山西太原省宁武太谷河曲县延庆离相香一观音寺三处传戒方丈和尚智彻大禅师撰文直隶正定府正定县黑寨村持戒弟子优婆塞李自蹊法名真裕书丹盖闻佛法从西方而来,正教自东土而兴。五台山乃文殊菩萨所住,原来是千佛万圣出世现化之地,...
-
豫南民间道教音乐及其功能刍议
-
作者:
金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功能 民间道教音乐 豫南
-
描述:豫南地处南北之交,全真道教之南浸,正一道教之北渗,豫南是其必经之地。豫南道教既有全真道教也有正一道教。全真道教主要在宫观,正一道教主要散居在民间。正一道教以其民间性而被称做火居道。豫南民间火居道的音乐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具有乐神、娱人、德教三大功能。
-
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道教传统的形成
-
作者:
李留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宋 道教传统 玉真公主 王屋山 司马承祯
-
描述:王屋山作为天下第一洞天而闻名于世。唐代中期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玉真公主是王屋山道教兴起的核心人物,司马承祯的洞天福地说极大提升了王屋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后世道士对于司马承祯的不断强调使王屋山道教传统最终形成。金元新道教的复兴即以唐宋的道教传统为基础。
-
道教第三大洞天考释
-
作者:
王纯五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和郡县图志》 道教文化 太玄 严君平 崇州市 道教史 《云笈七签》 西倾山 都江堰市 司马承祯
-
描述:道教第三大洞天考释王纯五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三大洞天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宋代张君房所辑道书《云笈七签〗》卷27引初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说:“第三西城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太玄总真之天,未详所在。《登真隐诀》云疑终南太一山是属,上宰王君治之...
-
略论陈靖姑文化的多重内涵及其意义
-
作者:
游友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民俗信仰 道教文化 民间神 文学形象
-
描述:陈靖姑是民间神、女神、妇幼保护神、生命之神。陈靖姑文化发扬了道教文化积极进取、生机勃发的一面;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创作对陈靖姑文化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民俗信仰使陈靖姑文化成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在闽地,出现陈靖姑与妈祖这两个保护神、女神,实属一大文化景观。
-
论蒙古草原自然崇拜文化的生态意蕴
-
作者:
马桂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蒙古草原 自然崇拜 生态意蕴
-
描述:蒙古草原作为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表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尤其是其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文化,生态意蕴十足。蒙古草原自然崇拜有其现实的生态基础,乃人与自然沟通的特殊方式,蕴涵着朴素的生态文化思想,体现着人对自然的无限伦理关怀,对今天的启迪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