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刘尧宸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894—1925)追赠陆军中将。字俊辉,福建福清人。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在福建组织青年响应,后曾入陆军小学、清河陆军预备学校学习。1917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学习。1919年毕业后去福建李厚基军中见习。1920年任粤军第十六团团附、卫队司令部参谋长。1921年参加粤
全文:(1894—1925)追赠陆军中将。字俊辉,福建福清人。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在福建组织青年响应,后曾入陆军小学、清河陆军预备学校学习。1917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学习。1919年毕业后去福建李厚基军中见习。1920年任粤军第十六团团附、卫队司令部参谋长。1921年参加粤军讨伐陆荣廷。1922年孙中山准备北伐时,任卫士团参谋长。1923年冬任东路讨贼军营长,讨伐陈炯明。1924年6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建立后任军事教官,12月任教导第二团第二营营长。1925年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7月任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10月13日在惠州阵亡,10月19日被广州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郑立中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郑立中 (Zheng Lizhong, 1951.10- )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 福建省霞浦县人,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济硕士学位。   历任福建省地质矿产局干部、副处长、处长、副局长;1995年2月-1996年6月任中共福建省漳州市委副书记;1996年6月起任福
全文:郑立中 (Zheng Lizhong, 1951.10- )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 福建省霞浦县人,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济硕士学位。   历任福建省地质矿产局干部
何宜武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福建寿宁人。北平朝阳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1937年任中央国家总动员会议物价科长,重庆市财政局主任秘书。抗战胜利后任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财政处主任秘书。1949年后,历任台湾“侨务委员会”处长、副秘书长、副委员长,“国家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国大代表”,国民党“国大”代表党部书记长等职。曾入“国防研究院
全文:福建寿宁人。北平朝阳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1937年任中央国家总动员会议物价科长,重庆市财政局主任秘书。抗战胜利后任台湾行政长官公署财政处主任秘书。1949年后,历任台湾“侨务委员会”处长、副秘书长、副委员长,“国家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国大代表”,国民党“国大”代表党部书记长等职。曾入“国防研究院”第五期受训,并赴美任华盛顿州立大学经济系研究员。1969年当选国民党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1976年、1981年先后当选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73年后历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常委、秘书长,“国民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主席等职。1979年任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1981年任“国民大会”秘书长,并任“福建省”政府委员。1984年当选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1988年国民党十三大时连选中常委。还任“中国文化学院”兼职教授。著有《华侨经济研究》、《土地改革之研究》、《结合海外华商力量强化经济外交》等。
陈永强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福建厦门集美人,1945年出生在贫渔家庭。是集美小学和集美中学毕业生,1963年考进上海水产学院。 196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水产部巢湖渔船主机厂,后转江苏南通渔船修造厂。1972年参加3E—150C船用柴油机加工专机会战。1974年在南通铁工厂参加NJ—130汽车转向节专机(组合机床)设计,独
全文:福建厦门集美人,1945年出生在贫渔家庭。是集美小学和集美中学毕业生,1963年考进上海水产学院。 196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水产部巢湖渔船主机厂,后转江苏南通渔船修造厂。1972年参加3E—150C船用柴油机加工专机会战。1974年在南通铁工厂参加NJ—130汽车转向节专机(组合机床)设计,独立完成主销孔镗床及设计锥孔镗床多台,并设计NJ—70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装多套。1982年参加“斯里兰卡”工程会战,独立完成非标设备11台的设计。1983年任车间领导,1986年调厦门利恒涤纶有限公司任总调度、筹建组长以及厦门利丰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工作中一贯勤于思考设计,勇于钻研调试,并善于进行组织安装,为公司节省投资数百万元,多次被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名字被收入《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企业篇》、《21世纪人才库》、《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现为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
黄宗勗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1912年2月生,汉族,福建古田人,侨眷,中共党员,获加拿大美国国际中医研究会荣誉博士学位,现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 主要成就: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经验总结被输入电脑。1993年担任“秘方痹痛灵”科研导师。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自1988年以来有4篇英文
全文:》。著有16部专著,如《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实用中草药外治法大全》、《现代实用针灸》、《针药治验医案选》等。多次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事迹被载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杨国春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杨国春 (Yang Guochun, 1938.3- ) 原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河北滦县人。196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1960—1965年在河北大学数学系数理方程专业学习。1965—1971年为省委组织部待分配干部、省委党校专修班学员(其间
全文:—1996年任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1996—1997年任省委统战部部长,省委统战部部长兼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党组书记。1997年12月任省政协党组成员。1998年月在河北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当
李步云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28. 7~)笔名黎耘、布荣。陕西渭南人。1946年毕业于渭南故市中学。1949年参加工作,先后任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梨园研究会理事,中华书法研究会会员,中日
全文:(1928. 7~)笔名黎耘、布荣。陕西渭南人。1946年毕业于渭南故市中学。1949年参加工作,先后任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梨园研究会理事,中华书法研究会会员,中日
程德全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程德全,字纯如,号雪楼,四川云阳人。廪贡生出身。国子监肄业。初仕安徽,历佐戎幕。光绪二十四年(经寿山奏调来黑龙江。二十六年,委办省银元局总董兼办将军文案。六月,任行营营务处总理,负责往来联络前敌各军。筹划防务。曾单骑入俄营议和,颇具胆识。二十九年,署齐齐哈尔副都统,三十一年四月,署黑龙江将军,开东三
全文:总局,各地设立招垦行局,专司其事;暂设民政、提、度支、提法四司,其余诸司暂从缓设;裁撤齐齐哈尔等城副都统,添设、改设府、厅、州、县;创办广信公司,发行新币,全省流通,商民两便;改设巡警总局,成立警务
苏启林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35年10月生,大学毕业,物理专业。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会员。 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1974年任“Shp—1000型湿式强磁选机的研制”题目负责人,1978年通过部级鉴定,属国内首创,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任“Shp—2000型湿式强磁选机的研
全文:1935年10月生,大学毕业,物理专业。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会员。 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1974年任“Shp—1000型湿式强磁选机的研制”题目负责人,1978年通过部级鉴定,属国内首创,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任“Shp—2000型湿式强磁选机的研制”题目负责人,1980年通过鉴定,先后获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0年任“Shp—3200型湿式强磁选机的研制”题目负责人,1981年通过部级鉴定,国内先进水平,获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现已形成Shp—420、700、1000、2000、3200系列湿式强磁选机,在国内大型矿山使用120余台,经济效益显著。多次出国考察。发表论文6篇。通讯地址:长沙市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410012)电话:83081
郑永年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     郑永年   郑永年,1962年出生, 浙江 余姚人, 新加坡 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国际中国研究杂志》(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共同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 )“中国政策丛书”(China Policy Series)主编和
全文:     郑永年   郑永年,1962年出生, 浙江 余姚人, 新加坡 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国际中国研究杂志》(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共同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 )“中国政策丛书”(China Policy Series)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World  Scientific)“当代中国研究丛书”(Series 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编。历任 中国 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 英国 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    个人简介     郑永年(1962年- ),现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国际中国研究杂志》(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共同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 )“中国政策丛书”(China Policy Series)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World  Scientific)“当代中国研究丛书”(Series on Contemporary China)共同主编。历任中国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 麦克阿瑟基金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MacArthur Foundation)(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 rthur Foundation)(2003 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个人经历     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修国际政治。1985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硕士研究生班学习,主修政治理论。1988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1990年,先后任助教和讲师。1990年考取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詹姆斯一麦迪逊奖学金,同年进入该校政治系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获政治学博士。同年获取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一麦克阿瑟博士后研究基金,前往 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底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工作。至2005年,历任该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所长 。2005年,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终身教授。    相关著作     先后出版专著13部。其中,英文着作5部、中文着作8部。英文着作包括《技术赋权 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7);《中国的事实联邦主义改革与中央地方关系的动力》( 世界科技书局,2007);《 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 剑桥大学出版社,2004)和《在中国发现中国民族主义现代化、认同及其国际关系》(剑桥大学出版社,1999)等。主编学术著作11部,主要包括《 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和新世界秩序》和《 中国的开放社会》等。     先后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和《 第三世界季刊》等国际学术刊物 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中国人的民族主义》(1999)和《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转型》(2003)。与他人合作共同主编了《 改革、立法与困境:中国的政治与社会》 ,出版于2000年;《 南巡与后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发展》(2001), 《 后江泽民时代领导集团》(2002), 《 江泽民时代的中国共产党》(2003)。    社会活动     郑永年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经常在报刊及其它媒体发表自己的评论。他在1997 年到2006年担任过 香港《 信报》的专栏作家,2004年开始在新加坡《 联合早报》撰写专栏。曾在中国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 大国崛起》的大型纪录片中作为专家接受过 采访。他在该片中的一段评论,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引述如下:“所有的以前的国家,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所谓的一个国家的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第十二集大道行思,原音)“ 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呢,是不是sustainable,不是可持续的。”(第三集走向现代,原音)。    研究方向     郑永年于 北京大学获得国际关系学士(1985年)、政治科学硕士(1988年),并留校任教;后赴美国留学获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科学硕士和博士(1995年)。其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主要兴趣或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 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转型和社会正义;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比较 中央地方关系;中国政治。    评论文章      郑永年:中国的政治改革向何处去?    郑永年     作者:郑永年     来源:联合早报网     来源日期:2010-10-12     各种迹象表明,目前 中国需要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永恒话题。基本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处于探索 时期。在政治改革遭受挫折之后,中国走上了“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的道路 。在整个九十年代,经济改革是中国的主体性改革,在本世纪初十六大之后,社会改革又成为主体性改革。     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成为主体性改革并不是说政治改革不重要或者不存在。尽管八十年代政治改革不顺利,但领导层始终并没有放弃要政治改革。十五大提出要建立“法治”,把法治作为政治改革的目标。而十七大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政治改革甚至民主化的途径和方法,即党内民主引导人民民主或者社会民主。根据这些 既定目标,人们可以把政治改革概括为法治(或者宪政)+党内民主+人民民主(或者社会民主)。     中国政治改革的左、右派观点     尽管实际改革的需求在上升,但无论是改革话语还是实践层面,中国社会对政 治改革的共识似乎越来越少。从近年来“左”“右”两派的争论及其争论对改革进程的影响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类似 邓小平南巡之前人们“左”“右”两派对 “市场经济”的争论的交织时期。     “左派”和“右派”(或者“自由派”)长期以来对政治改革处于无谓的争论之中。尽管两派的观点正好相反,但思路一模一样,两边针对的都是同一个“稻草人 ”。自由派一谈政治改革总离不开西方式“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他们把西方的看成是普世的。他们看到了中国的问题,就简单以为一旦选择西方道路就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或者形象一些说,他们是看着 苹果(西方)骂桔子( 中国),认为桔子没有救了,只有把桔子变成苹果才好。所以中国政治改革的目标就是把“桔子”变 成“苹果”。(应指出,他们中的一些也真诚相信“ 桔子”可以变成“苹果”)。     左派的观点刚好相反。他们立场明确,反对自由派所提倡的一切。在这个阵营中,很多人得了政治改革“恐惧症”。一旦谈及政治改革尤其是民主政治,就如临大敌。左派从心理上抵御民主,认为民主仅仅属于西方,中国并不需要。有些左派甚至把民主化看成是西方针对中国的一个“大阴谋”。(应当说,新左派中的一些人 反对西方式民主,但并不反对民主的创新。)     在很大程度上,无论是左派还是自由派,都是在脱离中国现实情况而空谈。自由派不看中国现实,牢牢抱着西方的民主教条。左派同样没有看到中国所面临的政治改革压力,看不到中国政治改革的重要性。一些人过于简单,为了和西方争口气( 争夺话语权),就不想看到中国体制的局限性,过分强调中国改革模式成功的一面, 而刻意忽视这个模式存在的问题。     两派的争论似乎显得越来越空,越来越情绪化。实际的问题在于,如果不进行政治改革,就很难维持现存体制。最严重的是,不进则退。而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一条退路。     空谈误国,情绪误国。今天的局面要求人们抛弃并不存在的“ 稻草人”,实事 求是,回到改革开放早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路。政治改革如何进行 就必须着眼于中国现实。只有正视政治改革问题,才能看到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找到政治改革的有效方法。在一般意义上,笼统地谈论政治改革已经变 得无济于事。      党政改革未尽全功     实际上,从中国本身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来看,已经有相当多的经验供人们参考。政治改革要分解。民主化不是政治改革的全部内容。政治改革的含义远比民主化广,政治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基本国家制度建设,而民主化只是其中一种国家制度。再者,民主化本身可以作进一步的分解,例如可以分成选举 民主、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等等。对政治改革的分解可以让人们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了解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邓小平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一文所提出的基本政治体制 的建设,到今天仍然没有完成。就政治体制的建设来说,政治改革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空间。例如党政关系问题。这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八十年代提出党政分 开或者分工,但并不成功。后来不提了,但并不是说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     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共产党从理论上已经从革命党转型成为执政党,但实际上还是一个行政党。在一般意义上,所谓的执政党就是党产生一个政府,产生政府后让政府执政。而在中国,在所有主要方面,都是党亲自执政。党过度卷入行政事务,导致政治事务的“荒凉”。这是执政党作为改革主体其改革能力弱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因为党本身过度卷入行政,政府的管治水平提不高,经常是用政治方法替代专业精神。执政党如果继续忙于行政,不能确立主导政治事务的体制 ,而政府的专业水平不能提高,那么党政纠纷只能导致总体制度的继续弱化。     再如,邓小平以来,中国建立了退休制度,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立“政治退出”(political exit)制度,就是领导人退出政治领域的制度。往往的情况是“ 退而不休”,即使没有了正式的职位,各级领导还是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干预现任领导的事务,过度地制约着现任领导。这实际上是领导层政治责任不能明确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执政能力。在退休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建立政治退出制度显得非常必要。     政治退出制度的缺失也通过其它途径影响着官员的政治责任。例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犯错误的官员经常被从一个职位调到另外一个职位,或者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一会儿,又回来了。     民主化不是政治改革的全部,但政治改革并不能排斥民主化。执政党要通过政 治改革重新确立执政党的改革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现在的统治权很强大,但领导权很单薄。领导权如何得以确立和巩固?领导权是执政党继续领导改革的能力。当强人政治过去之后,执政党的领导权只能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      票决民主应从中央开始     领导权的微弱和中共党内没有改革共识有紧密的关系。党内没有共识和党内民主缺失有关。现在人们把党内民主理解成集体领导,但实际上很容易演变成没有人负责的局面。党内责任制必须得到建立。如何建立?党内民主不可避免,尤其是票决民主。票决民主要确立的是政治责任制。十七大已经在这方面走出了宝贵的一步,加速票决民主的制度化是必然的趋势。                 郑永年   除了政治责任制,党内民主还涉及到一个动员党内改革力量的问题。不是说党内没有改革力量,但党内的改革力量处于分散状态。 邓小平早就强调过,党内要有核心。没有核心,党的领导集体就会变成各种不同利益的组合。如果让不同利益互相制约,那么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这个核心如何形成?在没有政治强人可以指定一个“核心”的条件下,这个核心必须通过党内民主来形成。     在各级地方层面,要大力推行参与式和协商式民主。票决民主先要在党内进行,主要解决党内责任制问题和权力交班问题。票决民主会强化中央的合法性和权威。如果票决民主先从地方进行,这会加速中央权威的衰落。地方选举表明地方权力机关的权力来自选民,而非上级政府。在地方政府是由选举产生的,而上级政府不是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就是上级政府权威的急剧下降,甚至丧失。相反,如果选举民主从中央开始,则有利于制约地方权力,防止地方主义的崛起。     从现有的村民选举的经验来看,在没有建设好现代国家制度之前,过早引入地方选举民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村民民主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应当好好总结,因为它们反映了选举民主所能出现的变形。例如,在家属势力很大的乡村,民主实际上是有名无实的。此其一。选举出来的机构如何和党的机构共处。此其二。     但是,地方可以先行参与式和协商式民主。在这方面民主具有更为广泛的内容 。选举式民主主要是为了产生地方组织或者说地方的接班人问题(或者权力继承问题 )。一旦在地方放开选举,就很难产生一个有效的政府。而参与式和协商式民主是为了改善现存地方政权。预算公开、公民社会建设等等都是地方民主的内容。这方面,地方民主可以大有作为。     同样,政治改革或者民主化也可以发生在处于国家与社会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各种国家政治体制层面。这方面,中国基本国家制度已经存在,改革的目标就 是要改进或者改善。现存制度主要包括人大、政协和司法。 人大和 政协是代表机构。“ 三个代表”理论提出后,人们开始重视人民代表的利益代表问题。这方面有所进步,主要是人大和政协代表的意见表达方面。但是制度和政策层面有很多问题仍有待于解决。例如,如何建立代表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如果代表和其所代表的人民 没有关系,那么代表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何改进代表的产生和代表办法?有人提出人大代表不能以个人身份代表人民的利益,那么人大作为整体又如何能代表人民的利 益呢?就代表方面,一些新的实践正在出现。积极的做法应当是考量如何改进这些实践,而不是简单否定这些实践。因为,否定是产生不了新制度的。      关于司法独立问题     这里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司法独立问题。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但也可以加以理性的讨论。司法不能独立就是司法政治化。这已经产生了无穷的问题。司法是任何社会基本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这个防线如果失守,那么基本社会正义就会 荡然无存。中国目前就面临这样的情况。掌权者可以通过权力,有钱者可以通过金 钱把司法程序“政治化”。     司法系统是中国社会最为腐败的部门之一。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主要也体现在司法方面。实际上,如果掌权者或者有钱者可以把司法政治化,人民或者被统治者也可以这样做。人民不相信司法、不服司法,往往通过其它政治化的方式来求助问题的解决,例如集会、游行、抗议、暴力等等。政府一旦面临这种情况,也就难以 用法律来解决问题。这样,你来我往,法律成为谁也不认同其权威的一纸空文和儿戏。     法律权威得不到确立,国家治理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怎么办?执政党可以控制立 法,但必须让司法相对独立。法律是政治力量意志的体现,这是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反映了法律的现实情况。就是说,政治力量必然把自己的政治意志体现在法律层面。但这可以通过控制立法来达到。如果执政党不满足于某一法律,那么就可以修改法律,甚至废除法律。当然,也可以就新的情况制定新的法律。但是一旦法律到位,那么政治就要休止,就必须让专业法律人员来司法。如果把这个过程也政治化了,执政党和人民之间就失去了宝贵的中间地带。司法相对独立是中国走向法治的第一步。而基本国家制度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法治。     法治、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中国的政治改革可以沿着这些已经出现的改革话 语前行。无论是自由派的幻想主义和左派的恐惧主义,都没有出路。今天,无论左派还是自由派,都可以动员到一定的力量来阻碍任何一项他们不认可的政治改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党的领导高层对政治改革不能达成共识,而屈从于空洞的争论,那么只能延误改革,造成不堪的后果。    个人博客      http://zyn.caogen.com/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