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办沼气 活经济——松滋市生态农业第一村经验谈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湖北松滋  生态效益农业  高效生态模式  松滋市  农村沼气  村党支部  村委会  庭院经济  生态农业模式 
描述:湖北松滋市宛市镇安桥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23户,2199人,耕地总面积265.7
在湄洲岛拜谒妈祖
作者: 彭惊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作品  文学  文学作品  诗歌 
描述:走过戈壁荒原,跨越水千山  是黄沙瀚海与碧波沧海的相遇  妈祖,您两鬓斑白的儿子来了  一声默默的呼唤,已是无言的倾诉
云南访问团参观老挝寮都公学,助推华教发展
作者: 李晓琳 谢小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学  汉语  华文教育  教学管理  高校 
描述:日前,应老挝工贸部部长南·维亚吉的邀请,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刘慧晏一行访问老挝并参观了老挝象寮都公学。
杨有志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又名友志,1942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集美水产专科学校工业捕鱼专业。197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福建省宁德地区水产局科长、副局长,霞浦、福鼎县委书记、宁德行署副专员,福建省水产厅副厅长、厅长、书记。在职期间,提出的培育福建省水产产业为跨世纪支柱产业,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采纳。以优化产业结构
全文:进程,特别在浅海、淡水大中型水面开展“两大战役”和开展“水产流通加工年活动”,取得显著效益。1996—1998年全省新增浅海养殖面积近30亩,产量60吨,新增淡水网箱2.5个。1998年渔民人均
张文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808~1885)清学者。字孟彪,又字啸山,别号天目山樵,南汇(属上海)人。诸生出身。曾入曾国藩幕,《清史稿》称其“嗜古博览,不求闻达”,精于校勘,所校《守山阁丛书》、《小卷楼丛书》,时称善本。著有《古今乐律考》、《舒艺室随笔》等。
全文:(1808~1885)清学者。字孟彪,又字啸山,别号天目山樵,南汇(属上海)人。诸生出身。曾入曾国藩幕,《清史稿》称其“嗜古博览,不求闻达”,精于校勘,所校《守山阁丛书》、《小卷楼丛书》,时称善本。著有《古今乐律考》、《舒艺室随笔》等。
张文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808—1885)字孟彪、啸山,别号天目山樵,清南汇(今上海市)人,清代学者,校勘家。清同治中入曾国藩幕。精于校勘,其所校《守山阁丛书》、《小卷楼丛书》,时称善本。其他著作还有《古今乐律考》、《舒艺室随笔》、《舒艺室书存》等多篇。
全文:(1808—1885)字孟彪、啸山,别号天目山樵,清南汇(今上海市)人,清代学者,校勘家。清同治中入曾国藩幕。精于校勘,其所校《守山阁丛书》、《小卷楼丛书》,时称善本。其他著作还有《古今乐律考》、《舒艺室随笔》、《舒艺室书存》等多篇。
张文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808—1885)清末南汇(今属上海市)人,字孟彪,又字啸山,别号天目山樵,诸生。同治中入曾国藩幕。精于校勘,所校《守山阁丛书》、《小卷楼丛书》,时称善本。有《古今乐律考》、《舒艺室随笔》、《舒艺室诗存》等。
全文:(1808—1885)清末南汇(今属上海市)人,字孟彪,又字啸山,别号天目山樵,诸生。同治中入曾国藩幕。精于校勘,所校《守山阁丛书》、《小卷楼丛书》,时称善本。有《古今乐律考》、《舒艺室随笔》、《舒艺室诗存》等。
王廷干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王廷干,字维桢,号岩潭。明嘉靖十年第五,次年成进士。官户部员外郎郎中,迁九江知府。后退归故里,闭门著述。善诗文。凡地方碑版志铭多出自其手。著有《岩居集玉》、《岩潭诗稿》。张化八年字英,进中乡试靖十一年
全文:王廷干,字维桢,号岩潭。明嘉靖十年第五,次年成进士。官户部员外郎郎中,迁九江知府。后退归故里,闭门著述。善诗文。凡地方碑版志铭多出自其手。著有《岩居集玉》、《岩潭诗稿》。张化八年字英,进中乡试靖十一年
荔浦芋喜获丰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产量  农业产业化  荔浦芋  规模化发展  种植面积  品种  基地建设  广西  槟榔芋  丰收 
描述:近日,广西荔浦县荔浦芋喜获丰收。荔浦芋又名槟榔芋,因荔浦县所种植的品种优良独特而得名,近年来,该县通过抓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使荔浦芋种植面积达5.5亩,预计年产量超10吨,产值8亿多元。
对《宋史·蔡襄传》中种蛎固桥说的一点质疑
作者: 郑金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者  历史  《宋史·蔡襄传》  中国 
描述:(一) 《宋史·蔡襄传》中有这样一句:“安渡,……襄立石为梁……种蛎于楚以为固,至今赖焉”①。由于宋史这样说,以后的许多书籍也都这样说,如《福建通志》:“安桥,皇祐五年僧宗已及郡人王实、卢锡倡为石桥,未就,会蔡襄守郡,踵而成之……
上页 1 2 3 ... 16 17 18 ... 46 47 4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