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黄寿祺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黄寿祺,文学评论家。字之六,号六庵,曾用笔名霞山。年日生。福建省霞浦县盐田镇上街人。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自幼在家乡私塾学习,受儒家思想影响,崇信孔孟之道。月年毕业于私立北平中国大学文科预科。年获得私立北平中国大学本科国学系文学士学位其后执教于福建霞浦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燕冀中学、私立北平
全文:黄寿祺,文学评论家。字之六,号六庵,曾用笔名霞山。年日生。福建省霞浦县盐田镇上街人。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自幼在家乡私塾学习,受儒家思想影响,崇信孔孟之道。月年毕业于私立北平中国大学文科预科。年获得私立北平中国大学本科国学系文学士学位其后执教于福建霞浦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燕冀中学、私立北平中国大学、私立北平华北国医学院、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国立海疆学校等,任过教导主任、文史地教员、讲师、教授(年)和国文科主任等职务。解放后,任福建师范学院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学术上受徽州学派影响较大,在文学上受桐城文派影响较大。认为文学言志、抒情、咏物、写景、记人、记事、均为明道济世;主张文附质,质待人,内容与形式并美。他的早期著作《与尚节之先生论易三书》年《北平晨报》,曾引起当时北平学术界老前辈的重视,并为苏联科学院院士舒茨基博士所著的中国古典哲学《变化的书》列为参考资料。年月曾参加教育部召开的师范院校《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大纲》讨论会。年发表了《漫谈如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福建师院学报》第年又在《福建师大学报》、厦门大学校刊及华东师大《语文函授教学通讯》上发表《漫谈中国古典文学的自学问题》。曾自编《群经要略》、《诗经选读》、《中国古代文学《历代散文选》、《唐宋诗选》等教材讲义。主编过《福建文学史》及《清诗选》。又曾为李贽《焚书》、《续焚书》注释总纂。期),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出版的主要论著有《闽东风俗记》年《中和报》)、《嵩云草堂易话》(年,北京《新光杂志》)、《水南读书记》(年,《南方日报》副刊《新畦》)等。解放后出版的主要论著有《漫谈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年,《闽江》,第期)、《试论杜甫绝句》年,《福建师院学报》,第期)、《周易名义考》年,《福建师大学报》,第期)、《六庵诗话》(年,《蒲公英》,第期)、《“观物取象”是艺术思维的滥觞》(与研究生张善文合作,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等。还有《六庵吟草》古今体诗千余首,散见于《北平晨报》、《民国日报》、《南方日报》、《文艺捃华》、《群众文艺》、《热风》等全国各地文艺刊物。$图片$
林正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
全文:

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兼笔耘,收获自可慰。呕心倾热血,立志育英才。近三十年来,他在教坛上执着地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他认为,语文的外延应当和生活相等,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就得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的教学方法自成特色,深受学生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他能以大语文观作为自己教学的导向,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在观察、调查、采访、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986年,他写出了教学论文《以新闻写作为突破口,把学生引向社会》,被《语文学习)录用发表,反响极大。1993年,他的《功夫在课外》的教学论文被《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选》评为优秀论文并选入该书。从93年到96年,他还写了《小言论的写作教学》、《以实写虚法试探》、《“引用”与“作文”》、《要选准选好作文角度》、《材料作文一我有话要说》、《一次实验作文的记录》、《作文题目一今年独好》等文章,先后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文苑报》、《温州教育》、《温州日报)等杂志、报刊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温州日报》、《温州晚报》、《侨乡报》、《温州电台、瓯海电台》优秀通讯员、记者和编辑。    由于他善于培养学生动脑、动笔的能力,又善于进行“下水”教学,二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学生写成并已发表的消息,通讯、小评论随笔、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就有一千多篇。    安贫乐教,育人为荣。他同他的学校和学生有着割不断的深厚感情。他的学校位于石垟山麓、“圆觉寺”旁,一九九六年三月,他在《温州日报》教育版上写了一篇题为《圆觉梦》的文章,叙述了他的教学生涯,阐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在文中所写的那几句话:                            晨钟催暮鼓                            圆觉三十秋                            学子勤教化                            四海皆良材。    邮编:325019电话:0577—6479874

周孝培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字震九,一八九三年生,本县斜滩镇人。先代家境小康,其父手寒落。童年曾在私塾读书,十二岁随父迁居福州,入闽县小学肄业,十五岁考入全闽高等学堂。在学时,老师教读《饮冰室文集》,讲解中外时事,知清廷腐败,外侮频仍,乃隐怀革命报国之志。辛亥福州光复后,他毅然投奔学生北伐军,出发往南京。公元一九一二年民国成
全文:字震九,一八九三年生,本县斜滩镇人。先代家境小康,其父手寒落。童年曾在私塾读书,十二岁随父迁居福州,入闽县小学肄业,十五岁考入全闽高等学堂。在学时,老师教读《饮冰室文集》,讲解中外时事,知清廷腐败
李庆安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  李庆安  李庆安(1959年1月17日-  ), 台湾 政治人物,出生于 台北市 ,原籍 湖北省 武汉市。 政治大学 新闻学系学士, 美国 马里兰大学传播硕士。前“行政院长” 李焕之女,台湾第一位被查出拥有 美国籍的立法委员,并遭注销当选资料,一审诈欺罪名成立。   李庆安是岛内
全文:  李庆安  李庆安(1959年1月17日-  ), 台湾 政治人物,出生于 台北市 ,原籍 湖北省 武汉市。 政治大学 新闻学系学士, 美国 马里兰大学传播硕士。前“行政院长” 李焕
马千里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马千里(1885——1930),名仁声,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南开中学、北洋大学毕业。曾在南开中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既是周恩来的老师,又是邓颖超的老师。邓颖超说:“马千里先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怀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心、救国
全文:马千里(1885——1930),名仁声,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南开中学、北洋大学毕业。曾在南开中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既是周恩来的老师,又是邓颖超的老师。邓颖超说:“马千里先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怀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心、救国之志。”1908年,马千里考入张伯苓创办的南开中学,毕业后被张伯苓挽留在校工作。1910年9月,时为学生的马千里,与张伯苓的小妹、普育女学教习张祝春举行新式婚礼,可谓开新风之先,天津《醒俗画报》曾予报道。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马千里得知北方革命军——滦州新军准备起义,当起义军到达天津时准备策应。马千里决意为建立民主国家尽绵薄之力,他劝说妻子:“清廷腐败,不推翻它国家将亡,若国家亡了,哪还有什么家?”马千里最终说服新婚妻子而离家,此次策应因滦州新军起义失败而未能实现。1915年,张伯苓代理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马千里也随同前往任教,任学校学监并执行校务。马千里是一位新潮、热情、亲和的教习,邓颖超曾这样回忆:“他(马千里)在南开中学任教的时候,对学生亲如手足,没有师生之分,凡南开中学学生所有的课外活动,如讲演会、各种运动会,出版杂志、报刊,以至话剧的演出,他都支持并积极参加,有时出现师生同台演出的往事美谈(注:指1911年马千里在南开表演新剧,粉墨登场扮演女角一事)。他到女师来任教时,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也非常真挚,平易近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6年,齐璧亭任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张伯苓卸职,马千里继续留在女师任学监并执行校务。他以校为家,做事全力以赴,任劳任怨。1916年,女师举行十周年校庆活动,马千里全面负责校庆筹备工作,有时连续几个星期都不能回家。一天,张祝春打电话告诉他,家中三个孩子都得了猩红热症。他回到家中,看到三个孩子的病都相当严重,他疼爱每一个孩子,又放不下学校的工作,只好安慰妻子来照顾孩子,又匆匆赶回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天津学界迅速掀起反帝、反卖国贼、要求收回国家主权的爱国运动。抱有爱国志向的马千里坚定地站在爱国学生一边,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运动中。由于他在爱国运动中的声誉和地位,积极促成了天津学生联合会、女界爱国同志会和爱国工商界及其他爱国团体的联合,成立了“天津各界联合会”,马千里亲自任副会长。他还担任“抵制日货委员会”的主席,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直隶军阀省长曹锐和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对学生爱国运动采取高压政策,先后封查了天津各界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在马千里和马骏正在开会的时候,警察厅将二马和各界联合会的成员20人逮捕。1920年初,为要求释放被捕人员和启封各界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及抗议日本人在福州打死我爱国学生,各界群众包围省署去请愿。学生联合会派出周恩来、郭隆真、于方舟、张若茗四位代表与当局交涉,也立即被捕。他们被关押8个月之久,在狱中进行了绝食等形式的斗争。“五四”运动后,马千里创办了《新民意报》,自任主编。该报追求爱国进步、支持女权运动,受到进步青年的欢迎。周恩来旅欧时,经常与马千里通信来往,马千里将周恩来写的《警厅拘留记》、《检厅日录》在《新民意报》上发表。周恩来还多次给国内的邓颖超寄信,也是托马千里转交邓颖超。1921年,马千里创办天津达仁女校,任校长。这是一所开明、民主的女校,教员可以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进步活动。当时,邓颖超也被聘在女校任教,再次与马千里合作共事。马千里积极支持天津女界的活动,帮助邓颖超等人组织女星社,协助刘清扬等女界人士创办了全国唯一专门讨论妇女问题的日报——《妇女日报》。1927年北伐战争之后,马千里任河北省立一中校长,一如既往地热心于爱国教育事业,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
林振翰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    林振翰           林振翰(1884年5月-1932年3月),盐政专家、翻译家。字永修,号蔚文,蕉城籍人。1911年翻译出版了 波兰籍 犹太人 柴门霍夫博士的著作《世界语》,是我国第一个将世界语引进国内的学者。   林振翰同时还是我国近代著名盐务专家,著有《
全文:    林振翰           林振翰(1884年5月-1932年3月),盐政专家、翻译家。字永修,号蔚文,蕉城籍人。1911年翻译出版了 波兰籍 犹太人 柴门霍夫博士的著作《世界语》,是我国第一个将世界语引进国内的学者。   林振翰同时还是我国近代著名盐务专家,著有《川盐纪要》、《浙盐纪要》、《淮盐纪要》、《中国盐政纪要》以及《闽盐纪要·沿革篇》、《精盐调查录》等。             生平简介     清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生于宁德蕉城一个封建地主兼小官吏的家庭。他的父亲林廷伸,号理斋,清末 举人,曾任福建罗源县教谕。林理斋是维新派首领 康有为的好友。康曾书“天下为公”条幅以赠。后因时政日非,理斋弃官归里,谋实业救国,创碧山小学以培育人才,在漳湾沿海一带垦农田三千余亩以济农,兴办茶叶精制厂以挽回利权。他所创办的“一团春” 茉莉花茶,曾获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盾奖。林理斋认为:“科举功名乃无用之事,学习西洋科学,振兴实业才能救国图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林理斋送其十三岁的儿子林振翰到福州 美国教会办的格致书院学外文。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振翰十八岁,应试补弟子员,就读于鳌峰、致用书院;以优异成绩被选送北京清“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深造。他的治学态度是:必求甚解,学以致用。这时,他利用课余时间,研读波兰柴门霍夫的《世界语》,并翻译成汉语,写成《汉译世界语》一书。此书在宣统三年(1911年)经 英国乌克那博士校订后正式出版。初版一发行,即销售一空,之后又再版发行,他是第一个把世界语介绍给中国人民的翻译家。后又撰《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未刊)。他期望有一天世界各国只需用一种同一的文字,以便于世界各民族科学文化之交流。此时林振翰年方而立,但已崭露头角了。    宣统三年(1911年), 武昌起义爆发后, 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林振翰放弃学部考试例得举人的机会毅然返闽任《群报》主笔,极力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    民国元年(1912年), 福建省临时议会成立,林振翰初选时当选为议员,他目击贿选争竟者的丑行,遂愤而离去。     民国三年(1914年),应时任四川盐务稽核所经理的同学刘谦安之荐,赴蜀任该所一等课员。任上,他看到当时洋人会办控制中国盐政,盐税收入源源流入五国银行团金库,忧愤交加,自此弹精竭虑地钻研盐政一年多后,便写就《川盐纪要》一书,开中国盐政专著之先河。     民国八年(1919年),升任川南盐务稽核分所代经理。     民国十年(1921年),擢升代四川盐政使。此后,每移官一省,即留心考察该省之盐政。     民国十一年(1922年),调任 宁波盐务稽核支所助理,躬往实地调查后写成《浙盐纪要》。     民国十五年(1926年),调往十二圩盐务稽核支所,代理扬州、松江分所经理,又撰就《淮盐纪要》。     民国十八年(1929年),他在积十多年钻研之功和经历一番思索之后,于四川自流井任内写下《以价廉物美之宗旨达福国利民之目的,为治盐唯一政策议》一文。文章鞭辟入里地指出"划地行盐,专商垄断,税则繁重,吏道太杂",乃盐政弊病之根源。同时又阐明改革盐政的根本措施,在于打破产销引界,取消专商垄断,撤除关卡,产区就场征税,一次纳税之后,听凭远销,自由竞争,以繁荣盐业生产。此"以治本为重"的改革之议在当时财政界产生颇大影响,但却触及垄断盐商、贪官污吏、封建军阀的利益,因而横遭诽谤,林振翰被迫辞职离蜀,改任南京盐务总所秘书。蜀民为之镌"福国利民"去思碑,立于自贡山麓,以志思念。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民党政府以"国用匮乏"议加盐税,每百斤征五元,议将垂决。林振翰力争,以为重税则民不堪命,而且私盐会愈多,是求税收增加却得其反,儿经申辩,盐税才减为三元,民困始得少苏。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林振翰调任福建省盐务稽核所经理。他对家乡盐务倍加关心。为整顿闽盐,在职甫月余,躬往 厦门和闽江下游各盐场,归而规划兴革措施,撰就《闽盐纪要·沿革篇》。是年三月二十五日,正当他欲施展兴革抱负之际,却因用脑过度暴卒于 福州市仓前山太古坪,年仅四十九岁。他的死,引起许多社会有识人士的惊愕和哀叹。     在南京和福州分别开了追悼大会,数十百幅挽联词中,如“鹾政陨坠”、“国丧良材”等,深寄着惋惜之情。   林振翰殁后,灵柩归葬故里,墓在宁德县城北门外坑里村后的山头上,墓碑书:“四川盐运使林君蔚文墓”。前侧建有石顶石柱的“先芬亭”,亭内立大碑镌陈衍先生(《福建通志》作者)撰写的墓表。亭前石柱对联为:   生而为英,已矣一杯土!   死且不朽,卓哉千古名。 主要成就 两年磨砺 铸就《汉译世界语》   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在华沙发表了题为《第一书》的人类共同语方案,大约在1905-1907年,从 俄国、 日本和英法几个 不同渠道传入中国(当时比较流行的译法有“万国新语”、“爱世语”、“爱斯不难读”、“伊士卑兰语”等等,称为“世界语”则是从日文再译的), 上海、 广州、 南京等地陆续有人开班授习。不少同盟会员和留学日、欧的热血青年都大力支持,帮助推广。   在校期间,林振翰有幸接触到了世界语,对这种全新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他英语很好,很快掌握了这种语言。于是他用两年的时间,将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的世界语《第一书》译成汉语,取名为《汉译世界语》,经英国学者乌克那博士审校后,于1911年正式出版。礼部郎中寿林栋曾为之作序,指出“学者能先熟是书”,不惟“习各国文学较易”,且可把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汉译世界语》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规范的汉译世界语教科书,初版发行很快就销售一空;因供不应求,曾一版再版。后来,林振翰又编写《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为世界语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值世界语问世100周年,我国邮电部为此发行了纪念邮票,宁德集邮公司同时发行了纪念封。林振翰《汉译世界语》对于已经能够掌握一门外语的人来说,不失为可走捷径的理想教材,编译者在“例言”中强调世界语乃一字母一音,无变音省音之苦,16条文法简明扼要,易记易学。我国对外宣传部门曾于1963年7月召开“全国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时任外交部部长的 陈毅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一个人,只要汉语好,能掌握一门外语,又精通世界语,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宝贝。”他鼓励多培养这样的宝贝。 潜心盐政 出版多部专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林振翰放弃学部考试例得举人的机会毅然返闽任《群报》主笔,极力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   民国元年冬,众议员选举,初选当选,林目睹贿选争竞的“运动者”的丑行,发誓终身不做议员。后应任四川盐务稽核所经理的同学刘谦安之荐,赴川任一等课员。从此,他开始毕生研究中国之盐政。   1913年,窃国大盗袁世凯,指令财政总长周学熙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二千五百万英镑(约合二亿八千万银元)的借款合同,即所谓“善后五厘金币借款”。此项借款以中国之盐税收入作为担保。林振翰在稽核所任内,目睹中国盐政积弊殊深,财政大权操于外人之手,洋人会办飞扬跋扈,作威作福,深感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十分痛心。   为此,林振翰潜心盐政研究。他在四川任内,以调查川盐为己任。不到二年,即写成《川盐纪要》一书,创中国盐政专著之始。此后,每移官一省,随即专心该省之盐务。在 宁波任内,写成《浙盐纪要》,在 扬州任内,写成《淮盐纪要》。回闽仅一月,即写成《闽盐纪要·沿革篇》。在我国近代盐政史上,与 左习勤齐名,被誉为盐政两大专家。左为“历史派”,林为“统计派”。   同时,他毕一生精力于盐政之改革,考历代各家学说之利弊,参世界各国经济之得失,积以自己近二十年的调查研究,于1929年四川自流井任内撰就《以价廉物美之宗旨达福国利民之目的,为治盐唯一政策议》一文。他在这篇论著中,尖锐地指出清末民初实行“划地行盐,专商垄断,税则繁重,吏道太杂”乃一切弊病之根源。同时又阐明改革盐政的根本措施,在于打破产销引界,取消专商垄断,撤除关卡,产区就场征税,一次纳税之后,听凭远销,自由竞争,以繁荣盐业生产。此“以治本为重”的改革之议在当时财政界产生颇大影响,但却触及垄断盐商、贪官污吏、封建军阀的利益,因而横遭诽谤,林振翰被迫辞职离蜀,改任南京盐务总所秘书。蜀民为之镌“福国利民”去思碑,立于自贡山麓,以志思念。   1932年,林振翰调任福建省盐务稽核所经理。他对家乡盐务倍加关心。为整顿闽盐,在职甫月余,躬往厦门和闽江下游各盐场,归而规划兴革措施,撰就《闽盐纪要·沿革篇》。正当他欲施展抱负之际,不幸于是年三月二十五日患脑溢血卒于福州仓前山太古坪邸居。他的死,引起许多社会有识人士的惊愕和哀叹。在南京和福州分别开了追悼大会,数十百幅挽联词中,如“鹾政陨坠”、“国丧良材”等,深寄着惋惜之情。   林振翰一生勤于著述,刊行问世之作有《汉译世界语》、《英文正字》、《中国盐政史》、《盐政辞典》、《川盐纪要》、《淮盐纪要》、《浙盐纪要》、《精盐调查录》等数百万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他以其怀有强烈改革愿望的爱国者的贡献,受到人们的崇敬。他所热衷的世界语事业,仍以其勃郁的生命力为国内外许多继起的学者所拓展着。林振翰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人物。
潘步云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1928年5月出生,浙江杭州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曾任上海宝钢工程十三冶指挥部主任工程师、南区总指挥、浙江中天建设工程集团公司上海公司总工程师、浙江省东阳市巍屏建筑公司(沪)总工程师。主要成就: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土建专业施工与研究工作,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方案、混凝
全文:

男,1928年5月出生,浙江杭州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曾任上海宝钢工程十三冶指挥部主任工程师、南区总指挥、浙江中天建设工程集团公司上海公司总工程师、浙江省东阳市巍屏建筑公司(沪)总工程师。主要成就: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土建专业施工与研究工作,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方案、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操作方法、钢渣的理论性能与用作建筑材料的施工技术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1959年在冶金工业部介绍了太钢高炉基础高速施工经验;1984年在冶金工业部学术交流大会上介绍了流动性混凝土的研究成果;发表的混凝土坍落度变化公式填补了国内外一项空白;发表的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更接近实际;对钢渣的性能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后,首次在国内成功地应用于宝钢成品码头办公楼、成品仓库等地基工程上,变废害为工程用料。发表论文《混凝土坍落度变化与计算方法》、《混凝土侧压力计算方法》、《泵送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钢渣地基的研究与应用》、《三铰钢格构式门式刚架设计与应用》、《宝钢烧结厂200米钢烟囱内衬混凝土喷涂施工》、《钢渣地基施工》、《泵送混凝土施工的几点体会》、《爱护大自然》等10多篇。其中,《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变化与计算方法》一文选入《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文献》,获“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国际金奖”;在国际优秀作品(论文)评选中获“国际优秀论文奖”;载入《建国五十五周年优秀论文获奖文库》,获特等奖;载入《新时期优秀领导人才获奖文库》,获特等奖;在“首届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成果奖”中获壹等奖;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征文中获壹等奖;在“全国理论创新优秀成果”中获壹等奖;载入《中国改革发展理论文集》,获壹等奖;选入《中国专家学术成果通鉴》,评为“中国科学发展优秀学术成果”壹等奖;编入《共和国建设者》(论文成果选编),获壹等奖;选入《现代化前沿理论科研成果精粹》,获壹等奖。《钢渣地基的研究与应用》一文编入《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文献》,获“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国际金奖”;获首届“国际优秀创新学术成果”金奖;载入《新时期优秀领导人才获奖文库》,获特等奖;选入《现代化前沿理论科研成果精粹》,获壹等奖。《爱护大自然》一文在“国际优秀作品(论文)”中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在2003-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科研、学术成果调查中获优秀科研学术成果特等奖;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获优秀理论成果特等奖;载入《中华功勋人物论坛文库》,获壹等奖;编入《中国国情报告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创新思想文库》,获壹等奖;载入《中国新思想新学术获奖成果精粹》,获“中国新思想新学术成果”壹等奖;选入《中国经济发展文库》,获“中国经济发展优秀学术成果”壹等奖;载入《现代化前沿理论科研成果精粹》,获壹等奖;编入《中华百业新闻人物战略文库》,获壹等奖。1987年主编《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一书,获科技进步奖。1995年获美国世界名人中心(IEPC)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个人传略被载入:《世界名人录》(美国)、《世界名人录》(中国)、《世界人物辞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华人文化名人》、《世界优秀华人大辞典》、《世界华人突出贡献专家名典》、《中国记录年鉴·中华人物卷》、《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创新大典》、《中国人才库》、《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百科专家学者经典》、《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名人大典》、《中国改革撷英》、《中国改革新闻人物大典》、《中国党政经济文献》、《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科技专家名录》、《中华名人大典》、《中华名流世家》、《中华百业新闻人物》、《中华功勋人物大典》、《中华传世通鉴》、《中华热土》、《中华之光》、《中流砥柱》、《民族之光》、《神州人物》、《盛世中华》、《大地之子》、《人民公仆》、《时代先锋》、《二十一世纪杰出专家》、《二十一世纪中国百科知名专家》、《实现三个代表的楷模》、《全国学习与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三个代表实践者》、《党魂·践行三个代表的共产党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事迹报告》、《三个代表在基层》、《新世纪优秀专家大辞典》、《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新时期优秀领导人才大典》、《新时代先锋》、《时代楷模·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时代潮头—开拓者》、《辉煌历程—新世纪的开拓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拓者》、《中国国情报告·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国前沿报告·当代杰出人才精选》、《腾飞中国人》、《当代中国人》、《当代中国人力资源宝库》、《当代杰出管理专家人才名典》、《当代中华优秀儿女》、《当代创业之星》、《当代中华英才大典》、《建国五十五周年优秀成就博览》、《建党八十五周年经典记录》、《共和国建设者》、《共和国改革精英》、《共和国创新专家名典》、《共和国的辉煌·中华骄子卷》、《共和国的脊梁·名人风采卷》、《神州强国人才大辞典》、《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感动中国—时代杰出新闻人物》、《感动中国—华夏风云人物录》、《华夏英杰迎奥宣言》、《华夏杰出专家名典》、《华夏名人风采》、《华夏英杰》、《群英耀中华》、《爱国功臣大典》等辞书。

王兴邦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他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一般干部、科级、县级和地(厅)级职务,现已离休。他自幼聪颖好学,在学校是高才生,还爱好书法,且有过人之处。在任职的40多年间,共书三亿多字,造诣较深,小有名气。近年,他不拘一格,积极探索,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洒脱奔放,别具风格,
全文:

男,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他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一般干部、科级、县级和地(厅)级职务,现已离休。他自幼聪颖好学,在学校是高才生,还爱好书法,且有过人之处。在任职的40多年间,共书三亿多字,造诣较深,小有名气。近年,他不拘一格,积极探索,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洒脱奔放,别具风格,笔锋雄峻,犹如铁枝梅花。他的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功力深厚,艺术水平超群,笔墨技法意境都很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高的收藏价值。在国内外书法展赛中,获奖数十次,还获国际书法特等金奖和金、银、铜奖十多次。也应邀出访了美、日、法等十多个国家。并在北京、香港等十多个大城市展出,受到各界的好评。同时在人民画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周刊》、文艺报、经济日报、国际商报、世界知识画报、《中华名流》、《瞭望》周刊等十家报刊杂志上登载。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商务部、人事部、中国文联等数十个单位还收入他们的互联网络。并以嘉宾应邀出席了国内外一些社团举办的多次大型书画笔会和重要节日的庆典活动。其作品和简历特邀入编《中国书法古今名家选集》、《中国杰出书画名家大师精品集》、《中国当代艺术最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50例鉴赏宝典》、《共和国名人大典》、《国际著名书画家百杰》、《世界书画名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百多部大型典集。他还是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国际美联硬书委员、国际美联中国中南执委会高级学术委员兼常务理事、国际书画名家、世界杰出华人书画艺术名家、世界艺术名人和德艺双馨艺术名家、世界华人风云人物和荣誉博士、世界文艺研究员和特级书画师、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名誉会长、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和特殊贡献金色勋章、世界书画名人认定委员会高级专家和名誉总裁、世界华人科教文成果博览会评委、世界华人远程学院教授和研究员、国际羲之书画院名誉院长和终身荣誉教授、中华文艺研究中心名人名作评审委员会高级评审员和名誉总裁、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收藏研究院理事、中国艺术网理事会荣誉副理事长、中国书画名家大师、中国艺术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名家、中国最具有收藏价值艺术作品的书法名家、翰墨中国艺术名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名家、中国跨世纪功勋艺术名家、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国学杰出艺术家、国际中华优秀作家、世界汉诗协会国际代表大会主席团委员和世界汉诗艺术家荣誉勋章、中国评论月刊杂志社特邀评论员、“名星杯”全国诗书画影大奖赛评委、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吉林等九省市区的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常务理事、首席教授、高级艺术顾问等百多个荣誉和艺术职称、职务。近年,他还敬录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诗词和格言等30多万字(加上已给34个省市区社会团体和华国锋、汪东兴、宋平、费孝通、程思远、毛新宇等个人书赠的作品共40多万字),先后在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李大钊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二七”工人大罢工纪念馆、农民革命运动纪念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瑞金革命纪念馆、红军长征路上的20多个纪念馆、天津和江苏周恩来纪念馆、朱德故居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八位元帅纪念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张思德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20多个省市区的烈陵园和纪念馆、大庆油田纪念馆、大寨展览馆、雷锋纪念馆、“两弹一星”基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报社、北京大学、全国人大迎香港回归、西安等六个碑林、甘肃省党史研究室、博物馆和档案馆等100多个馆内收藏。他的书法作品还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展出和收藏,其简历作品已收入国际互联网络和文化部的中国国际艺术品网上市场展览,并在180多个国家交流。国内外市场价格和国际美联等润格都是每平方市尺人民币5千元(600美元),所得收入他都用于扶贫、捐资办学和救助失学的儿童。

陈心陶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4年5月4日出生于福建古田。192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学系。1925—1928年任广州岭南大学助教、讲师。1928—192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9—193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比较病理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1—1938年任广州岭南大学生物系主
全文:志》主编。1977年10月29日逝世于广州。主要论著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