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周时源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周时源,(1914—1974)安徽金寨人。又名周仕元。1930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六霍起义。在红一、红四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等职。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二十五军七十三师连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人川。1933年初
全文:周时源,(1914—1974)安徽金寨人。又名周仕元。1930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六霍起义。在红一、红四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等职。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二十五军七十三师连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人川。1933年初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连长。7月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二师二七四团营长。不久任团长。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攻”作战。在青龙关战斗中,指挥一个营突破敌军阵地,荣获红四方面军“夜袭常胜军”奖旗。1934年冬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团长。1935年5月率部参加长征。同年10月奉命率部南下川康边作战。1936年4月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同年秋率部随方面军北上到达甘肃会师。1937年人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调到新四军工作,任新四军六支队副参谋长兼三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吉林省乾安县县长、辽西军区保安一旅团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华南军区西江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福安军分区司令员、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4年病逝。
陈修茂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月至1972年9月任福建省古田县文艺宣传队干事。1972年9月至1975年8月在厦门大学中文系学习。1
全文:(1951.7~)男,1951年7月出生福建省福清县。1970年2月参加工作。197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普文化程度。1970年2月至1970年6月为福建省古田县大桥公社插队知青。1970年6月至1972年9月任福建省古田县文艺宣传队干事。1972年9月至1975年8月在厦门大学中文系学习。1975年8月至1981年2月任福建省古田县委宣传部干事。1981年2月至1983年8月任福建省古田县团县委书记。1983年8月至1984年10月任福建省宁德地区团地委书记。1984年10月至1987年6月任福建宁德县委副书记。1987年6月至1990年8月任福建省宁德县(市)委书记。1990年8月至1990年10月任福建省宁德地委委员、纪委书记。1990年10月至1994年9月任福建省宁德地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纪委委员。1992年3月至1992年7月参加中央党校进修二班第18期学习。1994年9月至1995年10月任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1995年10月至2001年7月任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99年3月至1999年6月在福建省委党校第29期厅级班学习。2001年7月任福建省纪委副书记、厦门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8年2月起任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02年12月当选厦门市政协主席。
杨国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政工师。男,1954年出生,河北昌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现任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主要贡献:工作期间,注意总结和宣传耀华集团公司的民主管理工作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所撰写的信息、文章曾在《秦皇岛工运》、《秦工动态》、《河北工运》、《中国建材》和《中国工运理论文库》等刊物
全文:政工师。男,1954年出生,河北昌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现任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主要贡献:工作期间,注意总结和宣传耀华集团公司的民主管理工作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所撰写的信息、文章曾在《秦皇岛工运》、《秦工动态》、《河北工运》、《中国建材》和《中国工运理论文库》等刊物上发表,所撰写的经验交流材料曾在河北省总工会和市总工会的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几年来,负责起草了《中国耀华集团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实施细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办理规定》、《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关于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工作的实施办法》和《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暂行规定》等重要的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并参与定稿,为促进耀华公司民主管理工作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负责起草了《中国耀华玻璃集团职工持股会章程》、《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集体合同书》,并参与定稿,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了大量工作。被河北省总工会、河北省劳动厅分别授予“河北省优秀民主管理干部”称号和“河北省集体合同建制工作优秀个人”称号。在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中,注意按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办事,有效地处理各种劳动争议案件,为企业职工队伍稳定做了不少的工作。个人曾被省总工会评为“河北省工会法律工作先进个人”。所负责的民主管理工作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曾分别被河北省六部委评为“加强民主管理、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先进单位”和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先进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马立峰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9—1935) 原名泽祥。福建省福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福安县委委员,福州理工学校党支部书记,福州南区区委书记,福安县委书记,福安中心县委书记,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支队政治委员。1933年初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年底获释。后任闽东苏维埃政府的筹备处主任,负责苏维埃政
全文: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第三团留在闽东坚持斗争。1935年不幸被叛徒杀害。马林(Hendricus Sneev1iet 1883—1942)原名享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荷兰人。早年在荷京大学读书,参加
刘国兴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刘国兴,出生于武夷山市星村乡曹墩村。少年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共青团。历任共青团星村乡支部书记,共青团建阳县委委员、县儿童局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等职。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闽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1937年转为中共党员。抗
全文:刘国兴,出生于武夷山市星村乡曹墩村。少年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共青团。历任共青团星村乡支部书记,共青团建阳县委委员、县儿童局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等职。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闽浙赣边区三年游击战争,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1937年转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新四军军法处科员,第三支队侦察队政治指导员,第五营特派员,第七师第五十七团政治处组织股长、代理主任,营政治教导员,皖南支队独立团政委。在皖南事变中带领部队浴血奋战,坚守阵地九昼夜,掩护领导机关撤退。突围后,坚持在皖南山区打游击一个多月,历尽艰险,重返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干部团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一师政治部组织科长,第六十三团副政委,华东随军南下服务团第三大队政委。参加过莱芜、济南、淮海、渡江及解放上海等战役。进军福建后,参与创办福建人民革命大学,任革大二部主任。历任福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福安军分区副政委,晋江军分区副政委、中共晋江地委常委,福州军区军事检察长,福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干部。195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周孝培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字震九,一八九三年生,本县斜滩镇人。先代家境小康,至其父手寒落。童年曾在私塾读书,十二岁随父迁居福州,入闽县小学肄业,十五岁考入全闽高等学堂。在学时,老师教读《饮冰室文集》,讲解中外时事,知清廷腐败,外侮频仍,乃隐怀革命报国之志。辛亥福州光复后,他毅然投奔学生北伐军,出发往南京。公元一九一二年民国成
全文:字震九,一八九三年生,本县斜滩镇人。先代家境小康,至其父手寒落。童年曾在私塾读书,十二岁随父迁居福州,入闽县小学肄业,十五岁考入全闽高等学堂。在学时,老师教读《饮冰室文集》,讲解中外时事,知清廷腐败,外侮频仍,乃隐怀革命报国之志。辛亥福州光复后,他毅然投奔学生北伐军,出发往南京。公元一九一二年民国成立,改编为入伍生团,受训半年回闽。为期深造,他转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毕业。因其素志热爱边疆工作,故习骑兵,一九一九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七期骑科,派北京边防军第一师充骑兵团第四连排长。在服务期间考入日本陆军骑兵学校学习,一九二二年毕业。回国后,历任东北军张学良部骑兵第十四团连长、团副,第三混成旅参谋。一九二七年夏南返,任福建省防军教导团营长兼副团长,该团扩编为旅时,任团长兼副旅长,并代理旅长。一九三五年调任驻日大使馆陆军武官,至一九三七年抗战开始后回国。抗战八年间,他始终在重庆军训部任骑兵副监并代兵监之职。一九四六年夏由重庆回南京,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成立,军训部撤销,同年八月他被列为退役。 建国前夕,周孝培因失业,移家返榕。由刘通先生介绍参加“民联”(后改称“民革”)。解放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次,他读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后,畅谈学习心得:“这篇文章所列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真是一针见血,写得既深刻又生动”,并说:“反对自由主义,就是要克服自私自利思想,作一个忠诚、坦白、正直的革命战士”。一九五二年春,值“三反”运动高潮,他在“民革”中表现积极,曾多次到寿宁会馆宣传党的政策,发动同乡旅众认清形势,参加斗争。 周孝培秉性耿直,清廉自矢,从来不徇私情,反对以权谋私。他服务旧社会数十年,戎马天涯,军衔少将(并代理中将),但平日“晓然于义利之分,而严辨于几微之间”,不妄取分外一文,纯靠薪金收入,俭约维持生活。抗战时回乡,寄存族兄周克赉家皮箱两只,临行时,再三叮咛说:“此乃我一生血汗积蓄,请慎代保存”。解放后,族兄家担忧其箱内是否私存违法财物,乃私自开箱检查,原来箱内只有呢衣、西装及学习、服务的证件,这就是所谓“一生血汗”的积累。直到晚年,他依然两袖清风。借居榕城内兄的房屋,夫妇均赖儿子赡养以终。他对待家族亲人极端严肃,反对“裙风”。在旧社会,他虽有较高地位,但从来不愿为宗亲谋求一官半职。平日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如在教导团任职时,一次,在其部队工作的胞弟,因出差远途,缺乏盘川,犯私窃旅客钱财的错误,事发,他铁面无私,毫不庇袒,责以军棍,并禁闭三个月后撤职。后在军训部任职时,祖籍寿宁平溪村一位同宗,在闽北经商,与该地人发生争端,竟写信要求孝培函托当地政府予以撑腰和保护。他接信后,写了一封复信教育他,大意是:出门在外经商,应与群众和睦相处,如果真受欺负,可返梓地谋生,不宜在外闹事。对于子弟,周孝培主张:“务必重视知识,学点技术,自食其力,免于求人,无灾无难,过此一生”。他的三个孩子分别安排学工、学医,解放后成为技术骨干,为祖国、为人民作了有益的贡献。他曾自认:“因受中国哲学思想影响,夙抱济人利物之志”,坚守“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修身原则,因而他同情劳动人民,每遇雇乘车、轿或挑工,除给约定工钱之外,到达后还多给值一二成,以酬其劳。当年往返连江、罗源之间的劳工,受其惠者,无不交口称赞。 旧时代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派系纷争。周孝培秉性硁执,嫉恶如仇,不愿同流合污,也不肯溜须拍马,讨好官僚。最初他在国民党统治下工作十年,并未加入国民党。一九三八年由武汉撤退桂林,始集体加入国民党。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在南京登报通知重新登记党员,不登记者即取消党籍,他不登记,遂脱党。由于他不参加反动派系,落落寡交,因而横遭排斥,终成旧时代的牺牲者。 周孝培于一九七八年一月在福州病逝,终年八十六岁。
周时源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14-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红四方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副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辽西军区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抚州军
全文:(1914-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红四方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副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辽西军区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副军长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周士第(1900-1979)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广东省琼海县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国民革命军营长、团参谋长、代团长、团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二十五师师长。1934年到达中央苏区后,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军委干部团上干队科长、队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参谋长兼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长,晋绥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长期坚持华北抗战。1942年5月,在山西兴县田家会战斗中,领导晋西北军民,以少数兵力袭扰疲惫日伪军,集中主力相机歼灭日伪军的手段,歼敌500余人。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协助晋绥军区领导人,坚决贯彻党中央“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消灭了大量敌人,拔除了大批据点,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兼晋绥军政千部学校副校长,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一系列战役,屡立战功。1949年4月,参与指挥太原战役,采取勇猛穿插、分割包围、各个歼敌的战法,攻克太原,歼敌12.4万余人,使山西全境获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6月30日病逝,终年79岁。著有《周士第回忆录》。
林正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
全文:

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兼笔耘,收获自可慰。呕心倾热血,立志育英才。近三十年来,他在教坛上执着地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他认为,语文的外延应当和生活相等,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就得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的教学方法自成特色,深受学生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他能以大语文观作为自己教学的导向,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在观察、调查、采访、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986年,他写出了教学论文《以新闻写作为突破口,把学生引向社会》,被《语文学习)录用发表,反响极大。1993年,他的《功夫在课外》的教学论文被《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选》评为优秀论文并选入该书。从93年到96年,他还写了《小言论的写作教学》、《以实写虚法试探》、《“引用”与“作文”》、《要选准选好作文角度》、《材料作文一我有话要说》、《一次实验作文的记录》、《作文题目一今年独好》等文章,先后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文苑报》、《温州教育》、《温州日报)等杂志、报刊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温州日报》、《温州晚报》、《侨乡报》、《温州电台、瓯海电台》优秀通讯员、记者和编辑。    由于他善于培养学生动脑、动笔的能力,又善于进行“下水”教学,二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学生写成并已发表的消息,通讯、小评论随笔、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就有一千多篇。    安贫乐教,育人为荣。他同他的学校和学生有着割不断的深厚感情。他的学校位于石垟山麓、“圆觉寺”旁,一九九六年三月,他在《温州日报》教育版上写了一篇题为《圆觉梦》的文章,叙述了他的教学生涯,阐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在文中所写的那几句话:                            晨钟催暮鼓                            圆觉三十秋                            学子勤教化                            四海皆良材。    邮编:325019电话:0577—647987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