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略论郑洛地区仰韶文化成人瓮棺二次葬
作者: 丁兰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伊川缸  成人瓮棺葬  河南  仰韶文化 
描述:成人瓮棺二次葬是郑洛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重要特征之一,葬具形式主要是伊川缸。瓮棺作为史前时代最早采用的葬具形式,则是在二次葬普遍流行的基础上,对特定人物实施厚葬的具体反映。而这一葬俗是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半坡类型中最早萌发,并可能在其东渐过程中逐渐得以充分发展。
清宫后妃的头花
作者: 付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造花  江苏扬州  满族妇女  装饰  造型  清宫  唐宋时期  制作  通草  后妃 
描述:我国现有的关于人造花最早的文字资料是《建康实录》该书记载: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这也是头花用于装饰最早的记录。明王三聘辑录的《古今事物》说:人造花起源于晋,晋人开始出现"以剪花为业"者,他们染绢为芙蓉,捻蜡为菱藕。唐宋时期,民簪插人造花较为普遍,尤其是宋代,从
浅谈中国提线木偶剧的演变与发展
作者: 陈墨白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剧形式  木偶  中国古代  戏剧艺术  沿海地区  表演功能  新发现  演变与发展  造型艺术  历史悠久 
描述:剧古名称悬丝的傀儡,福建人称它嘉礼戏。我国最早具有表演功能的戏剧就是木偶,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在中华大地尤其是沿海地区有着深远的
甲骨文中的自然崇拜与上古神话
作者: 聂广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自然崇拜  甲骨文 
描述: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记载了上古祖先在强大自然前的崇拜。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上古祖先心中对那种客观不存在的力量的幻想,这就是我们后代所谓的"神"。这些自然崇拜的过程也成为中国神话传说的源头。
黄土地孕育出的原生态艺术:“合阳线戏”
作者: 郭惠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合阳  提线木偶  线戏 
描述:合阳线戏为我国木偶戏中历史最早的,是中国北方提线木偶的仅存剧种。合阳线戏的渊源十分久远。起于汉而兴于唐,历经汉、魏、北齐、隋、唐、元、明、清各朝,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新的艺术形式的挑战和地方经济的贫困,合阳提线木偶戏的生存环境十分艰难。
名食长廊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粤沿海  搔扰  倭寇  烧麦  戚继光  结明  传统名  军粮  梨膏  味道 
描述:光饼是福建传统名点,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此饼最早是戚继光抗倭大军的军粮,后流传民间,故称“光饼”.明嘉靖年间,日本的武士、浪人勾结明奸商搔扰我闽粤沿海,烧杀掠夺,十分猖獗.戚继光率兵入闽,取得了三大战役的
浙闽之间有个罕见的“廊桥王国”
作者: 鲁晓敏 付大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廊桥  福建省  史料记载  浙江省  浙西南 
描述:说起“廊桥之乡”,人们多会想到浙江省的泰顺,福建省的寿宁、屏南。但很少有人知道,浙西南一隅的庆元,是中国廊桥数量最多,且拥有最古老木拱廊桥的县份:史料记载最早的木拱廊桥、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
洛阳桥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洛阳桥  蔡襄  原名  安桥  知州  泉州  修造  江口  造桥技术  北宋 
描述: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祜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桥长834米,宽7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
壮族地区的二次葬式
作者: 黄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二次葬  丧葬制度  壮族 
描述:二次葬是一种古老的葬式,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仍在壮族及其周边民众中流行。本文运用考古学及民族学资料,从地理、政治、民俗等方面对二次葬及其在壮族地区留存原因进行梳理。
十三年祭
作者: 曹多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十三年祭》  小说 
描述:罗丽对汪青最早有印象是三岁。在罗丽三岁记忆中,汪青身穿一套藏青色西装,余敏身穿一件桃红色长裙,两人并排站在职工礼堂的舞台上,面对两只落地的固定话筒不断地说话,像是一对正在结婚的新娘新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