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大山里飞出迷人的歌--试论《妈妈的女儿》中的三美
作者: 萧宁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哭嫁歌  含蓄美  悲情美  风情美 
描述:"哭嫁歌"--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广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在我国民间文坛上独具特色;诗中所展示的"三美"--风情美、含蓄美、悲情美,尤其令人叫绝.
金钱松优树选择标准与方法探讨
作者: 施炳炎 严晓芬 傅宏元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标准  优树选择  金钱松 
描述:在调查分析金钱松遗传资源状况及生长发育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树种天然林与人工林选优的标准与方法,并对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僰人文化与川南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发展
作者: 艾南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悬棺  僰人文化  喀斯特 
描述:川南喀斯特地区是古僰人主要活动地,以悬棺葬为代表的僰人文化与喀斯特的自然环境又有联系.对这一消失了的文明进行探索,将丰富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内涵,同时也为该地区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课题.
金钱松球果与种子性状变异的研究
作者: 陈天华 王章荣 施炳炎 叶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稀有树种  种子性状  林分  球果性状  纬度  典型相关系数  金钱松  变异系数  林木遗传改良  人工林 
描述:本文研究了金钱松球果与种子的性状变异,分析了球果与种子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对金钱松不同群体进行了聚类分析。这些研究是对金钱松进行遗传改良的第一步,为更好地保存和改良这一稀有树种创造了条件。
大土苗族自然崇拜的生态效应与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 江兴龙 吴正彪 张明珍 吴昌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生态保护  大土苗族 
描述:本文在阐述大土苗族自然崇拜传统文化的形成、由来及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自然崇拜在当地社区森林生态系统维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效应。并从道家、儒家、佛教的生态伦理道德,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角度,对其自然崇拜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有益探讨。
陈永强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陈永强,男。1977年1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生化专业。从1977年4月入中科院遗传所工作到1987年8月间,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曾被评为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职称。其间于1981年9
全文:陈永强,男。1977年1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生化专业。从1977年4月入中科院遗传所工作到1987年8月间,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曾被评为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职称。其间于1981年9
李登元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14——)祖籍福建福鼎,曾任台湾大学农学院 畜牧系教授兼系主任,畜牧学研究所所长,台湾中国 畜牧学会理事长,畜牧学名词编订委员会主任委员。 现任台湾大学农学院畜牧系教授。著有《畜牧学》、 《家畜各论》、《家畜人工授精学》、《肉牛学》、 《乳牛学
全文:系教授。著有《畜牧学》、 《家畜各论》、《家畜人工授精学》、《肉牛学》、 《乳牛学》、《遗传学及家畜之改进》。(《当》 654页)
李登元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14—)福建福鼎人。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曾入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曾任农林部湖南耕牛繁殖场技士。1946年春转任台湾农业试验所技正兼畜产系主任。1957年任台湾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并负责筹设畜牧系。后兼任畜牧系主任及畜牧学研究所所长。1971年初筹设中国畜牧学会,并任第一、第二届该学会理
全文:筹设畜牧系。后兼任畜牧系主任及畜牧学研究所所长。1971年初筹设中国畜牧学会,并任第一、第二届该学会理事长。1973年为畜牧学名词编订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畜牧学名词审查工作。编著有《畜牧学》、《家畜各论》、《家畜人工授精学》、《肉牛学》、《乳牛学》、《遗传学与家畜之改进》等。
李登元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14—)福建福鼎人。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曾入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曾任农林部湖南耕牛繁殖场技士。1946年春转任台湾农业试验所技正兼畜产系主任。1957年任台湾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并负责筹设畜牧系。后兼任畜牧系主任及畜牧学研究所所长。1971年初筹设中国畜牧学会,并任第一、第二届该学会理
全文:筹设畜牧系。后兼任畜牧系主任及畜牧学研究所所长。1971年初筹设中国畜牧学会,并任第一、第二届该学会理事长。1973年为畜牧学名词编订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畜牧学名词审查工作。编著有《畜牧学》、《家畜各论》、《家畜人工授精学》、《肉牛学》、《乳牛学》、《遗传学与家畜之改进》等。
王世光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34年出生。四川重庆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专业。任四川农业大学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工作。与邹应龙等合作研究育成“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其姊妹系”,1990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曾获得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繁六”及其姊妹系被广泛用作优良种质资源
全文:四川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3亿亩,获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该资源不仅具有高产、抗锈、适应性广等特点,且遗传传递力与配合力好,特别是抗条锈病持续20多年不变,抵抗13个生理小种、20个生理类型,为国内外罕见。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