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杨国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高级教师。男,1951年8月出生,四川资中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曾任四川省资中县新桥中学教导主任。现任四川省资中县鱼溪职业中学副校长,四川省内江市历史学会会员,资中县历史学会理事。主要贡献: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教书育人,勤奋刻苦,成绩突出,所教高中83—89、91、94届学生高考成绩均
全文:获一等奖。1987年荣获四川省高考历史优秀评卷教师称号,1996年获第二届内江正大职教奖,1985—1999年获资中县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奖14次,县工会积极分子1次,校、区级优秀党员、优秀政工干部、优秀教师、工会积极分子共17次,1989—1999年获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优秀7次,称职4次。
张正元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高级工程师。男,1948年12月出生,湖北红安人。中共党员。1974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曾任湖北省红安县水利局、八角庙水库管理处干事、工会主席。现任红安县烟宝地水库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副处长、工会主席。主要贡献:自1974年从事水利工程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参加承担完成了该县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
全文:

高级工程师。男,1948年12月出生,湖北红安人。中共党员。1974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曾任湖北省红安县水利局、八角庙水库管理处干事、工会主席。现任红安县烟宝地水库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副处长、工会主席。主要贡献:自1974年从事水利工程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参加承担完成了该县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预算及工程建设施工和水库工程管理工作。续改建水库防汛公路,新建防汛办公大楼、烟宝地水库至七里坪镇城镇供水管道工程建设施工,杨山引水渠及烟金干渠38公里渠道整险加固护砌配套等工程。圆满完成了八角庙水库及烟宝地重点中型水库防汛抗旱、工程管理等任务。每年汛期,依据水库调度规程,优化调度方案科学调度水量,保护了水库下游城乡5万多人口,4.5万亩农田及阳福国道,工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安全,满足了农业3万多亩农田灌溉用水,确保农业稳产高产,早涝保收,灌区农业产量产值同步增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充分发挥了水库防洪、灌溉、发电、养鱼、城镇乡村生活供水多功能综合效益。1996年烟宝地水库经水利专家组和领导评审达到省二级管理单位,被红安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烟宝地水库抗洪救灾集体三等功。1997年被湖北省水利厅评为湖北省水库管理先进集体。个人多次被县水利局、县总工会评为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湖北省水利厅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1994年被省水利厅评为水库(灌区)管理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优秀干部称号。1999年红安报社和红安电视台拍摄了个人的专题片《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和以《鱼水情怀》为题进行报道。

陈文昌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高级工程师。男,1934年5月出生,陕西兴平人。中共党员。曾任职于陕西省宝鸡专署水利队,周至县水电局,兴平市渭河管理站。兴平市邮电局社会监督员。市人民代表。主要贡献:从事水利工作44年,曾被评为西安市水电局防洪先进个人、周至县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周至县优秀共产党员等,共获水电部、省、市、县表彰
全文:

高级工程师。男,1934年5月出生,陕西兴平人。中共党员。曾任职于陕西省宝鸡专署水利队,周至县水电局,兴平市渭河管理站。兴平市邮电局社会监督员。市人民代表。主要贡献:从事水利工作44年,曾被评为西安市水电局防洪先进个人、周至县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周至县优秀共产党员等,共获水电部、省、市、县表彰奖励25次。参加凤宝千河渠、三岔渠、横水、广济、井泉渠、库、站、河道30余处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工作。参加周至县仰天河、西骆峪水库工程土坝施工及干支渠勘测、设计和施工工作;1959年负责周至县富仁万亩苹果园的规划、设计与工程实施,获宝鸡市先进工作者奖;完成周至县园田化工程规划、实施和渭河治理及渡汛应急会战工程26公里勘设施工和10公里标准化堤防建设与河道管理工作,其工程造型符合规划设计要求,连年荣获省、市水利厅、局良好工程的奖励和表彰。编写、参加西安市大型《黑河引水工程可行性报告》、评估和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编写《周至县水利资源调查评价水利区划报告》,获陕西省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优秀成果二等奖;编写《简易水利手册》(水利电力部出版社)一书;参编《中小型水利工程标准图》,1958年陕西省水利厅印发。勘测、设计、编写《周至县田惠渠灌区集贤乡30000亩方田工程设计任务书》获陕西省水利水土保持厅灌区方田建设一等奖,同时,撰写报告、论文4篇。

周孝培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字震九,一八九三年生,本县斜滩镇人。先代家境小康,至其父手寒落。童年曾在私塾读书,十二岁随父迁居福州,入闽县小学肄业,十五岁考入全闽高等学堂。在学时,老师教读《饮冰室文集》,讲解中外时事,知清廷腐败,外侮频仍,乃隐怀革命报国之志。辛亥福州光复后,他毅然投奔学生北伐军,出发往南京。公元一九一二年民国成
全文:字震九,一八九三年生,本县斜滩镇人。先代家境小康,至其父手寒落。童年曾在私塾读书,十二岁随父迁居福州,入闽县小学肄业,十五岁考入全闽高等学堂。在学时,老师教读《饮冰室文集》,讲解中外时事,知清廷腐败,外侮频仍,乃隐怀革命报国之志。辛亥福州光复后,他毅然投奔学生北伐军,出发往南京。公元一九一二年民国成立,改编为入伍生团,受训半年回闽。为期深造,他转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毕业。因其素志热爱边疆工作,故习骑兵,一九一九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七期骑科,派北京边防军第一师充骑兵团第四连排长。在服务期间考入日本陆军骑兵学校学习,一九二二年毕业。回国后,历任东北军张学良部骑兵第十四团连长、团副,第三混成旅参谋。一九二七年夏南返,任福建省防军教导团营长兼副团长,该团扩编为旅时,任团长兼副旅长,并代理旅长。一九三五年调任驻日大使馆陆军武官,至一九三七年抗战开始后回国。抗战八年间,他始终在重庆军训部任骑兵副监并代兵监之职。一九四六年夏由重庆回南京,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成立,军训部撤销,同年八月他被列为退役。 建国前夕,周孝培因失业,移家返榕。由刘通先生介绍参加“民联”(后改称“民革”)。解放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次,他读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后,畅谈学习心得:“这篇文章所列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真是一针见血,写得既深刻又生动”,并说:“反对自由主义,就是要克服自私自利思想,作一个忠诚、坦白、正直的革命战士”。一九五二年春,值“三反”运动高潮,他在“民革”中表现积极,曾多次到寿宁会馆宣传党的政策,发动同乡旅众认清形势,参加斗争。 周孝培秉性耿直,清廉自矢,从来不徇私情,反对以权谋私。他服务旧社会数十年,戎马天涯,军衔少将(并代理中将),但平日“晓然于义利之分,而严辨于几微之间”,不妄取分外一文,纯靠薪金收入,俭约维持生活。抗战时回乡,寄存族兄周克赉家皮箱两只,临行时,再三叮咛说:“此乃我一生血汗积蓄,请慎代保存”。解放后,族兄家担忧其箱内是否私存违法财物,乃私自开箱检查,原来箱内只有呢衣、西装及学习、服务的证件,这就是所谓“一生血汗”的积累。直到晚年,他依然两袖清风。借居榕城内兄的房屋,夫妇均赖儿子赡养以终。他对待家族亲人极端严肃,反对“裙风”。在旧社会,他虽有较高地位,但从来不愿为宗亲谋求一官半职。平日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如在教导团任职时,一次,在其部队工作的胞弟,因出差远途,缺乏盘川,犯私窃旅客钱财的错误,事发,他铁面无私,毫不庇袒,责以军棍,并禁闭三个月后撤职。后在军训部任职时,祖籍寿宁平溪村一位同宗,在闽北经商,与该地人发生争端,竟写信要求孝培函托当地政府予以撑腰和保护。他接信后,写了一封复信教育他,大意是:出门在外经商,应与群众和睦相处,如果真受欺负,可返梓地谋生,不宜在外闹事。对于子弟,周孝培主张:“务必重视知识,学点技术,自食其力,免于求人,无灾无难,过此一生”。他的三个孩子分别安排学工、学医,解放后成为技术骨干,为祖国、为人民作了有益的贡献。他曾自认:“因受中国哲学思想影响,夙抱济人利物之志”,坚守“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修身原则,因而他同情劳动人民,每遇雇乘车、轿或挑工,除给约定工钱之外,到达后还多给值一二成,以酬其劳。当年往返连江、罗源之间的劳工,受其惠者,无不交口称赞。 旧时代政治腐败,官场黑暗,派系纷争。周孝培秉性硁执,嫉恶如仇,不愿同流合污,也不肯溜须拍马,讨好官僚。最初他在国民党统治下工作十年,并未加入国民党。一九三八年由武汉撤退桂林,始集体加入国民党。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在南京登报通知重新登记党员,不登记者即取消党籍,他不登记,遂脱党。由于他不参加反动派系,落落寡交,因而横遭排斥,终成旧时代的牺牲者。 周孝培于一九七八年一月在福州病逝,终年八十六岁。
马千里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马千里(1885——1930),名仁声,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南开中学、北洋大学毕业。曾在南开中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既是周恩来的老师,又是邓颖超的老师。邓颖超说:“马千里先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怀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心、救国
全文:马千里(1885——1930),名仁声,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南开中学、北洋大学毕业。曾在南开中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既是周恩来的老师,又是邓颖超的老师。邓颖超说:“马千里先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在青少年时期就怀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心、救国之志。”1908年,马千里考入张伯苓创办的南开中学,毕业后被张伯苓挽留在校工作。1910年9月,时为学生的马千里,与张伯苓的小妹、普育女学教习张祝春举行新式婚礼,可谓开新风之先,天津《醒俗画报》曾予报道。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马千里得知北方革命军——滦州新军准备起义,当起义军到达天津时准备策应。马千里决意为建立民主国家尽绵薄之力,他劝说妻子:“清廷腐败,不推翻它国家将亡,若国家亡了,哪还有什么家?”马千里最终说服新婚妻子而离家,此次策应因滦州新军起义失败而未能实现。1915年,张伯苓代理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马千里也随同前往任教,任学校学监并执行校务。马千里是一位新潮、热情、亲和的教习,邓颖超曾这样回忆:“他(马千里)在南开中学任教的时候,对学生亲如手足,没有师生之分,凡南开中学学生所有的课外活动,如讲演会、各种运动会,出版杂志、报刊,以至话剧的演出,他都支持并积极参加,有时出现师生同台演出的往事美谈(注:指1911年马千里在南开表演新剧,粉墨登场扮演女角一事)。他到女师来任教时,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也非常真挚,平易近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6年,齐璧亭任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张伯苓卸职,马千里继续留在女师任学监并执行校务。他以校为家,做事全力以赴,任劳任怨。1916年,女师举行十周年校庆活动,马千里全面负责校庆筹备工作,有时连续几个星期都不能回家。一天,张祝春打电话告诉他,家中三个孩子都得了猩红热症。他回到家中,看到三个孩子的病都相当严重,他疼爱每一个孩子,又放不下学校的工作,只好安慰妻子来照顾孩子,又匆匆赶回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天津学界迅速掀起反帝、反卖国贼、要求收回国家主权的爱国运动。抱有爱国志向的马千里坚定地站在爱国学生一边,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运动中。由于他在爱国运动中的声誉和地位,积极促成了天津学生联合会、女界爱国同志会和爱国工商界及其他爱国团体的联合,成立了“天津各界联合会”,马千里亲自任副会长。他还担任“抵制日货委员会”的主席,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直隶军阀省长曹锐和天津警察厅长杨以德对学生爱国运动采取高压政策,先后封查了天津各界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在马千里和马骏正在开会的时候,警察厅将二马和各界联合会的成员20人逮捕。1920年初,为要求释放被捕人员和启封各界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及抗议日本人在福州打死我爱国学生,各界群众包围省署去请愿。学生联合会派出周恩来、郭隆真、于方舟、张若茗四位代表与当局交涉,也立即被捕。他们被关押8个月之久,在狱中进行了绝食等形式的斗争。“五四”运动后,马千里创办了《新民意报》,自任主编。该报追求爱国进步、支持女权运动,受到进步青年的欢迎。周恩来旅欧时,经常与马千里通信来往,马千里将周恩来写的《警厅拘留记》、《检厅日录》在《新民意报》上发表。周恩来还多次给国内的邓颖超寄信,也是托马千里转交邓颖超。1921年,马千里创办天津达仁女校,任校长。这是一所开明、民主的女校,教员可以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进步活动。当时,邓颖超也被聘在女校任教,再次与马千里合作共事。马千里积极支持天津女界的活动,帮助邓颖超等人组织女星社,协助刘清扬等女界人士创办了全国唯一专门讨论妇女问题的日报——《妇女日报》。1927年北伐战争之后,马千里任河北省立一中校长,一如既往地热心于爱国教育事业,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
吴福元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吴福元,男,1962 年生于安徽庐江县。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室副主任  MC-ICPMS实验室主任  花岗岩与地壳演化学科组组长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9825信箱,邮编 10002
全文:(Rennes)第一学, 进修 1992.10-1998.10: 长春地质学院, 教授 1990.10-1992.11: 长春地质学院岩石学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研究兴趣 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
刘必成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刘必成,平江府昆山(今属江苏省昆山县)人,字与谋,自号爱闲翁,生卒年不详。南宋理宗赵昀嘉熙二年(1238年)戊戌科武举第一名。该科录取武进士人数不详。同年,录取正奏名文进士423人,文状元是周坦。关于刘必成的生平事迹,宋人凌万顷编撰的《玉峰志》是这样记载的:少年时的刘必成不仅天份高,而且勤学苦思,他
全文:刘必成,平江府昆山(今属江苏省昆山县)人,字与谋,自号爱闲翁,生卒年不详。南宋理宗赵昀嘉熙二年(1238年)戊戌科武举第一名。该科录取武进士人数不详。同年,录取正奏名文进士423人,文状元是周坦。关于刘必成的生平事迹,宋人凌万顷编撰的《玉峰志》是这样记载的:少年时的刘必成不仅天份高,而且勤学苦思,他在京师武学堂学习时,就以晶学兼优,武艺出众得到众人的推崇与喜爱,有着很好的名声。嘉熙元年(1237年),朝中七位正直之士看到南宋朝廷日见衰颓,忧心如焚,他们在刘必成的倡议下,不畏权贵,上书朝廷,抨击时弊,要求变革现实,富国强兵。也就是在这一年,刘必成夺得武举解试的魁首,并在第二年(1238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武举殿试的第一名,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状元郎。10年后,刘必成参加朝廷组织的锁厅试,即有官职者参加的考试。在这次考试中,刘必成因才华出众,被理宗皇帝两次召见,每一次他都慷慨激昂地陈述恢复大计,议论中更是旁征博引,援古证今,不仅使在场人员为之心动,也受到理宗的褒奖。廷对后的第二日,理宗皇帝宣谕宰执说:“刘必成所言极好,可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此后不久,刘必成的不少建议被朝廷采纳。然而,刘必成的政治主张并不能给病人膏盲的南宋小朝廷带来实质性的帮助,理宗皂帝本人也是一个平庸之辈。刘必成曾任职清、浔两地,官终于湖南副使。晚年引退后,自号“爱闲翁”,寄情山水园林,喜吟诗作词,有三卷诗稿流行于世。另外,刘必成的两个兄长、一个侄子均为武进士,其兄刘德成是端平二年(1235年)朱熠榜武进士,刘有成是淳枯四年(1244年)项桂发榜武进上,官至殿将。而刘必成的侄子刘困泉也是宝佑元年(1253年)程鸣凤榜的武进士。兄弟、叔侄两代四进士,可谓兄弟连登,叔侄同庆的武举世家。在《弘治温州府志》及《淳熙三山志》中,记载有该科14位武进土姓名,其中有5位平阳人,他们是薛岘。戴应复。陈元普,廷对第三,知雷州。戴应新,戴应扬之弟。薛梦龙,后中文举甲科。这些记载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武举人物提供了线索。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