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游友基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文学研究家。1942年5月生,福建省古田县人。196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4年参加社会工作。1966年后在闽侯一中,古田一中任教。1978年调宁德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后为该校副教授、中文科主任、《宁德师专学报》副主编,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中国俗文学学
全文:文学研究家。1942年5月生,福建省古田县人。196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4年参加社会工作。1966年后在闽侯一中,古田一中任教。1978年调宁德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后为该校副教授、中文科主任、《宁德师专学报》副主编,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员,福建省美学研究会理事。主要著作有《文章原理初探》(合作;1980年,福建教育出版社)、《文学欣赏漫谈》(合作;198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历代爱国诗选析》(合作;福建教育出版社)、《外国诗歌名篇选读》(合作)。重要论文有《试论艾青“诗的散文美”的美学主张及其创作实践》(1983年《学术月刊》第四期)、《略论李渔戏剧美学思想的特点》(《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十辑)、《中国古代剧论的一个审美观点——趣》(1985年《学术月刊》第七期)及文艺评论约三十篇。另外还参加《中国小说大辞典》、《中国古代诗词曲鉴赏辞典》、《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及《门类艺术探美》的撰写。
詹如柏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2—1935)原名寅。福建福安人。是闽东党组织、工农武装和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1929年夏,参加革命。受党组织重托筹建革命武装。1931年春,建立一支秘密游击队,任队长。是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7月,组建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任队长。同年9月,成功地举行了“兰田暴动
全文:开展反“围剿”斗争。1935年1月,闽东红军主力撤出中心苏区,他抱定与苏区共存亡之决心,留在福安、宁德交界地区坚持斗争。由于叛徒告密,3月1日凌晨,在寿宁被捕。在狱中,任敌威胁利诱,坚不吐实,保持
郭文焕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0—1941)原名培文,化名克、李宣南、独流、步青等。福建福安人。高小毕业后,父病逝家况日下,辍学当学徒,做电厂技师,筹建过织袜厂、印刷厂。1928年,在福州加入反帝大同盟。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秋,任中共福安县委组织部长兼城关区委书记。创办《星火》月刊,领导城区的反帝爱国斗争和
全文:(1900—1941)原名培文,化名克、李宣南、独流、步青等。福建福安人。高小毕业后,父病逝家况日下,辍学当学徒,做电厂技师,筹建过织袜厂、印刷厂。1928年,在福州加入反帝大同盟。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秋,任中共福安县委组织部长兼城关区委书记。创办《星火》月刊,领导城区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学生运动。1932年,任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委员。这期间,他以店员身份作掩护,与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宣传革命,搜集敌情,为地下党和红军输送了大量情报、报刊、药品和军用品等。1935年,中共闽东特委和红军撤出福安中心苏区后,他坚持白区地下斗争。1936年,成立“斗争委员会”,任书记,开展打土豪、恶霸斗争。1937年9月,重建中共福安县委,任书记。与一批党员、进步青年打入“抗敌后援会”,领导了全县抗日救亡运动。同时,积极为闽东国共和谈多次奔走斡旋,最终达成协议。1938年2月,闽东红军北上抗日后,他奉命留下坚持斗争,任中共闽东特委委员、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后方留守处秘书长,后接任特委书记。1939年7月,当选为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同年9月,在赴周宁参加特委会议途中被捕,囚于三元梅列集中营。在狱中,成立秘密支部,继续领导狱中斗争,后因身份暴露,受尽严刑拷打和疾病折磨,于1941年2月2日牺牲。
戴炳辉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7—1940)原名廷雁,又名品辉、吓雁。福建霞浦人。出身贫农家庭。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戴家山村、上万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苏区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1934年7月,任霞鼎游击队长,率队在霞浦、福安、柘荣边界地区活动。1935年春,霞鼎游击队改编为闽东红军第四团。同年8月
全文:(1907—1940)原名廷雁,又名品辉、吓雁。福建霞浦人。出身贫农家庭。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戴家山村、上万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苏区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1934年7月,任霞鼎游击队长,率队在霞浦、福安、柘荣边界地区活动。1935年春,霞鼎游击队改编为闽东红军第四团。同年8月,闽东红军独立师各团改称游击纵队,任三纵队政委,随后又调任闽东教导队政委。1937年12月,闽东红军改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任三营教导员,并于1938年2月北上抗日。在抗日前线,先后参加安徽南陵湖水缺战役,以一个营的兵力,抗击日军千余人,激战6昼夜,毙敌200余人。以后又奔袭强家湾和鹅桥,消灭敌伪武装60余人,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繁昌一带的嚣张气焰。1939年5月,奉调离开抗日前方返回福建,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在横坑里(今属周宁县)建立闽东抗日后方根据地。同年7月,在中共福建省党代会上,当选为中共福建省委委员。1940年3月,在同战士研究拆装土制的马尾手榴弹时,发生爆炸,左手腕以下全部炸伤。在敌人围追堵截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辗转于深山密林中,缺医少药,伤口感染溃烂,于同年5月6日不幸牺牲。
陈心陶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4—1977)中国寄生虫学家。福建福州人。192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1928年赴美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专攻寄生虫学一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转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比较病理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先后担任中正医学院教授、江西卫生实验所所长;岭南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科主任、教授、代
全文:(1904—1977)中国寄生虫学家。福建福州人。192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1928年赴美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专攻寄生虫学一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转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比较病理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先后担任中正医学院教授、江西卫生实验所所长;岭南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科主任、教授、代院长;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广东省血吸虫病研究所所长,热带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动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吸虫》主编。他先后发表论文130余篇。早在30年代,他进行的华南地区蠕虫区系调查以及并殖吸虫,异形吸虫的实验生态研究,填补了我国寄生虫学研究上的空白。他发现了寄生虫新种广州管圆线虫。40—50年代又发现了威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并证实了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一种类型的肺吸虫病的病原。他通过调查实验证实广东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存在。后他亲自带领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人员,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进行了科学实验,并在发现与确定广东省吸虫病的流行之后,经过20年的时间,摸清了广东省钉螺的生态、生理、人体防护、血吸虫病流行情况、规律和特点,研究了对血吸虫病的诊断、治疗,并提出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综合治疗措施,使广东省成为我国第一批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并能巩固下来的省份。
钱本忠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肢残人  主任医师、            先进工作者  1924年生,男,汉族,福建省古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文化,现为福州市医院教授。幼年因外伤右蹠骨伤致脚残。少年就读私塾,1940年入英华书院学习英语和现代科学。1943年入福建医学院专攻外科。1949年毕业后,适值福州市解放,代表军管会
全文:

肢残人  主任医师、            先进工作者  1924年生,男,汉族,福建省古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文化,现为福州市医院教授。幼年因外伤右蹠骨伤致脚残。少年就读私塾,1940年入英华书院学习英语和现代科学。1943年入福建医学院专攻外科。1949年毕业后,适值福州市解放,代表军管会接办福州市立医院。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外科教授等职。医术精,医德高,深受群众爱戴。1955年以来,先后在《中华外科》、《中华内科》、《中华医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如“枯痔钉疗法介绍”、“外科缝口暴露疗法”、“颈动脉周围神经剥离治疗支气管哮喘”、“体外循环灌注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1979年“枯痔钉治疗内痔核原理”、“颈动脉周围神经剥离治疗支气管哮喘”两项研究成果获福州市科技成果奖。1986年和1988年获福建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以来,曾获福建省卫生先进工作者、卫生部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先锋、祖国医药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卫生部颁发的银质奖章,并连续三年获福州市模范工作者称号。

杨国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Yang Guohua)1938年5月15日生。福建福州人。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精密分离和精细化工研究工作。在稳定同位素分离、同分异构体分离等精密分离方面有精深研究。主持的“热扩散分离稳定同位素氖—20和氖—22研究”课题和生产工艺,产品填补了
全文:(Yang Guohua)1938年5月15日生。福建福州人。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精密分离和精细化工研究工作。在稳定同位素分离、同分异构体分离等精密分离方面有精深研究。主持的“热扩散分离稳定同位素氖—20和氖—22研究”课题和生产工艺,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1978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奖;“化学交换浓缩稳定同位素碳—13研究”课题,试验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化工部技术鉴定。代表性著作有《稳定核素的应用》和《稳定同位素分离》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矩形螺旋圈填料研制及放大效应研究》获1985年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优秀论文奖,《碳—13浓缩及多级梯形级联过程数学模型研究》获1987年上海市原子核学会优秀论文奖,《硝基苯电解一步法合成对氨基苯酚新工艺研究》等5篇获上海化工研究院优秀论文奖。发明有“从硝基苯电解制备对氨基苯酚的方法”(专利号ZL90102989. 0)。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桂巷新村82号12楼11室邮编200062电话(021)2437752
许一鸣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Xu Yiming)1939年6月18日生。江苏镇江人。1959年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镇江市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从事蔬菜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工作。1984年主持“早毛豆留种新途径——北繁留种”的研究,1987年获省厅三等奖;1987年主持“蔬菜遮阳网堵淡技术原理与应用”的研究,1992年获江苏
全文:(Xu Yiming)1939年6月18日生。江苏镇江人。1959年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镇江市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从事蔬菜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工作。1984年主持“早毛豆留种新途径——北繁留种”的研究,1987年获省厅三等奖;1987年主持“蔬菜遮阳网堵淡技术原理与应用”的研究,1992年获江苏省科委四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有《新型遮阳网覆盖的环境调控技术研究》(1993年省气象局三等奖)、《越冬青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棚茄子杂交制种技术研究简报》等。先后育成“润早青”冬瓜和“镇杂901”黄瓜品种,分别通过江苏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亟待开发的技术项目有新近育成的早熟、高产辣椒品种早杂一号的推广应用。1982年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1993年获镇江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被批准享受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南徐路邮编212017电话(0511)625445
林耀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10年3月生,福建古田人。现任北京市中央民族学院教授,民族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顾问等职。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社会系,获学士学位,1935年获硕士学位,1940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学位。曾历任昆明云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全文:1910年3月生,福建古田人。现任北京市中央民族学院教授,民族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顾问等职。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社会系,获学士学位,1935年获硕士学位,1940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学位。曾历任昆明云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系主任、民族研究所所长,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等职。主要著作有《金翼》(伦敦版,1947年)、《凉山彝家》(商务印书馆,1974年)、《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1958年俄文版,1966年德文版,1967年日文版)、《严复研究》(1933年)、《义序宗族研究》(1935年)、《贵州的少数民族》(1940年)、《从猿到人的研究》(北京耕耘出版社,1951年)、《西藏社会概况》(1955年)、《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与费孝通合写,1957年)、《原始社会史》(主编,中华书局,1984年)、《汉系家庭公社形态研究》(1984年)、《民族学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合译有《世界史》(三联书店,1975年)、《六次危机》(商务印书馆,1972年)。松
徐秉铮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电子学家,1925年12月生,福建古田人。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研究院,获理硕士学位。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无线电与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
全文:电子学家,1925年12月生,福建古田人。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研究院,获理硕士学位。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无线电与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信息论专业学会副主任,广东省电子学会理事长。主要科研成果有:信息论的应用研究与旁视声纳的研制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汉语声控电脑打字机获国家专利(公开号CN1038892A)。主要论文有:《二端相关信源检测理论与信息论一组合学解法》(科学通报,英文版,1986年,第10期);《分解信息包冲突的随机预测树形协议》(IEEE信息论汇刊,1983年,第6期)。主要著作有:《信号分析与相关技术》(科学出版社,1981年);《数字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年)等。目前正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信息系统的研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