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6)
人物(10)
按栏目分组
闽东名人及方言 (10)
闽都宗教信仰 (8)
闽都民俗 (6)
畲族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5(26)
按来源分组
其他(26)
相关搜索词
“濮”与船棺葬关系小议
作者: 梁钊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南夷  悬棺葬  嘉陵江  长江流域  金沙江  四川  交通路线  东南沿海  船棺葬  考古学 
描述:一我国悬(船)棺葬,分布于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岭南、以至陕西等地。近年来考古学、民族学界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本人近年忙于杂务,未作深入研究,仅据手边一九八○年前的材料谈一点看法,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当时调查整理的部分悬棺葬材料,
正定播慧种——记临济院纪念碑落成典礼
作者: 温茂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爱知县  落成典礼  佛教协会  纪念碑  名古屋  黄檗宗  中国国际旅行社  日本  临济宗  吃茶养生记 
描述: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佛历二五四三年,在佛教禅宗临济宗的祖庭——河北省正定县临济村,举行了空前盛大的临济院纪念碑揭幕仪式。这天,天气晴朗,临济院四周房上、地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隆重庆祝临济院纪念碑的落成典礼。纪念碑安放在临济院旧址正面的台基上,左...
龙虎山道教文化研讨会观点综述
作者: 贺绍恩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想尔注》  道教文化  研讨会  《老子想尔注》  龙虎山  正一道  道教理论  观点综述  天师道  道教研究 
描述:龙虎山道教文化研讨会观点综述贺绍恩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龙虎山迫教协会等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研讨会”于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八──—三十一日在道教圣地龙虎山隆重召开,这是道教研究的一次盛舍。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港台及英国、法国的学者...
张正元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后返归河中,卢纶有《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诗。十八年八月,自岭南节度掌书记试大理评事擢为邕州刺史、邕管经略使。时许孟容为给事中,以非次迁授,封还诏书,朝廷不听。约于永贞元年去职,其后事迹不详。《全唐诗》卷三一九,录其诗二首。其一《
全文: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后返归河中,卢纶有《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诗。十八年八月,自岭南节度掌书记试大理评事擢为邕州刺史、邕管经略使。时许孟容为给事中,以非次迁授,封还诏书,朝廷不听。约于永贞元年去职,其后事迹不详。《全唐诗》卷三一九,录其诗二首。其一《冬日可爱》,题下注云:“一作陈讽诗。”是。卷七八二收张元正《临川羡鱼》一诗,《文苑英华》卷一八二署张正元作。张元正系张正元之讹。《全唐文》卷五四四录其《南风之薰赋》一篇。事迹见李肇《国史补》卷上、《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下、《册府元龟》卷四六九、《唐诗纪事》卷五○。(吴汝煜)
薛令之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字珍君,长溪(今福建霞浦)人。神龙二年,进士及第。累官至左补阙,兼东宫侍读,因东宫生活清淡,阶低职重,久不升迁,遂题诗以自悼,为玄宗所见,亦题诗其旁云:“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令之乃谢病还乡,计月而受“长溪岁赋”。约卒于天宝后期。肃宗登位后,以旧恩召回,而令之已卒。今存诗二首,载《全唐诗》卷二一
全文:字珍君,长溪(今福建霞浦)人。神龙二年,进士及第。累官至左补阙,兼东宫侍读,因东宫生活清淡,阶低职重,久不升迁,遂题诗以自悼,为玄宗所见,亦题诗其旁云:“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令之乃谢病还乡,计月而受“长溪岁赋”。约卒于天宝后期。肃宗登位后,以旧恩召回,而令之已卒。今存诗二首,载《全唐诗》卷二一五,《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四补一首,《续拾》卷一一又补一首。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卷一九六《贺知章传》、王谠《唐语林》卷五、《唐诗纪事》卷二○。(吴企明)
林正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
全文:

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兼笔耘,收获自可慰。呕心倾热血,立志育英才。近三十年来,他在教坛上执着地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他认为,语文的外延应当和生活相等,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就得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的教学方法自成特色,深受学生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他能以大语文观作为自己教学的导向,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在观察、调查、采访、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986年,他写出了教学论文《以新闻写作为突破口,把学生引向社会》,被《语文学习)录用发表,反响极大。1993年,他的《功夫在课外》的教学论文被《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选》评为优秀论文并选入该书。从93年到96年,他还写了《小言论的写作教学》、《以实写虚法试探》、《“引用”与“作文”》、《要选准选好作文角度》、《材料作文一我有话要说》、《一次实验作文的记录》、《作文题目一今年独好》等文章,先后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文苑报》、《温州教育》、《温州日报)等杂志、报刊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温州日报》、《温州晚报》、《侨乡报》、《温州电台、瓯海电台》优秀通讯员、记者和编辑。    由于他善于培养学生动脑、动笔的能力,又善于进行“下水”教学,二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学生写成并已发表的消息,通讯、小评论随笔、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就有一千多篇。    安贫乐教,育人为荣。他同他的学校和学生有着割不断的深厚感情。他的学校位于石垟山麓、“圆觉寺”旁,一九九六年三月,他在《温州日报》教育版上写了一篇题为《圆觉梦》的文章,叙述了他的教学生涯,阐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在文中所写的那几句话:                            晨钟催暮鼓                            圆觉三十秋                            学子勤教化                            四海皆良材。    邮编:325019电话:0577—647987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