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朴初会长会见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访中团
-
作者:
陈星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协会 国际关系史 赵朴初 纪念碑 实践真理 中日友好 日本曹洞宗 阿育王 世代友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描述:本刊讯11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北京亲切会见了以宫崎奕保长老为名誉团长、南泽道人长老为团长的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访中团一行。该团此次来访是为了参加在浙江宁波举行的道元禅师入宋纪念碑揭幕式。访华期间正值宫崎长老98岁寿辰,赵朴初会长专...
-
洞山讲会
-
作者:
郑晓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经 曹洞宗 佛教 心性之学 江西省 讲会 良价禅师 禅宗 学术研讨会 宜丰
-
描述:秋日,风吹叶落,层林尽染。江西省宜丰县统战部部长希望我能去宜丰参加"曹洞宗创始人良价禅师诞辰1200周年学术研讨会",我自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但我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县里能让我带几位老师及十几位学生去洞山开一个读《心经》的讲会。部长
-
归元寺
-
作者:
MARTIN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灭 《楞严经》 曹洞宗 素菜 僧人 归元 禅宗 素鸡 佛经 素餐
-
描述:归元寺座落在湖北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取名“归元”,出自佛经《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即归真,就是超出生灭之界,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在佛教中,归元寺属于曹洞宗(该宗系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故又称
-
云居山真如寺历史沿革
-
作者:
传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曹洞宗 卢舍那佛 江西省 历史沿革 唐宪宗 良价禅师 永修县 住持 真如 云居山
-
描述:云居山,位于江西省永修县境内,真如寺座落在云居五老峰前,为曹洞宗道膺弹师演法传宗之地。据南宋张大猷撰《云居开山缘起记》所述,云居山建寺始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当时有一位道容禅师住在云居山南麓的瑶田寺,因司马头陀过访,二人同登山顶,见其处地
-
《旅日高僧东皋心越诗文集》出版
-
作者:
周用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曹洞宗 朱舜水 日本 东皋心越 旅日 高僧 长崎 温泉疗养 高罗佩 诗文集
-
描述:《旅日高僧东皋心越诗文集》出版(日)杉村英治心越禅师(1639—1695年)从中国来到日本长崎是在德川第四代将军家纲执政时的延宝五年(1677年)正月十三日,当时他39岁。心越6岁时明朝皇帝毅宗自杀,北京落入清军手中。虽然明朝又拥立福王在南京建立政权...
-
加强对常熟三峰寺的总体规划和协调管理
-
作者:
谈敏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峰寺 管理 规划
-
描述:[现状]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三峰清凉禅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常熟市著名的佛教庙宇及风景名胜,鼎盛时房屋逾千间,僧侣达千人,三峰松翠曾为虞山十八景之一,其声名享誉江南,其影响远播海外。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三峰寺被毁,变成一片废墟。
-
南山寺佛教史略
-
作者:
肖雨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佛教史 《元史》 五台山 《佛祖历代通载》 五台山佛教 佛教音乐 华严道场 住持 华严学
-
描述:南山寺佛教史略肖雨南山寺,在元代时谓大圣佑国寺;到明代时,谓大圣佑国禅寺;清时,则谓南山极乐寺。为什么呢?光绪三年(1877)李自蹊的《南山寺碑文》说:抑知佛生西方净土,其国曰极乐世界。兹则释迦牟尼佛原迹古刹,琳宫梵宇,十方衲子登临皆清凉极乐。诸佛云...
-
北京天宁寺
-
作者:
赵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仿木结构 寺塔 补间铺作 辽代 仁寿 天宁寺 建筑史 八角形 舍利塔 金刚力士
-
描述:天宁寺位于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外白云观以南。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当时叫做光林寺,隋仁寿时称宏业寺,唐开元时改称天王寺。到了辽代在寺后添建了一座舍利塔。金大定时寺又改称大万安禅寺。元末寺院毁于兵火,荡然无存,只余高塔茕孑无依。明初,成祖朱棣
-
溪柄狮峰寺
-
作者:
西海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作品 文学 文学作品 诗歌
-
描述:仿佛苍鹰飞翔的姿势在千年风云里凝固了“广化禅林”的御笔滴着清香 藻井的龙珠沉睡在模糊的朝代里 天花彩绘一点点掉落 寂寞与竹风树影,会与谁秘密商谈 佛教的乐音从无人的斋堂传来,春山更加空远了 风夹着雨点 惊醒梦中人 帘外 又见新阳 却不见我想要找的那个人
-
论全真道哲学的心性超越旨归
-
作者:
李延仓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旨归 心性超越 全真道
-
描述:全真道哲学以心性超越为旨归。其禅修观认为,执著于打坐的形式是无用的,修道的关键乃在于心的清静、慧悟;其经书观认为,读经不能以记诵为能事,而应当探意、采趣,即依心了悟文字背后的精神旨归;其丹道观认为,炉灶之事不是修道的枢要,修道的关键在于心地的"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