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百万等级汽轮机高压内缸盖板的焊接
作者: 蔡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汽轮机组  焊接  铸钢  超超临界 
描述:介绍了德国西门子超超临界汽轮机机组中高压内缸铸造工艺孔盖板的焊接工艺。针对铸钢件截面多变、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采用插入式坡口、多层多道焊、控制道间温度等工艺措施,满足高压内缸的装配和探伤要求,成功开拓了汽缸类铸钢件新型耐热材料的国产化市场。
金元全真道后弘期掌教研究
作者: 程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石略  孙真人  后弘期  道家  大宗师  道园学古录  道教史  全真道  丘处机  图书馆 
描述:有关金元全真道后弘期掌教的传承时间、门派、业绩等基本情况,学术界一直没有明确.作者广泛搜集《道藏》方志和文集等方面的史料,不仅排列出了一个新的传承时间表,还发现了一位被前人遗漏的掌教.文章对诸位掌教的事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分析了后弘期掌教的特点.
纠正一道选择题的答案
作者: 范爱凤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苏教育  等边三角形  正方形  正棱锥  不必要的  广东省  高考试题  正一道  四棱锥  数学命题 
描述:《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一文对一道1986年广东省高考试题的分析和结论有误。(参看《江苏教育·中学版》今年第5期第33页) 这道试题是:“四棱锥成为正棱锥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的条件是:(A)各侧面是等边三角形;(B)
北魏道士寇谦之的新道教论析
作者: 张泽洪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师  寇谦之  斋醮科仪  新道教 
描述:北魏道士寇谦之是新道教的倡行者,是民间道教转化为官方道教的重要人物。寇谦之的著述及《老君音诵诫经》所反映的思想,说明寇谦之秉承早期正一道教诫,新道教以维护张陵教法为特点。寇谦之汲取儒释思想于新科之中,其改革为道教成为国家宗教奠定了基础。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中考实验题中得到的启示
作者: 朱志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探究性实验  实验题  初中毕业生  学生  开放性实验  解题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  中考 
描述:通过分析比较近几年梅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我认为实验题的考查尤其能反映新的中考特点,这种新颖、灵活、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实验题模式,无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变封闭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中国学术国际化一瞥:以“三夷教”研究为例
作者: 马小鹤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摩尼教  景教  三夷教  祆教 
描述:回顾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国际化第二波中以及新时期三夷教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其特点为:进入了"世界学术之新潮流",直接研究了传统汉籍,发掘和研究了敦煌、吐鲁番文书、墓葬石棺、民间宗教文书、绢画等各种新材料,应用了回鹘文、图像学等新方法,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妈祖精神及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辅助作用
作者: 徐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妈祖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描述:妈祖精神作为妈祖文化的核心,其思想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本质上是契合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探讨妈祖精神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行为特点,讨论妈祖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作用,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
妈祖文化社团管理探析
作者: 朱少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团特点  妈祖文化  社团管理 
描述:妈祖文化社团在文化活动中通过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弘扬妈祖精神方面和推动妈祖文化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总结分析妈祖文化社团特点的基础上,对妈祖文化社团管理功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妈祖文化社团的管理有所帮助。
清代两部闽人说闽事的小说——《台湾外记》与《闽都别记》
作者: 陈庆元 陈庆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小说  台湾  福州地区  陈靖姑  郑成功  《水浒传》  闽都别记  黄道周  历史小说  章回小说 
描述:中国七大方言区,闽居其二。即使闽方言,福州、莆田、闽南、闽北也是五花八门,并不相通;有时隔一个县,就难免隔核,不易沟通。小说毕竟属于俗文学,中国的语文本来就存在语与文不相一致的特点,再加上复杂的方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小说的发展。福建古代小说
彝族自然崇拜与稻作祭仪
作者: 李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旱作  原始祭祀  稻作 
描述:彝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自然崇拜的对象、形式、内容各有侧重和变异,与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自然崇拜明显地打上了稻作文化的烙印,反映的主题是彝族人民从旱作到稻作文化的转型、融合和重组,并最后形成了以稻作生产为中心的稻作祭祀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