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简介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院  研究中心  莆田市  发祥地  学术力量  妈祖文化  莆田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研究  本科大学 
描述:莆田学院作为妈祖文化发祥地莆田市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多年来致力于开展妈祖文化研究,2005年成立了妈祖文化研究所;2008年升级为妈祖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通过整合校内学术力量与资源,组建了妈祖文化研究院,下设妈祖学、妈祖信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
三峡民俗文化
作者: 余远国  来源: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风俗习惯  重庆市 
描述:三峡优秀的民俗文化是三峡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是丰富三峡旅游产品、促进三峡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三峡民俗文化》一书,旨在让读者了解三峡民间独特的风土人情,进而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道理,做三峡民俗文化的宣传者、保护者、传承者。
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
作者: 马桂英  来源: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民族文化  蒙古族  中国  研究 
描述:蒙古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处理,是紧紧围绕“自然崇拜”这一“轴心”来进行的。全书通过揭示、展现蒙古文化与自然相融的形象,力图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重新认识蒙古文化的历史,从现代文明的角度重估蒙古文化的价值,说明抢救、挖掘、保护处于边缘化的蒙古文化的意义
张懋夫妇合葬墓
作者: 王善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来源:北京:科学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墓葬  发掘报告 
描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资助:本书系鄂东武穴市(原广济县)发现的一处明代义宰张懋夫妇合葬墓的发掘与研究报告。内容包括明代义宰张公夫妇墓志铭,明代张懋墓中彩印佛塔、佛像及发愿文考释,明代张懋墓中出土之《法被图》等。
从家乡四平戏引发的思考
作者: 郑翠婵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戏曲  危机  四平戏 
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戏曲,特别是地方戏曲,有相当一部分面临着令人堪忧的前景,戏曲作为一个整体在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急剧下降。屏南四平戏当前正面临这样的困境,如何发扬其特色,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屏南四平戏,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
“银花”绽放扮古田
作者: 王碧云 王文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牌产品  福建省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  产品保护  银花  古田县  经济发展 
描述:古田银耳于1999年被福建省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之后,于2003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又于2008年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落户古田县食用菌协会。2005年古田县金松食品有限公司、古田县大丰工贸有限公司的金松牌和八
柘荣太子参:一项地理标志崛起一座药城
作者: 吴晓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政区域  地理标志  太子参  保护范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孩儿参属  批准文号  食欲不振 
描述:柘荣太子参地标档案批准文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7)第45号保护范围:福建省柘荣县现辖行政区域质量特色: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四叶参等,为石竹科孩儿参属植物,属滋补类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
柘荣县太子参产业蓄势再提升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产量  柘荣县  地理标志  规范化种植  太子参  种植面积  产品保护  产业 
描述:柘荣县是“中国太子参之乡”,目前太子参种植面积1700多hm^2,年产量3900t。近年来,柘荣太子参已通过GAP规范化种植研究认证,并分别取得地理原产地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太子参品牌的崛起,拉动了一方产业的发展,
坦洋工夫的栽培技术措施
作者: 王水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标志保护  栽培  福建省  技术  产品  历史名茶  福安市  自然因素 
描述: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坦洋工夫是历史名茶,因原产于福建省福安市坦洋而得名,于2007年2月14日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古韵新声 廊桥涅槃:宁德火车站建筑造型设计赏析
作者: 缪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建筑造型设计  宁德火车站 
描述:本文简介了闽东屏南县的三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廊桥:百祥桥、千乘桥、万安桥,慨述了宁德火车站站房建筑方案设计的曲折过程,分析了宁德火车站站房的造型设计如何运用古廊桥的建筑元素,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作出具有闽东地域特色的现代化的铁道交通建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