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吴国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Wu Guohua)男,1957年2月生,江苏江都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79年毕业于(洛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88年获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分别获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和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语文学(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全文:

(Wu Guohua)男,1957年2月生,江苏江都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79年毕业于(洛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88年获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分别获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和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语文学(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博士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俄语教授。留俄期间曾任中国留俄学生总会副主席兼宣传部长。    主要成就  吴国华先生在俄语文化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已出版《文化词汇学》、《语言与文化》(合著)、《语言文化问题探索》、《俄语文化背景知识词典》(主编)等专著辞书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化语义学导言》、《论词汇文化伴随意义》、《符号学与语言国情学的关系》等论文40余篇。首次提出的“文化词汇学操作方法”等观点受到国内外有关著名专家和学术刊物的高度评价。从教以来,先后担任多门本科专业和研究生《社会语言学》、《俄罗斯文化》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成果显著。多次获河南省和军队科研成果奖。1992年起被聘为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同年被评为总参某部十大杰出青年;1996年被授予总参谋部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并获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叶有挺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618~1675)字贞孚,号果庵,本县犀溪乡犀溪村人。有挺六岁丧父,其母李淑,勤俭持家,“克孝于姑”,抚养孤儿成长,“令之负笈从师”。清知县饶崇秩,因此为李淑“申宪,给匾‘节庇兰馨,”。 叶有挺九岁就学于母舅李际家,际系明崇祯壬午(1642)岁贡,见有挺“气格殊尤,天姿爽朗”,因慰其妹曰:
全文:(1618~1675)字贞孚,号果庵,本县犀溪乡犀溪村人。有挺六岁丧父,其母李淑,勤俭持家,“克孝于姑”,抚养孤儿成长,“令之负笈从师”。清知县饶崇秩,因此为李淑“申宪,给匾‘节庇兰馨,”。 叶有挺九岁就学于母舅李际家,际系明崇祯壬午(1642)岁贡,见有挺“气格殊尤,天姿爽朗”,因慰其妹曰:“叶氏有子矣!汝虽寡,无伤也,吾犹及见甥之成立也”叶有挺十二岁应童子试,即拔补童子员,崇祯十一年(1638)补增广生。这时,恰是冯梦龙任寿宁知县,冯“立月课,且颁《四书指月》亲为讲解”,由是“士欣欣渐有进取之志”,冯以为,“将来或未量也”。果然,到了清顺治十四年(1657)叶有挺中了丁酉科第四十四名举人。由于明末清初的改朝换代,尤其是寿宁县清初反清复明的战争,叶有挺从增广生到中举,经历了近20年。他的中举,是从明正德十一年(1516)姜礼中举141年之后,在科举方面为寿宁的读书人打破了沉寂。此后,叶有挺又四次北上应试,于清康熙九年(1670)庚戍科,会试中式第七十名进士,殿试为三甲第一百八十五名。这时他五十三岁,成为寿宁建县以后的第一位进士。 刚脱去布衣的果庵先生,并没有留在京师候缺。他首先想到的是回家侍奉年已古稀的老母。在家乡三年时间,他勉励本县的学子,勤奋向上;由于本县交通条件限制,钱粮起运负担过重,他竭力为本县民众向上级请求剔弊除奸,深得百姓爱戴。 清康熙十二年(1673),朝廷为削弱地方割据势力,下令撤除三藩,次年,甲寅(1674)三月,靖南王耿精忠据福州,响应平西王吴三桂反清,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传檄全省,要在籍的士绅限期赴耿部供职。叶有挺避之于江西界内,佯称已死。第二年,因怀念老母,潜返家乡,为耿的属下官员所知,又持耿的檄文促其应召。有挺痛苦地禀告母亲:“儿得进士,思有以报君父,今以进士被传檄,是得一进士反为从逆之资,儿死不赴,如母何!”母以大义勉之。挺与母相抱大哭,后遂逃匿山寺。寺僧知。他是叶进士,不敢接纳。叶仰天长叹说:“有挺岂以儒者七尺躯,苟延旦夕,为释氏恐怖!又岂以身死萧寺,贻主僧祸”。当夜,自缢于山中古树。耿精忠于康熙十五年十月再次降清,二十年被处死。但叶的事迹,一直无人上报。叶的同年进士温陵李为观在挽叶的七律中写道:“圣世频行旌恤事,也应荣宠发幽光”。有位名叫谢起潜的,也挽一首七律,最后两句说:“莫道史书编不到,纲常万古赖谁全”。直到康熙廿二年,(1683),果庵先生才由公举崇祀乡贤。他过世后的132年,即清嘉庆十二年180)十二月初八日,清廷给他的五世孙叶伊霖,颁发诰命,以“叶有挺原系进士,康熙十三年,耿逆逼授伪职,不屈死……特皆给恩骑尉与尔承袭,世袭罔替”。《二十五史·清史稿》卷四八八,将叶有挺的事迹收入《忠义传》。他是寿宁县唯一收入《二十五史》的人物。 叶的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除收入《寿宁县志》的七律《七星长桥》外,犀溪叶氏宗谱,载有吊烈妇歌和游武夷的几首诗。但他曾在河南兰阳县署,为鳌阳叶氏宗谱写过序。当时,叶的内兄柳上芝任兰阳知县,叶当时是任幕僚或是作客,虽无从得知,但叶所以能四次进京会试,可以断定是柳为之提供了方便。 果庵先生在犀溪上游有一处龙潭书斋,他常独自在此读书到深夜,他所习的本经是《礼记》。据民间传说,有天晚上,山魅将舌头伸进书斋的窗棂,叶便提笔在舌上书一“山”字,鬼的舌头被压住,不能脱身,苦苦哀求饶恕,叶又书一“山字”字,鬼才获释离去。 犀溪的库坑自然村蛇仔岗,有果庵公墓,坟前古柏长青。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每年清明节,果庵公的后人,成批前来除草祭奠,来往于犀溪和库坑之间的行人,跂脚遥望古坟,莫不表示对前辈的敬仰。 犀溪的叶氏宗祠,文革前正厅悬有“进士”巨匾,清代犀溪村有进士坊境。祠内有一副今人撰的楹联: 自南宋而今,延八百年德泽,虎耳扦祠,伫看三槐荣列祖; 沿北溪出海,汇廿八世人文,龙潭习礼,总期一统利生民。 上联的虎耳扦祠,是指宗祠的坐靠山形取为虎耳;下联的后两句,说的就是果庵公的勤学和拒绝为耿精忠供职的事迹。
林仲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林仲虎,福建宁德(今属福建省)人,字景瞻,号定窗,生卒年不详。是南宋宁宗赵扩嘉泰二年(1202年)壬戌科武举第一名。该科录取武进土人数不详,录取正奏名文进士439人,文状元是傅行简。林仲虎自幼喜读兵书,嗜好弓马、刀枪。成年后,他先以武举魁漕选,夺得宋宁宗赵扩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武举第二名。六
全文:林仲虎,福建宁德(今属福建省)人,字景瞻,号定窗,生卒年不详。是南宋宁宗赵扩嘉泰二年(1202年)壬戌科武举第一名。该科录取武进土人数不详,录取正奏名文进士439人,文状元是傅行简。林仲虎自幼喜读兵书,嗜好弓马、刀枪。成年后,他先以武举魁漕选,夺得宋宁宗赵扩庆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武举第二名。六年后,再应武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武状元。林仲虎取得第二名后,正遇朝中大臣林桷出使金国谈判,林桷欣赏他的才干,请求朝廷让林仲虎做他的副手一同前往。到金国后,金朝官员一面以势压人,一面利诱、收买出使人员,妄图使宋朝答应他们的无理要求。面对这一切,忠肝义胆的林仲虎挺身而出,揭露了对方的阴谋,维护了大宋王朝的利益。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长期与宋国为敌的金国,由于受到其北方蒙古部落的骚扰,连年交战,国势趋弱,这时,宋朝的权臣韩皖胄认为这是自己建立功名的大好时机,开始着手北伐,他先下令积累财富,又下令吴曦在四川招募兵勇,编练新兵,并从国库中拿出万两黄金,以作奖赏之用。这些措施得到了抗金名士、主战派代表卒弃疾的支持,开禧二年(1206年),为了探明金国的虚实,韩促胄派礼部侍郎李壁以贺生辰使的身份出使金国,林仲虎作为李壁的副手再次出使金国。出使途中,林仲虎发现某地的光武庙中画的人家全都左臂裸露,就对接待他们的官员说:“光武帝本为华夏正统,裸露左臂,不是正统王朝的时尚。”当地官员很惭愧,虚心地接受了批评,并表示修改画像。渡过黄河以后,有消息传来,说金国发生了内变,众人听罢,惶恐不安,感到现在前往必是凶多吉少,想退回国内。看到此行将要有辱朝廷使命,林仲虎非常镇定,他激励大家道:“我们本是朝廷命官,肩负着朝廷的使命,身为大丈夫,要做顶天立地的英雄。我们此去,最坏的结局,不过是有死而已,死可名留青史,而贪生则要为后人讥笑、耻骂。”在稳定了众人的情绪后,林仲虎又向李壁上陈三条汁策,以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应变之策。到达金国,众人发现金国朝内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心中自是安定下来。对宋朝使臣的来到,金朝廷自要设宴招待一番。但设宴招待之时,恰巧是宋朝宣仁皇后的忌日。金国人豪爽,极善饮酒。宴会上,金国官员频频举杯劝酒,林仲虎严守宋朝习惯,坚决地推辞掉了金国人敬酒,整个出使期间,滴酒未沾。归国后,林仲虎将看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金国与蒙古国作战,国力消耗很大,但如果宋朝出兵,仍没有取胜的把握,他上奏朝廷道:“喜欢因循守旧的人,难免有着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极力主张进取的人,却又没有什么谋略。为今之计,应当强调做事要有成功率,要谨慎从事,发而必中,不可轻易出师,以免败后行苟且之事……”然而林仲虎的正确见解,非但没有得到朝廷的理解,反而触怒了当朝专权的大臣,他被贬出朝廷,出守浮光。宋、金开战,金兵围困和州,朝廷命林仲虎与戚拱攻击敌人,以解和州之围,骑兵首领戚拱与仲虎意见不一致,戚拱不顾大局,径自从历阳移戍采石。林仲虎看到战局不利于宋朝,力请于朝,乞求朝廷命令骑兵部队策应,朝廷迅速调来千余人的增援部队,并将一种射程远,威力大,利于守城作战的武器——强弩装备给林仲虎的部队,及时打败了敌人的进攻,极大地配合了和州保卫战,这场战争,宋、金两国打打谈谈,谈谈打f丁。为了加强谈判力量,宰执举荐林仲虎为使臣,以右骑:卫中郎将身份充通谢副使前往金国。这是林仲虎第三次出使金国,但行至维扬,由于淮西失守,朝廷令仲虎一行退回国内。林仲虎擅长作文,尤长于诗,十三岁时即能吟诗作赋,他著有《百将诗》、《出疆唱酬集》传于世。《宋诗纪事补遗》收录有他的《出疆》诗一首:去时不敢留姓名,一身万里鸿毛轻。征鞭不返长淮水,正恐来者愁此行。吁叹此行良独准,出门儿女更辛酸。平生崛强身是胆,自许虎口能生还。犬羊异种犹人类,惟有肝胆倾相示,此语历历端不诬,毕竟言之无二意,从前鸥鹭奋不飞,机心一动成惊疑,愿言嘻嗑啖儿齿,直到齿落儿不知。林仲虎有一兄长,名仲麟,字景冲,曾在绍熙五年(1194年)的太学考试中,夺得过第一名。庆元年间(1195—1200年),宰相赵汝愚因谗言而被贬出京城,林仲麟同杨宏中、周端朝、蒋傅、徐范等六人愤然上书,为赵汝愚打抱不平,由此忤怒了韩诧胄,被送外编管,林仲麟等威武不屈,为时人称为“庆元六君子”。在《宋史》之《忠义传·杨宏中传》中,林仲麟得到的评价是:“久居太学,忠鲠有闻,咸以不遇而死。”对林仲虎是否是此科状元,不同文献记载不同。《宋诗纪事补遗》第1429页的记载是:“林仲虎……年十三,能属文,以武举魁漕选,嘉泰初廷试第一。”而在《状元大典》第1219页中武状元表中,嘉泰二年的武状元是叶滦。在《八闽通志》第1023页的福州府志中,又是这样记载的:“林仲虎……庆元中应武举廷试第二……”而明嘉靖《福宁州志》卷八则认为他是宁宗庆元二年的武进士,今一并列于此处,以为抛砖引玉,供有关学者做进一步的研究。
林国祥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林国祥,广州人(一说福建人)。1867年前江西巡抚沈葆桢总理船政,设福州船政学堂,招生肆习制造、驾驶诸术。又从广东招到已通英文的邓世昌、林国祥、李和等十人作为外学堂学生,分班就学。1871年,林国祥等毕业,登“建威”练船实习。1875年,又上“扬威”舰为练生。分配海军任职,积功至守备,后调任广东水师
全文:。双方激战1小时20分钟。“广乙”受伤多处,伤亡亦重,林国祥因下令驶向东北方向逃避。焚毁后的“广乙”舰“广乙”驶至朝鲜西海岸搁浅后,林国祥未免军舰资敌下令凿坏锅炉,焚火药舱,率残卒79余人登岸后,往牙
王兴邦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工程师。男,1937年4月出生,江苏大丰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空军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系。现任职于江苏省大丰市广播电视局。大丰市电子学会委员。主要贡献:对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技术有精深研究。1990年以来,分工有线广播技术工作,连续8年获省集体一等奖。1994~1997年主持了刘庄、川东、南团、
全文:工程师。男,1937年4月出生,江苏大丰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空军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系。现任职于江苏省大丰市广播电视局。大丰市电子学会委员。主要贡献:对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技术有精深研究。1990年以来,分工有线广播技术工作,连续8年获省集体一等奖。1994~1997年主持了刘庄、川东、南团、金墩、方强等乡镇和参与了全市有线电视、HFC主干网络的设计、安装、调试工程,现已实现全市光纤大联网,经地市验收合格。现主要研究SDH数字传输公用网络技术。1995~1999年在《电视技术》、《有线电视技术》、《广播与电视技术》、《国际广播电视技术》、《中国有线电视》、《电声技术》、《影视技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广播电视信息》、《99全国有线电视、卫星、微波及视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通信学会’99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99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暨展示会论文集》等刊物发表文章61篇,主要有《美国优力卡63C型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广播电视共缆系统的设计与安装》、《HFC主干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探讨》、《有线电视系统光缆大联网的总体设计》、《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其中《有线电视系统光缆大联网的总体设计》获1997年中国城镇科技信息丛书编委会和中国华城信息网络科技信息研究中心一等奖,由中国生产力学会科学技术生产力专业委员会编入《最新科技成果信息评价》,并被编入《中国教育大精典》书中;《县级市HFC传输网络结构与设计要点》在第四届中国新世纪精华文集代表作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论著发表后获本局重奖。
黄家骅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黄家骅,男,1956年7月出生,福建省宁德市人。现为经济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骨干成员、西方经济学硕士点带头人和导师,并担任福建师大外事办主任、港澳台办主任、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兼任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博士分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福建省经济管理与技术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
全文:黄家骅,男,1956年7月出生,福建省宁德市人。现为经济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经济学重点学科骨干成员、西方经济学硕士点带头人和导师,并担任福建师大外事办主任、港澳台办主任、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兼任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博士分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福建省经济管理与技术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等十几个学术职务。曾留学英、美、澳,同时拥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199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的同进又在英国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完成博士后课题研究,曾获得英国王宽诚基金会奖学金,并被聘为英国学术院荣誉研究员;2000年又获"国家留学基金"的奖励,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善于汲取东西方经济理论的精华,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研究视野。目前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居民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著述上百万字,代表作为《中国居民投资行为研究》。曾被评为福建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福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并获得福建省中青年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提名奖。2000年获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其"居民经济学"的研究已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代表性观点"居民市场主体论"、"居民要素贡献论"、"居民主体产权论""居民投资增长论"、理顺"政民关系论,填补了理论经济学的空白。在治学和教学中崇尚经典但不鄙流行,倾向平民弱势非凡不从俗入庸,注重科学研究中的公平与效率。
李明星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1949年2月生,山东平原人。工程师。现任山东省平原县臭氧发生器厂厂长、总工程师,山东省一轻协会会员。德州市政协委员。从事果蔬及食品贮运保鲜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1985年主持了美国提出的“威奈奇猜想”(无乙烯贮运保鲜)课题的研究,经10年努力获得在理论上创立条件叠加互补论等全新理论;在技术上创立
全文:

男,1949年2月生,山东平原人。工程师。现任山东省平原县臭氧发生器厂厂长、总工程师,山东省一轻协会会员。德州市政协委员。从事果蔬及食品贮运保鲜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1985年主持了美国提出的“威奈奇猜想”(无乙烯贮运保鲜)课题的研究,经10年努力获得在理论上创立条件叠加互补论等全新理论;在技术上创立了三元法无乙烯果蔬及鲜花切叶贮运保鲜技术等;在设备研制上发明了多功能乙烯净化器(专利),研制出程控式臭氧发生器,1989年通过技术鉴定,并在国际及全国多次获得大奖,美、英等国外权威学术刊物多次报道其研究成果;1992年承担并主持了交通部下达的“节能型运输保鲜汽车”中“运输保鲜设备和技术”的研究开发;1993年主持并实施了“新疆吐鲁番葡萄运输保鲜万里行”活动,获得巨大成功;1994年主持并实施了山东烟台大樱桃长途运输试验,填补了国内大樱桃长途运输保鲜的空白;1997年主持烟台大樱桃贮藏保鲜研究,并获成功;1996—1998年针对美国等国养鸡业暴发禽流感等疫情,发明了多功能灭瘟仪及无公害高产养鸡技术,完成40万字的科技专著;1994—1998年针对国内假酒中毒问题,研究和发明了多功能白酒脱毒熟化机和白酒熟化技术,完成论文20万字;专利技术、成果技术、专有技术已达30多项,并在全国推广,1992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全国星火带头人称号。在国际及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1992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完成《三元法无乙烯气调果蔬贮运保鲜概论和应用技术80万字)科技专著。

陈秀英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陈秀英,(1919—1942),女,宁阳县东庄人。著名烈士。陈秀英9岁进宁阳县立第二小学学习。17岁嫁给本村一许姓富农子弟。1938年11月在泰宁边区自治会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妇女解放运动,1940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并到鲁南党校学习。同年12月,调费北县卞桥区做妇女工作,带领妇女学政治、学文化,开展募
全文:陈秀英,(1919—1942),女,宁阳县东庄人。著名烈士。陈秀英9岁进宁阳县立第二小学学习。17岁嫁给本村一许姓富农子弟。1938年11月在泰宁边区自治会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妇女解放运动,1940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并到鲁南党校学习。同年12月,调费北县卞桥区做妇女工作,带领妇女学政治、学文化,开展募捐慰劳,优待抗属等活动。1941年10月,陈秀英调到费北县固城区工作。日军“大扫荡”时,她夜以继日地动员群众埋粮食和物资,坚壁清野。组织乡亲们挖短程地道,建立哨点、情报网、传递线等,武装起来反“扫荡”。11月16日,因叛徒王善宝出卖,被大土匪头子、日本皇协军司令、国民党新编三十六师师长刘黑七(刘桂棠)部逮捕。伪营长尹殿堂软硬兼施,迫她投降,关进特务营。特务营长孙宝灿。一面严刑拷打,一面逼她嫁给伪自卫团团总孙安祥。陈秀英严辞拒绝,敌人用烧红的铁水铲烙她的前胸、后背和四肢。陈秀英醒后,遍体鳞伤,绝食以示抗议。房东劝她:“你先答应下来,以后想法再跑,免得受这么大苦。”她说:“我是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稀轰何罪。如果答应这帮坏蛋,不但要遭人唾骂,而且对不起共产党,对不起家人”。关押期间,她不忘斗争,凡能触到的地方,她就用石灰写下“打倒反动派,打倒刘黑七”等口号。刘黑七耍尽各种手段,陈秀英仍宁死不屈,命令特务连长李占元就地枪杀她。1942年3月24日,李占元押着陈秀英来到北锅泉村西北角岭事先挖好的土坑旁,陈秀英昂首挺胸,大骂顽匪,敌营长气得团团转,面对钢铁战士,无伎可施,众匪把她推进坑里,陈秀英从容就义,年仅23岁。陈秀英被害这天,在就义周围干活的人们目睹她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无不感动。在场的许多匪兵也深感内疚,有的开小差,有的反正参加共产党的军队。中共费北县委编印陈秀英事迹宣传册,《沂蒙导报》发表社论,号召广大军民向陈秀英学习。1988年,《大众日报》以《巾帼丹心照汗青》为题,报道陈秀英烈士的感人事迹。编者按说:“46年前,一位年仅23岁的‘女八路’英勇就义于刘桂棠匪部的屠刀之下,由于当时刘匪的严密统治,这位女英雄连她的真实性名都没留下。然而,历史是公正的,人民对于自己的英雄是不会忘怀的。在纪念陈秀英烈士英勇就义46周年的日子里,本报发表烈土战友陈华鲁同志经过几年时间的奔波调查撰写的这篇通讯,以慰先烈之灵,更为昭示无数后来之人,学习英雄精神,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
王万章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宿迁市王官集乡人,1943年10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现任江苏玻璃厂党委书记、厂长。 他自幼读书,1963年宿迁中学毕业后录取东北大学钢冶系企业经济管理专业,1968年毕业分配至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任技术员,1972年9月调黄石市委宣传部工作,1975年3月调宿迁人事局、组
全文:宿迁市王官集乡人,1943年10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现任江苏玻璃厂党委书记、厂长。 他自幼读书,1963年宿迁中学毕业后录取东北大学钢冶系企业经济管理专业,1968年毕业分配至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任技术员,1972年9月调黄石市委宣传部工作,1975年3月调宿迁人事局、组织部工作,1984年2月起任宿迁县(市)副县(市)长,1988年8月调江苏玻璃厂任党委书记,1992年9月起兼任厂长。 从1984年起先后被选为宿迁县(市)第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3月被选为淮阴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1984年12月起,先后被选为宿迁县第五次、六次党代会代表,1989年11月被选为淮阴市第二次党代会代表。 在1984年至1988年任宿迁县(市)副县(市)长分管工交、科技和体改工作期间,在县(市)委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根据经济规律,实行科学管理,使宿迁工业出现了新的飞跃,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例由1984年的41.30%上升为1987年的70.10%,为宿迁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8年调江苏玻璃厂工作,他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开拓进取,在上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战胜了重重困难,迎来了苏玻的大发展,1993年实现了产值、产量、质量、销售收入、税利、人均年收入六项经济技术指标同时超历史的好成绩。苏玻先后被评为省、市先进、文明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省建材行业和市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家。 为了改变苏玻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的局面,1993年毅然决定将一条180吨六机有槽垂直引上窑改造为400吨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浮法玻璃成型工艺是当今世界上平板玻璃生产先进工艺,产品质量好,适应玻璃深加工。这条浮法线投资仅1.68亿元,建设工期仅一年零三个月。用这样少的投资和这么短的工期建成了可年产优质玻璃320万重量箱的生产线,是国内同行的同等规模技改项目中绝无仅有的。它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江苏玻璃工业的空白,结束了江苏无浮法玻璃的历史,揭开了全省平板玻璃生产的新的一页,现该浮法生产线已于1994年11月8日建成点火,由代省长郑斯林亲临剪彩,12月28日全省第一块浮法玻璃在该厂诞生,受到洛阳玻璃厂专家好评。该厂目前已出现产销两旺的最佳状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我省及华东地区重要的玻璃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
周时源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14-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红四方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副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辽西军区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抚州军
全文:(1914-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红四方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副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辽西军区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副军长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周士第(1900-1979)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广东省琼海县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国民革命军营长、团参谋长、代团长、团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二十五师师长。1934年到达中央苏区后,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军委干部团上干队科长、队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参谋长兼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长,晋绥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长期坚持华北抗战。1942年5月,在山西兴县田家会战斗中,领导晋西北军民,以少数兵力袭扰疲惫日伪军,集中主力相机歼灭日伪军的手段,歼敌500余人。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协助晋绥军区领导人,坚决贯彻党中央“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消灭了大量敌人,拔除了大批据点,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兼晋绥军政千部学校副校长,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一系列战役,屡立战功。1949年4月,参与指挥太原战役,采取勇猛穿插、分割包围、各个歼敌的战法,攻克太原,歼敌12.4万余人,使山西全境获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6月30日病逝,终年79岁。著有《周士第回忆录》。
Rss订阅